APP下载

以课程思政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2019-09-10任动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

内容摘要:在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以“课程思政”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遵循的原则是,必须坚持办学的正确政治方向,必须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建构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的路径是,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人生价值教育等。

关键词:高等学校 汉语言文学专业 课程思政 人才培养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从五四运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举措,在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各门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以“课程思政”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2018年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第一因素是专业课教师。加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十分重要,要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我们要旗帜鲜明,在持续提升思政课质量的基础上,推动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老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2]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也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我国高等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答案非常明确: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第一因素是专业课教师,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要达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必须加强“课程思政”,每一位专业课老师都必须认真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并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

一.“课程思政”的基本遵循

新时代以“课程思政”促进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必须做到以下原则作为基本遵循。

首先,必须坚持办学的正确政治方向。尽管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办学理念,但毋庸置疑都坚持办学的政治方向。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第一条,就是“坚定政治方向”,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坚定政治方向,有理想、有信念、有坚守。“打铁还需自身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每一位专业课老师,都要牢固树立“课程思政”的思想,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办学的正确政治方向,才能为国家培养有用的栋梁之才。

其次,必须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在《师说》中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充分证明,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关键在于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人非生而知之,要想成才,得益于后天的培养,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要授业、解惑,更要传道。万事德为先,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师德高尚,为人师表,行为世范,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当“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对学生传道,应该传爱国之道,理想之道,信念之道,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贯穿整个专业课教学实践中,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再次,必须建构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该注重内涵式发展,建构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在制定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既要注重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又要注重专业选修课程、创新实践课程等的“课程思政”的设计,任何一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任何一位教师,都要树立“大思政”理念,人人自觉扮演思政教育者的角色,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积极推进“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样才能真正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

二.“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促进新时代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必须真正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运用恰切的授课策略,选择有效的实施路径。

首先,要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1]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很多专业课程都蕴含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专业课教师完全可以结合课程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课程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对现代作家生平经历及代表性作品的介绍和评析,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五四知识分子爱国主义思想的表现,五四文学革命与五四爱国运动之间的关系,郁达夫小说创作及其作品中表现出的爱国情怀,闻一多诗歌的基本内容及文化爱国主义等内容,对大学生进行广泛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其次,要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新时代,我们都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铭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比如,让大学生树立“人民至上”的理想信念,以便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文学理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在讲授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时,可以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对大学生进行“人民至上”的理想信念教育。比如,列宁说:“艺术属于人民。它必须深深扎根于广大劳动群众中间”[3];毛泽东说:“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4];邓小平说:“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5];习近平说:“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6]。文艺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以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艺与人民关系的论述,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民至上”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

再次,要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人生价值教育。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中外古今文学史上的很多经典作品,以丰沛的思想、激昂的情感、抒情的语言,生动地予以了诠释,完全可以对新时代的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教育。比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人尚且能有这样的胸怀,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立志高远,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去。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不朽的杰作中,满怀激情的说:“人最寶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说的多好呀,应该成为新时代每一位大学生的座右铭,指引人生的方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只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所有专业课教师,都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自觉的在教学实践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必将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2]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Z3):7.

[3]列宁.论文学与艺术[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435.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3.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1.

[6]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文艺报,2015-10-15(1).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2019年度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新时代以‘课程思政’促进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19-JSJYYB-059)阶段成果。

(作者介绍:任动,周口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地域文学与文化学)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文化多元视野下吉林省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