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控制是为了飞得更高

2019-09-10何雪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何雪

摘  要: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无法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因此只有通过科学的课堂教学预设才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预设”与“生成”是相互依托、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预设是前提,是生成的前提条件,它强调了教学的计划性。生成是预设的升华,突出了教学的灵活性。课前预设决定了教学活动的大致走向和节奏,能够指导后续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而生成则是在达成预设过程中延伸出的值得思考的问题和结果的过程。“教学应该是动态的”,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如果所有的课堂环节都预设好了,会使得课堂缺少新鲜感,但是如果没有进行相应的课堂预设,教学效率则无法得到充分保证。因此我们要重视课堂教学的预设及生成,让他们能够在“控制”下飞得更高。

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预设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的教学规划是确保课堂教学的首要前提。小学生的个性特点非常鲜明、学习能力差异大且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这一特点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更需要我们做好精心预设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教师也开始逐渐把课堂的主导权归还到学生手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些许的问题,例如小学生们缺少学科思维、配合能力不足等,因此教师的引导及课堂预设依旧不可缺少。

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能力與基础的差异都会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不可预测性,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之一。鉴于这一情况,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解教学内容,从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兴趣着手促进其全面发展。以《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为例,它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近百年以来的屈辱史。在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借由这篇课文着重激发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讲解这篇课文前,我向学生布置了一个“了解抗战小故事”的作业,让他们课下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这方面的资料,进而将他们提前带入那段峥嵘岁月。课上,我给他们留出了几分钟的时间展示自己的成果,谈到那段屈辱的历史,学生们都非常愤慨。而在讲解完课本后,我还给他们展示了近些年中国国防、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建设等领域取得的成果,以端正他们的生活及学习态度,引导他们从做好点滴小事着手为祖国的发展、民族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二、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加深对教材内容理解

教材是教学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载体,更是帮助学生培养学科思维的关键媒介。“新课改”不需要再以教师为教学主导,但教材对于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则不应忽视。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灵活的使用教材课本。在满足既定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删减或修改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利用好教材中的插图、导读并配合多媒体教学设备优化课程导入,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生成阶段,既要将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讲解到位,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又需要以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为基础常识运用生活实景丰富教学内涵,进而引导学生发现语文不一样的魅力。

以《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这一课文为例,本文通过对人、鸵鸟、猎豹、声音以及火箭、光的速度进行对比,展示了自然界的神奇与伟大之初。在授课前笔者先利用文章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寻找答案,学生们各抒己见,热烈讨论,教学氛围空前高涨。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础上,我在教学中还通过事先搜集的视频资料对其中涉及到的内容进行了拓展延伸,目的在于培养其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最后为了让其了解作者是怎么描绘事物特点的,还组织了一个小练笔活动,亲自动手尝试之后,他们总结出了“列数字”的方法可以让读者直观的感受到事物的特点,但需要贴合实际。

三、保障教学机制的稳定性

课堂不仅是学生的,也是教师的,我们在强调把课堂的主导权交还到学生手中时,也应该认识到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即便是在在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所有的课堂细节。一旦出现突发因素,教师要灵活应对,不能拘泥于教案,可以抓住意外的“生成”,将其演变成新的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日常教学中,学生很多时候的“灵光一现”虽说会让我们摸不着头绪,但仔细想来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正是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特色,因此如果再遇到这种情况,应当在不干扰正常教学进度的前提下对其进行相应的引导,以达到帮助其发散思维的效果。

以《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为例,本文讲述了特殊年代背景下母爱的表达方式。谈及母亲学生们总是有很多话要讲,有的母亲是慈祥和蔼的,有的则是沉默寡言的,有的甚至还是暴躁易怒的,但是这些都是母爱的表达形式,小学阶段的学生无法通过这些表现看本质,因此更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教学中,班上的学生就对“母爱的表达”这个话题展开了一系列讨论,同学们的热情异常高涨。笔者先让学生们陈述了自己与母亲的故事,体会其中的情感,最后再对比课文内容进行了分析。这一过程不仅完成了课本教学任务,而且帮助学生们解决了不少的情感困惑。

四、总结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深入推进,人们开始逐渐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进而不断弱化了教师的教学指导作用。但是如果一味的任由学生“自主学习”,不仅会出现学习效率低的问题,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需要我们适度的“控制”学生的学习节奏和进度,为学生预设好学习目的,从而更好保障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庞芳.精彩课堂不曾预约——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预设生成[A].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1.

[2]张惠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成”的生发点探究——《语文教学对话预设与生成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研究成果[J].学周刊,2016(03):71.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