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019-09-10王雪薇
王雪薇
摘要:数学作为三大主科之一,是相对较为抽象、枯燥的一门学科。其概念、规则等概括性较高,而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仍处于发展阶段,导致其有时对数学知识难以准确理解与运用,进而对课堂教学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进行细致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是通向宇宙之美的关键。”数学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它存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而小学阶段正是数学教学的启蒙阶段,小学生的可塑性强、好奇心重,教师可以充分抓住这些特点,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与教师同思共学,共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原因
一是教师的自身素养。“身正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事实上,教师日常的言谈举止、教姿教态、专业素养等都会影响学生对教师乃至对其所教学的这门课程的兴趣与喜好,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二是教师的备课情况。“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内容也相应地进行了调整。如果没有充分、仔细地研读教材,真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就容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导致课堂活动难以有效进行,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三是教学目标的准确度。“对于一只盲目的船来说,所有方向的风都是逆风。”因此,明晰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当教学目标不明确时,教师往往不清楚应该重点教什么,不明确哪些知识点需要学生们特别关注,进而导致教学不到位。而所学的知识就像一盘散沙,学生不知道应该去抓住哪一粒沙子。长时间的迷茫会导致学生们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缺乏内驱力,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四是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还是采用简单输入式的教学方式、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使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却缺少自主思考、尝试探究等环节,容易导致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不是那么透彻.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五是评价反馈的有效性。及时的评价和反馈,一方面意味着教师对学生们的尊重,体现教师对学生作答及其背后思维的倾听与思索;另一方面更意味着教师对学生们的认可与激励。当学生作答完毕后,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点头或者摇头,没有任何具体的评价,不仅会让学生产生自我怀疑,动摇其学习自信心与积极性,也会错过课堂中在彼此思维碰撞下所产生的美妙火花,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是精心研读教材。教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载体,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必须要对教材内容了如指掌,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切实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与各自特点来备课,并对教学环节的内容、布局等进行合理安排。对于一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比较陌生的内容,也可以用贴合实际的生活情境引入,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動机,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是有效创设情境。创设有效的情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积极融入课堂,增强其学习积极性。但情境的创设需要关注以下四点:首先,情境创设的目标必须明确。只有明确精准的目标,才能启发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方向,体会学习的价值。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播放两个小朋友用七巧板拼图形,看看谁拼出的图形多的视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操作愿望,更简洁明了地呈现学生动手操作的学习要求,自然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七巧板自主尝试拼出各种各样的图形,进而过渡到本课的研究主题——平行四边形。其次,情境创设必须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数学本身就是抽象性和逻辑性极强的一门学科,情境的价值在于激趣和启发,如果创设的情境脱离实际,反而会增加学生们的学习难度,降低其学习兴趣。只有扎根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教学,才能让其结合亲身体验来更好地感知数学、理解数学并热爱数学。再次,情境创设要具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拥有强烈的学习兴趣时,会不由自主地参与学习,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合隋合理的小游戏、小动画等都可以帮助创设趣味性情境。最后,情境创设要具有启发性。情境的创设绝不能走入为情境而隋境的误区,有趣的情境未必与学习的主题紧密相关,这样看似好玩的情境适得其反,反而会成为有效教学的干扰因素,背离了情境创设的初衷。有效的情境创设不仅契合学习内容,更切合学生的学情,如此方能积极引发学生思考,让课堂教学内容的揭示与探究水到渠成。
三是提升师生互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把课堂归还给学生,在充分交往互动的过程中引导其主动参与学习,从而帮助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厘米和米”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预习小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介绍如何用身体上的“尺”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感受统一计量单位需求的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其积极参与新知的探究。
四是增强动手实践。“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实践操作,学生才能有效经历知识的生长过程,并在过程中了解自身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展开查漏补缺。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学习内容,创造机会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使其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知识,在练习拓展中应用知识,在回顾反思中梳理知识,从而进一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结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打造高效率的小学数学课堂绝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耐心、细心,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研读教材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有效探究教学策略,与学生一起充分融入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进而实现师生教学相长。
(责编: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