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探索
2019-09-10陈鸿源
陈鸿源
摘要:小学体育是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让学生形成锻炼意识的主阵地。为此,教师应注重将体育教学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相结合,以优化教学理念、创新施教策略的方式,提升教学效率。为此,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立足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对提高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探析。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实效性;策略
体育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是一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进中小学生身体素养的课程,更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综合能力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为满足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高要求,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教师应注重提升体育教学的实效性,突出学生的体育学习主体地位,为其构建生动而富有活力的体育课堂,促进其形成良好的体育核心素养。
一、提高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意义
教育现代化更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育教学面向人人,以便使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故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意识,使其接触多样性体育运动、更好地掌握运动方法与技巧,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需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效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让他们充分感受运动的乐趣、体育学科的魅力。这不仅有助于师生问的关系更紧密、教学氛围更融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使他们感受体育精神、学会团结协作,更将促进学生形成坚毅的品格、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其未来发展夯实基础。由此可见,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只有升级育人理念、促进体育教学创新,才能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二、简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教师教学理念陈旧
随着新课改深入推进,更重视将以往学生的被动、等待学习向主动、独立学习转变,使其具有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感受学习的乐趣。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教师授课理念陈旧的问题。部分教师依照教材,进行教学方案的设置,在体育课堂中依照一概而论、以教定学的施教模式。
(二)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便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其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便是应重视班级中学生兴趣爱好的差异性,以多元化施教,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但很多教师一味地将关注目光局限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运动量是否符合要求中,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忽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
(三)教师存在偏爱心理
小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其在体育学习中体能素质、兴趣爱好多有不同。有的教师多关注那些体育素质好、反应敏捷、运动能力强的学生,教学进度也多是依照中等学生能力水平以上而设置,这便让学困生或身体存在一定残疾的学生因缺乏有效的指导与关注,越发没有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进而造成班级中体育教学的两极分化,体育课成为那些运动能力强学生的“主场”,其他同学则没有存在感。
三、提高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施教氛围
小学生心智单纯,仍以具象认知为主。以往很多教师习惯在体育教学中秉持着严肃施教的方式,这虽然有助于保持课堂秩序,但是在教师与学生问筑起无形的墙,不利于师生互动,而且教师也不能及时知晓学生的学习进度与真实情况。为此,教师应优化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与其形成新型师生关系。例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以信息化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观看分解运动,以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方式促进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在课堂中设置“自主探究”环节,提醒学生注意运动安全,促进学生相互鼓励、分享经验。教师在此过程中也应注重对学生的适时点拨,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二)积极引入游戏化教学
为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还可以引入游戏教学的方式,增强教学趣味性。例如:在《接力跑》的教学中,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快速救援”游戏。促进体育教学与情境创设、竞赛比拼相互渗透,激发小学生的好胜心、增强其荣誉感,使其不仅关注力更集中,在游戏练习中掌握动作要领的速度也更快,进而提升体育教学实效性。
(三)促进教学活动的分层
针对班级中学生面对体育运动的不同态度,有的学生认为体育有趣,乐于参与课堂活动;有的学生认为体育课无聊,太累了、跟不上,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施教的方式,促進学生不断向着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提高。例如:在《投掷》教学中,可以依据学生的整体情况,将其划分为三个等级,设置提高小组、练习小组和兴趣小组。让运动能力强、体能素质好的学生在提高小组学习“在跑跳中进行投掷”,通过教师点拨,使其投掷能力不断提升;在练习小组,让学生展开“投掷轻物”游戏,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促进学生练习基本投掷动作;在兴趣小组,对学生施以鼓励教育,加强对他们的动作指导,使其更具学习的获得感,感受到被重视。以因材施教的方式,提升教学实效性。
(四)适当地引入拓展运动
为使师生问的关系更紧密,提升体育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在教学中引入拓展运动。一方面拓展运动具有一定的竞技性,有助于全员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其在挑战自我中具有成就感;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融人教学活动,以“队友”的身份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运动喜好、指导其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
综上所述,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小学体育教师应重视学生体育技能、情感态度、创新意识等共同发展,一方面应注重与学生的对话、沟通,为其营造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注重教学调整与反思;另一方面应突出学生的课堂中心地位,在促进体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分层施教的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而让学生接触多样性体育运动,发展其体育爱好,使他们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
(责编: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