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高考背景的高中历史复习策略研究

2019-09-10梁祥兴

高考·中 2019年11期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复习策略高中历史

梁祥兴

摘 要:在新高考的政策下,教材、考试形式、考试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教材上来说,最大的变化是从原来的通史学习转化为以单元为单位的、专门史与中外史混编的形式。这种情况下,教材主要突出的是每个单元的单元主题,但给学生复习的时候理清脉络造成一定困难。本文将从时间轴的运用、习题的史料依托化训练和教师讲解过程与热点的结合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中历史;复习策略;新高考背景;人民版

高中历史在新高考背景下,有了更多的考试方向,对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因此,高效的复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学习内容、思考方向,提高学生的能力。其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图表等形式,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点,根据重点进行讲解。通过训练历史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检测知识的运用,并结合以史料,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具体的认知。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将实时热点结合课本内容,帮助学生延展认知,将历史与现代结合,帮助学生开阔思维,具有创新意识。

一、运用时间轴梳理知识要点

历史是一门非常注重时间概念和时间信息的学科,其中,2013年全国高考卷里面有39%的题目涉及时间信息;2014年全国卷36题中含有16题,占44%;到了2016年,含有67%;2017年占56%[3]。时空观念在高考考试过程中占比大,是考核重难点。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教材的设置,侧重于以单元为单位的主题性学习,所以在高三的复习中,往往会出现知识点散乱、时空记忆混乱等现象。因此,时间轴在教学中的运用就显得举足轻重了。

教师可以适当打乱专题教学的结构和教科书学习的顺序,以时间为主线,以历史阶段的划分为单位,让学生制作以时间为轴线的脑图,把知识点对应到相应的时间中,最后再根据时间轴归纳其专题主旨,以达到回归课本的效果。

比方说教师在复习先秦时期的时候,就可以画出时间轴,将具体事件结点罗列在轴线上,并在轴线下方记录主要的关键字词,如将《必修一》的政治方面关键词“宗法制、分封制和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必修二》经济关键词“农耕方式、土地制度、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必修三》文化方面的关键词“百家争鸣、孔孟与儒家思想”列举其中,以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而完整的认知。另外,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题型,帮助学生从宏观认知过渡到微观的认知,将大范围缩小到小范围,深入认知。比方说教师在提问完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后可以要求同学详细介绍宗法制和分封制之间的区别[3]。其中,时间轴可以帮助学生细致、直观、深入的了解历史阶段与不同阶段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区别、发展情况等。

在使用时间轴作为工具教学的时候,教师格外需要明确划分历史阶段,明确历史阶段的时间、历程、划分依据。比方说以朝代更替作为划分依据,就需要指明在该历史阶段内显著的变化以及各个事件递进前行的主要联系和对当时产生的影响。时间轴的根本目的在于明确时间,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教师在运用时间轴元素的时候不应该舍本逐末。另外,教师需要注意中外的对比,以帮助学生形成广阔的历史视角,加深历史感知,提高复习质量。

二、习题的史料依托化训练

教师在复习的时候需要让学生完成模拟题,以提前适应新高考的考察方式和题目要求。现在,高考历史对含有史料的考题明显增多。比方说2018北京的高考文综历史卷中第12题,就引用孟子的观点,考察了儒家观念的理解。学生需要从题目中提取主干信息,将所学知识与文本信息建立联系、对比分析,从文本中找到关键考点,但学生容易被题目中无关信息所干扰。

为了适应这种形式,教师应该在习题训练的时候有意识的应用典型的史料,从宏观或小切口的角度深度分析史料题目,帮助学生营造一个历史情境,锻炼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解决问题的历史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史料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归纳,利用划分史料层次、选取题目中的关键词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和获取信息的水平[2]。教师还可以将书本的材料观点与课外搜集的材料进行对比,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鼓励学生进行多维度的思考。

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需要格外注重知识的关联程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史料依托化的题目中,对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书本知识,并能熟练运用的要求比較高。在学生复习过程中,基础不扎实就很难全面回答史料依托式的题目。教师需要在扩张学生的历史视野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基础练习。

三、时事热点的结合

现在新高考的背景下,考试背景往往会和当下的时事热点所结合。比方说,现在三农问题正在被社会所关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总体要求和主要要求。而在2018年的江苏高考卷里,就考察到了农耕技术在明清时期所发生的变化。教师需要敏锐的抓住这种与时间相关的信息,加强学生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社会知识点与热点问题的考察一直是高考考试的重点。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为学生整理专项训练,帮助学生将热点时事与课本知识建立联系,帮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首先是与人类生活生产实际联系的问题,比方说上述提及的铜的生产历程。第二是与人类发展相关的知识,比方说人口,重大自然灾害等,比方说对汶川地震的考察。另外,需要关注与国际相结合的时事新闻及其历史,比方说可以将英国脱欧的历程与欧盟成立的历史过程联系起来。最后,需要关注时事中与我国建设相关热点,比方说中国建设过程中的三农问题等[1]。

结束语: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的考核更加注重理论基础和历史素养,并对学生能够运用知识,以历史的视角观察生活的能力要求有所提高。教师可以通过时间轴帮助学生进行整理,形成宏观认知。并通过结合课外史料的方式考察学生课内知识掌握程度,开阔学生知识面,进行多维度思考。教师还需要关注时事热点,引导学生进行重点复习,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历史视角看待生活问题,以达到提升学生历史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立伟.新高考下高中历史的复习方法[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6(11):42-43.

[2]朱茹.全国卷历史复习中时间轴的运用[J].文理导航,2018(4).

猜你喜欢

新高考背景复习策略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在新高考背景下的实践与思考
初探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实施融入新题型的阅读教学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词汇语篇教学法思路初探
谈新高考背景下改善普通高中学生中华传统经典阅读现状的方法与举措
浅谈2016年6月之后的四级听力复习策略
浅析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