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模式浅探

2019-09-10雷文军

高考·中 2019年11期
关键词:高考高中教学模式

雷文军

摘 要:高考是教学的引导方向,教学模式的转变旨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夯实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养成独立思考、深入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当前教育政策为基准,及时改变教学策略,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把着重点放在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强化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性,随后从三个方面概述了高考新模式下的教学策略。以此,供相关人士参考交流。

关键词:高考;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引言:教育是现时代的主题,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更好地完成教育是老师必须负起的责任,在新高考模式下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为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本文将对新高考模式下的教育策略做出简单分析。

一、强化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性

学习需要做到有迹可循,练习过的题目可以在教材上找到根源,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清晰的知道自己学习的漏洞在哪里,到高三后做题才不会显得漫无目的。有效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综合知识和掌握数学运用能力的前提和关键,因此,在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强化基础知识的理解,熟练运用以适用于解决各类题目。根据教材上讲解的基础知识可以甄选联系的题目,重点题目,做到一目了然,高效利用学习时间,做出条理清晰的学习安排。教材也是习题的一部分,在每个章节后都有对应的精炼题目,虽然是基础类型的题目,但包含的类型是十分广泛的。高考试题中基础题设定占比是最高的,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是一个良好的学习方向,可以保证在考试过程中实力稳定发挥[1]。

二、新高考模式下对应的教学策略

(一)把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关注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教学最重要的可利用资源之一,合理利用学生的兴趣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活力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人,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根据自己的授课经验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养成(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如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际中传统教学的弊端往往会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和投入度,教师仅仅依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单调的授课模式加枯燥、深奥的数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就不能保证学生更大程度的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因此要想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必须从教学方式多样化着手。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的微课、慕课及多媒体进入数学课堂可谓是教育的一场变革,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授课需要的图片、动画、音频等资料一同呈现在学生面前,形象直观,极大程度的缓解了数学课堂简单乏味的问题。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具体的模型呈现出来,概念知识点通过结构框图呈现更加清晰、明了,动画视频的引入更是丰富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要视情况而定,每种教学手段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使用教学手段,并善于取长补短,集各式教学手段之所长,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2]。

(二)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解答数学题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对题目的解答首先就体现在对题目整体结构的掌控,了解题目的题目类型才能把握题目解答的思考方向。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严谨、条理、科学、合理、灵活的数学思维能力,增强学生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而促其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高考题目解答对知识点的运用往往不是单方面的,是对知识的综合考察。在考点众多的情况下一道大题会对应几个小问题以涵盖更多地知识点,达到通过题目筛选人才的作用,逻辑思维的强弱在这其中可以说是显露无疑,学生需要从多个角度思考,并考虑多种情况才能做出正确的解答。例如,在有关圆的问题解答会和坐标系以及抛物线等曲线方程糅合在一起,考察曲线方程的求取、线段间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等问题,对学生进行综合考量。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穿插教授,使零散的数学知识点串联在一起,深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适当采用推论、反问、假设等的教学方式,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

(三)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强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新的高考模式下传统教学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一言堂和填鸭式教学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和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望,新课改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担任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参与到知识探究的过程中,课堂结构由“教”转变为“学”,教师只需给出适当引导即可。一节课可以简单分为三个层次,首先由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提出各自遇到的问题并进行筛选整合出重要的部分,然后老师做出恰当地引导,探究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最后总结学习,深度总结、考量本课的学习重点并在之后辅助一定的习题作为巩固练习,以内化成学科素养。总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尽量把时间留给学生,侧重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延长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时间[4]。

结束语:新的高考模式下完成教学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一项全新的考验。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综合考量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和教学效率,两者间相互结合打造出和谐的教学课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以提高学生对综合类问题的解答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及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自身教学技能,以全新的状态做出对教育事业的奉献。

参考文献

[1]陆燕燕.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浅探[J].数学教学通讯,2015(3):37-38.

[2]李三维.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探析[J].文理导航,2018(8):10-11.

[3]季炎和.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J].新课程,2018(6):184-184.

[4]唐静.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之我见[J].南北桥,2017(5):26-26.

猜你喜欢

高考高中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