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动搭台,诗文唱戏

2019-09-10孙冰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5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方法探究

孙冰

【摘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构成中的核心内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老师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而语文老师在此方面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丰富资源。但如何切实落实这一艰巨任务,使其通过语文学科活动在学生心田落地生根,这就需要有具体科学的设计了,本文旨在展示我校如何通过语文学科活动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语文学科活动 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5-171-01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延绵五千年歷史不断绝的重大支撑,在传统文化中,我们中国人怎样看世界,怎样看待生命、人生,怎样待人接物,都有着丰富的资源,阐述得很系统。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在为学生铸魂,打好人生底色,意义重大。同时,《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初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从中“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并能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对身肩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们来说,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这一点责无旁贷。而我校初中生源普通,学生普遍在过去六年的小学学习阶段国学养成教育不足,国学素养不高,再加之初中学生的认知层次尚低、现今网络文化,多元文化的冲击诱惑,使初中学生普遍缺少主动自觉学习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更不用说在这个板块做一些有益探究。而学科活动是连接语文学习与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座桥梁,学科活动能激活语文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对于形式多样,灵活丰富、参与性强的语文活动向来乐于参与,所以我们选取了以学科活动作为亲近传统文化的入门途径,以优秀诗文、国学经典知识作为素材,并通过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也就是所谓的“活动搭台,诗文唱戏”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语文学科活动。

通过一个学期的活动开展,实践研究,我们摸索出一些开展活动的实用方式方法,梳理出在学科活动中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现将其整理如下。

一、整体规划,形成合力

过去开展语文活动,随机性比较强。备课组长交上自己的活动计划就行了,大家虽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因为缺少合力,形不成全校的气场,所以活动的效果和内涵就大打折扣了。现在,我们由教研组长牵头,制定总的活动系统,再与备课组沟通,进行具体的活动设计,这样形成相对稳定、明晰的学科活动系统,使得老师们不但在开展活动上“有法可依”,而且各种活动之间形成互推之势,产生互赢效果。使学科活动开始走向长期规划性,阶段灵活性、多样性结合的方向。整个学科活动有一个明确的名称,叫做“国学养成计划”,一个具体的名字就是一个明确的中心,有了这个中心,整个学科活动才能有向中心聚拢的方向。

围绕这个中心,我们设计了由朝读经典、国学小讲堂、读、写、讲、演、做,展评比赛活动、学科精英团队,自编国学读本为构成要素的学科活动系统。

这个系统遵循长短结合、动静互补,全员参与、择优展评的活动方式,有着自编读本、精英引领,教师指导的助力系统。

二、长短结合,动静互补,全员参与、择优展评的活动方式

搞活动不是为了热闹一阵子,为了达到持续渗透的效果,我们设计了两项长期活动:朝读经典晨读活动和国学小讲堂。

每日利用早读前10分钟时间,让学生诵读自编古诗补充读本《朝读经典国学诵读手册》,在读本的帮助下学生们利用自读、默读、齐读、背诵等方式完成。其间,各班定时抽取时间开展诵读比赛,评出优秀,加以表扬。

“国学小讲堂”活动,学期初即由备课组长制定好20次“国学小讲堂”计划,这些内容首先是对教材的拓展延伸,涉及重要的文化文学名人、重点文化现象,古代文化常识,同时呼应当时的节令,贯穿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每个班按语文教学小组提前认领讲解任务,查找资料、撰写讲稿、制作PPT,按照计划次序讲解,其他小组对效果进行打分。

短期活动:备课组以《国学诵读手册》为素材库,设计开展各种呼应、助推的展评比赛活动:比如“最美古诗词诵读比赛活动”、“古诗词手工书签团扇制作展评活动”“古诗词硬笔书法展评活动”“国学小故事讲述比赛”“古诗词背诵大会”“古诗词唱演比赛”。“读、写、讲、演、做”,形式灵活有趣,学生参与度很高。

三、自编读本、精英引领,教师指导的助力系统

最初的朝读经典活动是由各班老师自己选取内容的,但这样散乱随意,不利学生积累。为此专门编写了相应的课程读本《“朝读经典”国学诵读手册》,每册精选28首教材以外,文辞优美、感发人心、脍炙人口的短小古诗,按照“原诗—译文—释词—赏析”这样的板块编辑成册开学随教材发放到学生手中,有自编读本的助力,晨读活动变得目标清晰、规范有序、操作方便了。

以上就是我校关于在学科活动中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些思考和做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学科活动的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我们研究的脚步绝不会停止,因为学科活动的领域海阔天空,还有很多五彩斑斓的花朵等着我们带领学生们去采撷;学科活动的舞台无限宽广,等着我们师生一展身手,大放异彩。

[ 参  考  文  献 ]

[1]陈家彬.《中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人文精神》——《广西教育》.

[2]吴朝阳.《语文教学使命——人文精神的教育》——《现代语文》.

[3]赵明.《语文的生命意义》讲话稿.

[4]陈锡喜.《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方法探究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小学语文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营造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探究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浅谈成本会计中费用分配方法研究
中华传统文化与资助育人的“四化一体”融合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