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审美:微媒体时代语文教学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2019-09-10林治刚
林治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微信、微博、QQ等为代表的“微媒体时代”悄然来临。微媒体具有短小简练、传播迅速的特点,但在微媒体环境下,繁杂的信息和扫描式的阅读,使人难以获得长久的审美体验,长此以往,不利于人文素养的提高。在微媒体时代,如何积极应对微媒体的挑战,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微媒体时代的学习特征
(一)阅读的碎片化
微媒体时代,阅读大多是零碎的、不系统的、碎片化的。不可否認,微媒体增加了阅读的便利性,但也很容易让人忽略阅读的本质,忽视对文字内蕴的感悟。文章被打开了,但很多时候只是一扫而过,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至多只是满足了新奇感,难有美感的获得,这同以语言文字学习为特征的语文阅读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
阅读,是一种审美体验的获得,需要深人理解文字,如果只流于表层,会使人产生思维惰性,与文字产生隔膜,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真正提高。
(二)表达的图像化
微媒体技术催生了读图时代的到来,图像已成为微媒体表达的重要方式,人们获取信息、表达情感,不再仅仅依赖文字的传播,更多依靠的是图像,是丰富多彩的表情符号,是海量存在的网络图片与动漫。这些图像,无时不在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挑动着学生的神经,这无疑是对以文本阅读为主的语文教学的挑战。
(三)语言的低俗化
微媒体作为一种文化传播方式,主要是把相对独立的个人经历、观点、心情等,以短小精炼的文本形式,即时编辑,随时发送。借助微媒体,语言表达的随意性越来越强,这也造成了语言的低俗化倾向,如人称的“动物化”,各种“狗”“渣”等字层出不穷,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不良的语言环境,对以守护纯洁语言文字为使命的语文教学造成了冲击。
二、微媒体时代语文教学的应对策略
语文教学是以语言学习为特点,以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提升审美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为目标的。语文学习需要潜心阅读,仔细品味,深人探究,字斟句酌,方能领略阅读和表达的乐趣,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但微媒体时代泥沙俱下的海量信息,喧嚣浮躁的语言环境,造成了阅读的肤浅、思维的钝化、表达的杂乱,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学习,从某种意义来说,是一种基于语言文字的审美活动,语文教学要主动适应微媒体时代的阅读和表达特征,注意扬长避短,引导学生从浩瀚的信息世界中发现美,提高辨析美、感受美和表达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一)阅读层面:学会用美的眼光去审视
1.撷英咀华,激发审美体验——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微媒体时代,丰富的资源就像一个巨大的知识仓库,其提供信息的便捷性和实时性,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媒介,语文教师不能无视网络资源的存在,而应善于引导学生用一双慧眼从中发现富有人文情怀的文章,并以此开展品读探究,体.验文字的美。
著名作家毕淑敏有许多美文在微信上广泛传播,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如《孝心无价》通过写子女与父母间发生的一些平常事,如母亲病重,儿子却即将出国,以致来不及行孝等事,发出了要及早为父母献上一份孝心的真诚呼喊,提醒天下的儿女应当趁父母健在之时,为父母奉上一份真诚的爱。再如《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描写了一位母亲面对成长中的儿子的矛盾心情,文章用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希望儿子长大成才的良苦用心。这些文章感情真挚,歌颂人性的真、善、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语文教学中,我以这些文章为范文,引导学生深人探究,探寻文章蕴含的真挚情怀,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起到了积极作用。
其实,在微信公众号中,像毕淑敏这样的名人大家有很多,如白岩松、莫言等,他们的文章思想敏锐,切近社会现实,有很强的感染力。在语文教学中,我及时组织学生阅读、品评,引导学生从纷繁芜杂的语言丛林中探寻文字的美。另外,我还经常选取一些文章发送到班级QQ群中,引导学生跟帖、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不断的思考探究过程中,学生的阅读欣赏水平得到了提高,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2.聚焦时事,提高审美能力——给学生一个辨析美的头脑
阅读的过程就是思考人生、洞察社会的过程。纸质阅读,人们能够潜心其中,体会作者流露的情感,能够举一反三,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分析对比,但微媒体时代,更多的是扫描式阅读,面对冗杂繁多的媒体信息,人们往往怠于思考,不愿深究,久而久之,极易形成思维惰性,缺乏对信息全方位的深度认识和理性判断。语文教学应当注意聚焦时事,关注热点话题,引导学生主动审视,正确鉴别,利用媒体平台互动交流,阐述观点,以丰富社会认知,提高审美能力。
如2018年10月底,重庆发生一起公交车坠江事故,原因很简单,公交车行驶在大桥上,一名女乘客在车过站后提出要下车,司机没有答应,于是上前对司机谩骂并用手机砸向司机的头,司机还手回击,致使车辆失控,与对向正常行驶的红色小轿车相撞后,冲上路沿,撞断护栏坠人江中,15条生命转眼消逝。这一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看待这一事故,它给我们什么启示?此事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价值,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因为一个人错过了一个站,导致一车人错过了一生,如何看待这种行为?它折射的是人性的冷漠,还是道德的沦丧?是行为规则的缺失,还是.公共安全意识的淡漠?在社会中,我们又该具备怎样的思想观念?如此这般,引导学生在关注事件表象的同时,走进事件的深处,触发学生的思维,挖掘其隐含的意义,加深了学生对社会现象和生命价值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辨析美丑的能力。
再如央视主持人董卿曾有三次下跪上了热搜,第一次是在《开学第一课》节目中采访96岁高龄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为了照顾轮椅上的老人,董卿在舞台,上跪在他的身边,怀着恭敬与他对视。第二次是在2013年春节晚会《万家灯火平安夜》节目中,采访“90后最美铁警”李博亚,李博亚因挺身救助卧轨自杀者而不幸被列车轧断双腿,只能靠轮椅出行,为保持双方可以平视的姿态,董卿单膝跪地。第三次是在2015年《挑战不可能》节目中,董卿在现场接受挑战时,为了与狗狗视线平行,索性跪地。董卿的前两次下跪颇受网友的好评,有人甚至认为“跪出了最美的中华骄傲”,而第三次则饱受非议,为什么?狗也是一条生命,对狗下跪,表达的不是对生命的尊重吗?前面两次,看似无可非议,但网络媒体上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说,其下跪有炒作的因素,有摆拍的嫌疑,应当怎样看待呢?如果真的是炒作或摆拍,就没有意义了吗?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探究下跪的深层意义,让学生在思维的对撞中,认识到中国人对下跪的态度,感受下跪的真正内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促进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3.文像协同,提高感悟能力——给学生一方感受美的空间
微媒体时代的言语表现与以往不同,图像化的表达让阅读变得便利起来,欣赏图像不需要思考,只需要快速浏览,获得一种感官的刺激,人们很少愿意去思索画面背后隐含的东西,在图像文化环境下成长的学生,本能地喜欢画面而排斥文字,喜欢感受而排斥思考,语文教学不妨以图像为着眼点,通过语言文字与图像的协同配合,创设审美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1)给文字配画。如学习《山居秋暝》,可以让学生根据诗歌的意象,将诗歌描写的景色复原成一幅画面,并用笔勾勒出来,如:①雨后初晴图: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空气清新;②清泉映月图:一轮明月高高挂空中,皎洁的月光在青松间静静倾泻;泉水清澈,从山石间缓缓流过,在月光下闪闪发光;③月夜采莲图:清幽的竹林喧哗,荷叶纷纷向两旁分开,打眼望去,原来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归来了,浪花飞溅处,只见渔舟顺流而下。之后,再通过媒体平台进行展示交流,学生跟帖、评论。如此,由文字激发想象,让学生在欣赏画面美的同时,从更深的层次领悟诗歌内涵,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
(2)文像对比。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同的读者对文本阅读的体会:是不同的,影视作品是导演、演员对文本人物再创造的体现,这与语言学习不同。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图像与文字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探寻语言的真谛,感受人物的精神内涵。如学习《鸿门宴》,可以先让学生看一段网络视频,看看刘邦、项羽等剧中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思考影视演员的表演与剧本文字表达有哪些联系,哪些地方处理得好,哪些地方处理得不够理想,怎样处理才更合乎剧情,从而深人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体验语言文字的美,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二)写作层面:学会用美的语言去表达
微博、微信上的文章一般非常短小,常常用三言两语描述场景、表达观点、抒发情感。在教学中,我根据微媒体文章的特征,精选妙文佳句,引导学生品评、鉴赏,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微写作训练,引导学生用美的语言去表达,取得了积极效果。
1.巧用修辞。如:“朋友如阳光,能照亮你的心扉;朋友如雨露,能滋润你的心田;朋友如春风,能给你以温暖。”运用比喻和排比,从不同方面写出了朋友对人生的作用,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又如:“青春就像天空的彩虹,绚丽多彩,稍纵即逝,努力吧,不要让青春的时光荒废。”运用比喻,把青春比喻成“彩虹”,写出了珍惜青春,努力奋斗的意义,比喻生动,富有韵味。再如:“人生像一首歌,有高潮,有低谷,有悲伤,有喜悦,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掐灭梦想的光芒,只要一往无前,希望之芽,就终将在某一个春天萌芽、开花、、结果。”运用比喻,把人生比喻成“一首歌”,寫出了人生的百般滋味,表现了永不放弃的人生追求,生动形象,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2.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微时代的写作虽然短小,但从本质上看,也具备写作的特质,在发布信息、传达观点时,也需要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进行表达。
(1)如微场景描写。“是谁在风中伫立?是母亲,我已走出家门好远了,但回头望去,母亲还默默地站在那里,母亲老了,腰弯了,背也有些驼了,风吹动她的白发,这时,我多想回去拥抱母亲,但我不能,我只能向远方招招手,默默地道一声:“母亲,珍重!”运用描写的手法,对母亲的形象作了细致的描绘,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和我对母亲的真诚祝愿,文笔细腻,真实感人。
(2)如运用抒情。“那些年,我们在校园里一起读书,一起登山,一起散步,一起探讨人生的意义,谢谢你,在那美好的年少时光,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岁月不老,真情永在。”这段文字以抒情的笔调,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传达出友情的珍贵,语言简洁,句式整齐,真挚感人。
(3)如运用议论。“不必彷徨,不必惆怅,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没有开始,把握当下,才能不愧未来。”展示了一种把握当下,无怨无悔的生命姿态,议论精当,充满哲理,启人深思。又如:“努力,固然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努力,就一定没有成功的机会。努力吧,人生怎能轻言放弃。”展现了一种努力奋斗、积极进取的人生姿态,语言简洁,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再如:“无论你取得怎样的成就,也不要骄傲自满,因为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瞬息万变,明天会发生什么,一切还不可知。”表现的是面对成功应当具有的坦然心态,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3.要有新意。微媒体文章语言新颖,常用流行语、新词表情达意,使人耳目一新。如:“点击旧日时光,复制曾有的欢乐,我把我的思念保存为永远,把美好的祝愿发送到你的邮箱,祝你天天快乐!"这里用计算机常用语“点击”“复制”“保存”“发送”“邮箱”等,有时代感,给人以很强的感.染力。再如:“把烦恼删除,把厄运拉黑,驱散一切不快;把幸运密码重新设置,把访问权限重新升级,让好运时时降临。关闭昨天,重启明天,相信阴霾很快就会散去,阳光马上就会到来。”“删除”“拉黑”“幸运密码”“访问权限”“升级”“关闭”“重启”等词语,也通过计算机用语来表现,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可谓新颖别致。
4.要有美感。微媒体时代的写作,文字虽然简短,但也应注意语言表达准确,体现美感,在动笔之前,要多从如下几方面来考虑:一是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是什么;二是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是什么;三是用什么形式、语言来表达。在内容上,要做到具体而微,见微知著,见解有质地,思想有深度,不急躁,不偏颇,不意气用事,做到理性审视,不卑不亢,使文字具有思想的美。在写法上,可以正面阐述,可以反面切人;可以以理服人,可以以情动人,条分缕析,思路顺畅,使文字展示思维的美。语言或清新,或质朴,或简洁,或华丽,自然恰当,顺乎常情,合乎事理,使文字展现表达的美。长此以往,坚持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微媒体时代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语文教学应善于针对微媒体时代的学习特点,从浩瀚的信息世界中发现美,引导学生深人探究,体验语言文字的美,使学生成为有理性、会鉴别、善表达的学习者,从而提升审美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促进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文登技师学院)
编辑:木槿
责任编辑:李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