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中的选题策略

2019-09-10尹飘萍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3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议题式教学选题

尹飘萍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推进,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在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教学设计中开展议题式教学势在必行,但议题式教学首要问题在于选取议题,让议题体现针对性、生活性、时效性和引领性,最终促成课堂教学与育人目标相衔接。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 议题式教学 选题

随着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推进,要求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以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生成长的需要,塑造活动型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体验教学中达到对知识的理解,真正实现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感受知识的魅力,落实新课程改革下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基于这一背景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型教学设计中开展议题式教学势在必行,他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多数教师过分遵循了教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与主体性,从而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预期。笔者认为,议题式教学首要问题在于选取议题,要让学生有得议、能够议、乐于议。同时,议题要体现针对性、生活性、时效性和引领性,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焕发生命力,避免活动课的开展流于形式,从而有效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育人的目标。以下就是笔者在议题式教学实践中就如何选取议题的几点策略:

一、针对个体差异化组织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组织议题。传统的活动课中,教师往往更多的是针对知识点而设置问题,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注重整体实效性,有时看似课堂轰轰烈烈,其实有一小部分人并没有参与进来,从而不能达到新课程改革育人的要求。针对这一情况,要求思政教师在组织议题的时候,议题不仅要达到传授知识的针对性,而且还要让议题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整体参与。

那么,针对一小部分学习能力欠缺,或者不喜欢学习,又或者对思想政治课不重视的同学,如何才能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议题的讨论,让他们在讨论过程中由被動转向主动,让知识的智慧润物细无声地植入他们的内心,最终达到知识的内化,这就需要教师多了解这部分同学,关注他们的内心需要。这些同学也许他们的兴趣更多在一些娱乐、体育与网络游戏等一些方面。那么,我们教师是否可以结合教材知识与他们的内心需要而有针对性地组织议题呢?比如,在讲到《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组织班级同学就“文化的力量有多大——针对网络游戏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来开展讨论。这样无形中就能把这些同学的兴趣调动起来,让学生整体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引导他们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二、挖掘生活素材提炼议题

议题的设置一定要贴近生活,不能单纯地追求议题的高大尚而让学生感觉如空中楼阁,那样只会让学生无从议、没得议,这样的议题活动最终只会夭折流产,不能达到教学的目标。所以,议题在立足课本知识的同时,还需贴近生活实际,只有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们的思考,才能与他们的内心产生共鸣,这样的议题才会有生命力,让学生有得议、能够议、乐于议。这样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把教学知识尽量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议题的设置要兼顾学科与现实生活,要把生活问题引入教学课堂。

比如,在高中政治人教版《经济生活》第三课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这一章节中,可以就“5G时代”、“出国游”等社会生活现象组织学生讨论“你是如何看待消费热点升级”,这一议题贴近生活实际,因为消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这一议题又是对书本知识的深化,学生往往会把这一议题理解为消费升级,而消费热点升级更多是强调了热点的转换速度,同时也侧面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的速度在引领消费热点的变换。这种源于生活化的素材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发参与讨论,在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的同时,又能让学生的知识得以迁移,让学生更加坚定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

三、结合时政热点巧设议题

新课程标准以“实践性”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它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而时政热点既与学生的实际相契合,又是近期发生而且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设置议题的时候可以梳理好时政热点与教材进行有效对结,这样的议题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关注时事,了解国家的最新政策、方针及工作路线等内容,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比如,在讲到高中政治人教版《政治生活》第八课第二框《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时,可以结合中美贸易战的相关时政热点来组织学生讨论“中美贸易战谁是羸家”,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索,认识到国际关系其实质就是一种利益关系,引导学生热爱和平,增强自我责任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

四、在价值碰撞中引领议题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 ,各类思潮相互喷发,并通过媒体的传递突破时空的局限,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有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面对东西方文化以及传统与现代思想的碰撞,教师应在这些异彩纷呈的思想中抽丝剥茧,在课堂教学中,就一些争议性的问题来组织议题,从而帮助学生在价值冲突中深化理解,使学生从认识失衡到观点重建,然后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例如,关于消费者在经济维权方面,可以就“一元钱官司该不该打”而开展议题讨论。有些人认为,为了一元钱而打官司就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浪费大量人力与物力。在这种价值冲突面前,做为教师就得更好地引领学生对这“一元钱官司”背后产生的社会意义展开思考,让学生认识到一元钱官司是人民追求公平正义的体现,也是公民的法律素养的提高。同时,这也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只有每一个公民都信任法律,法治的观念才会真正地深入人心,法律的权威才能得到尊重,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促成与新程改革的目标相衔接。

总之,落实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不断地革新教学方式,议题式教学这种创新的教育方式如何能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更好地推进,关键需要教师把握生活中的素材,巧设议题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好的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达到教学育人的目标,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春妮 高中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探索 [A] 课堂教育 2018. 1005-8877

[2]刘燕.基于时事议题式主观题的教学实践[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06):40-42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课议题式教学选题
新年刊
浅析“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运用
高中政治课堂议题式教学探究
议题与实证: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探索
创新教学模式培育核心素养
选题有误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借力“互联网+”构建高效政治课堂
高中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确定选题,渲染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