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互联网+”构建高效政治课堂
2016-10-24孙春燕
孙春燕
摘 要: “互联网+”时代,任何行业都需要用互联网思维重新思考行业未来。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互联网+”思维,则是利用当代信息科学及互联网平台,使新兴互联网思维与传统教学模式深度融合,打造新的高效教学课堂。作者从借力“互联网+”实现自主探究、情境导入、引思明理、情感认同四个方面浅析了如何构建高效政治课堂。
关键词: “互联网+” 高中政治课 高效课堂
“互联网+”作为互联网思维的产物,已在全社会得到广泛的推广和运用。“互联网+”时代,任何行业都需要用互联网思维重新思考行业未来。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互联网+”思维,是利用当代信息科学及互联网平台,使新兴互联网思维与传统教学模式深度融合,创造新的高效教学课堂。那么,如何借力“互联网+”构建高效的思想政治教学课堂呢?
一、借力“互联网+”实现自主探究
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就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而言,就是要让学生真正以主人翁的责任意识参与教学,做到动眼、动手、动脑、动嘴。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从“没问题”到“有问题”再到“有问题”的求知过程,课前学生自主预习,教师要培养学生会问的习惯,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书本上的基本概念、原理等,并把重要的句子、段落勾画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的文献记载、报纸报纸、电视新闻和网上信息资料等,并通过实际动手查阅,引导学生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借力“互联网+”实现情境导入
对于高中政治课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设备,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尊重学生思维的基础上适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图表、音像资料、漫画、成语故事、名言等创设情境导入课堂,并利用层层设问方式,在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设置一环接一环的相关问题,以此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借力“互联网+”实现引思明理。
高中政治教材中的许多内容由于版面的限制未能提供充足材料作为论据,而互联网的运用大大弥补了这一缺陷。在网络上,我们及时捕捉到很多与课本内容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来源于不同阶层的人对不同时事事件的评价或建议,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我们看到更多没有留意到的观点,搜集到更多的信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发展。如在学习《文化生活》第八课第一框时有一探究活动:辨析流行文化与经典文化哪个更有价值。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上网搜索材料形成论据,在课堂上展开激烈的辩论。在辩论中真理越辩越明,而且学生在辩论中还灵活运用文化生活所学的知识。
四、借力“互联网+”实现情感认同。
高中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在当今复杂的社会中,他们的思想很容易受到反面事例的不良影响,要消除其影响,单纯靠语言说教显得空洞单薄,很难使其信服。在学习《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一框时就存在这一困难,让学生真正认同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对人民负责的政府是本课的难点。为实现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我设计了三个环节充分运用互联网将大量材料引入课堂。在创境感悟环节,让学生在歌声中观看三位总理的事迹和言论,使学生初步体悟总理为了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殚精竭虑。之后引导学生一起看李克强总理的一组图片,边放图片边配以解说:总理就任期间,足迹所至,视线所及,心之所思,都在人民群众上。如此种种均缘于总理始终坚信一个真理,即“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由此自然引出本课课题。在探究引思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孔繁森和牛玉儒等人的事迹,指出他们之所以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首要的原因是他们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然而社会中也存在不和谐的音符:多媒体显示一座奢华的建筑,是某省某区的政府办公大楼,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区的一所学校。该政府没有考虑人民的需要,而是搞了一些“形象工程”,引导学生探究共享,深入分析“形象工程”的危害,得出政府工作应该“求真”不能“弄虚”,论证了求真务实的必要性。在体验导行环节,选用一个非常生活化的事例,请学生帮他出谋划策,经过充分的合作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尤其在电子政务这一环节,学生登录政府网站,亲自体验电子政务的方便快捷。在本课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引用大量图片、音乐、视频等材料,使政府的形象更直观、鲜活、立体,使学生从情感上顺利实现认同。
借力“互联网+”,高中政治课堂实现了互联网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对接,赋予课堂无穷的魅力和强大的吸引力,大大提高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质量,为构建高效政治课堂插上隐形的翅膀。
参考文献:
[1]赵国庆.“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应对[OL].新华网,2015,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