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活动理论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评价策略

2019-09-10钟玉冰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3期
关键词:评价策略图形与几何小学数学

钟玉冰

摘要:教学评价始终伴随着教学活动发生,尤其是在新课改下,数学教学需要关注的是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过程,更应该主动改善教学评价,切实整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根据新型课程目标优化评价标准,及时获取评价反馈,据此反思教学现实与不足,从而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益,切实发挥教学评价的鼓舞、导向与激励等多重作用。本文将以小学数学的图形与几何板块为例,从设计三维评价标准、完善过程性评价、以即时评价获取教学反馈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以活动理论来改善教学评价。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理论、图形与几何、评价策略

活动理论的关键在于“活动”,认为人的心理认知与外部活动是统一协调的,所以教学活动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做”,倡导教师以“做中学”活动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学识结构、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具體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则是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组织问题解决活动,引导小学生自主生成、迁移与创新数学知识,使其自然而然地形成数学学科能力。其中,教学评价本就是对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一个教学因素,也应该在活动理论下改变传统的单一、片面的考试评价结构,全面关注学生生成数学知识的整个过程,追踪学生的学习情感与态度,由此进行实效性评价。

一、设计三维评价标准

三维目标是新课改为了改变“唯知识论”思想所制定的新型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基本可以涵盖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涉及的智力活动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其中,活动理论的基本原则便是以目标为导向,即教学活动需要根据目标来确定具体的活动形式、活动过程。针对这一理论,小学数学教师在改善教学评价之时,也要积极设计三维评价标准,全面关注小学生的知识生成过程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综合分析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以便更加全面地判断数学教学的效益水平。

就如在“图形的运动(一)”一课教学中,小学生就需要学习轴对称知识,掌握对称轴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掌握辨别轴对称图形的有效方法。在本课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三维目标,也由此确定了评价标准。“知识与技能”标准为:小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课堂学习内化轴对称知识,认识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掌握辨别轴对称图形的科学方法。“过程与方法”标准为:小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了剪一剪、折一折等动手操作活动,是否可以利用轴对称知识去分析几何问题,是否形成了良好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准为:小学生在探究轴对称知识时的态度是否足够积极、情绪是否愉快、态度是否端正,等等。然后,笔者便根据各个评价标准对比了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现大多数小学生都很喜欢通过直观的动手操作活动来获取几何知识,也很喜欢课堂交流,由此产生了愉快、轻松、成功的学习感受。这就表示本轮“做中学”活动十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需求,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完善过程性评价

常规的纸笔考试评价可以直接分析小学生在某一学习周期内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但是,如果一味强调结果、忽视过程,那么小学生势必会遭受打击,尤其是无法取得成绩进步的小学生,会在直观的考试分数刺激下产生自暴自弃的消极心理。对此,新课改提出了整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具体建议,希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全面关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尤其是在活动理论下,小学生需要亲自生成数学知识、积极参与问题解决活动,所以更应该以完善的过程性评价来分析小学生的活动行为,由此获取丰富的评价反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完善过程性评价,全面检测活动教学的实施进程与实际效率。

就如在“长方形与正方形”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全面分析了本班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表现,也据此展开了赏识评价。比如,本班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足,但是他们却主动通过测量、折叠等活动分析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特点,据此归纳出了正确的数学结论。对此,笔者客观承认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表扬了小学生的学识进步。然后,笔者再分析了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从小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次数、问题的正确率、主动提问的频率、与他人交完的程度与效果等角度进行了行为评价,发现表现活跃的小学生基本上是本班的尖子生与中等生,学困生的参与度较低。对此,笔者客观指出了学困生参与度不强的问题,希望他们可以充分把握课堂探究机会,积极利用生生合作、师生探讨来获取图形与几何知识,以便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三、以即时评价获取教学反馈

如果教学评价只是为了反映教学实效,但是小学数学教师并不会因此调整教学计划,那么教学评价将无法改善小学数学教学结构,丧失了导向功能。同理,如果教学评价的信息存在延时、落后的问题,那么也必然会影响数学教学效益。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完善即时评价,客观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的现有不足与缺点,及时修正教学计划,改善教学行为,保证实时的评价反馈可以切实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效益,促使小学数学进入最优化发展状态。

就如在上述“长方形和正方形”课堂教学评价中,笔者发现本班小学生出现了发展不均衡、两极分化的问题,积极吸取了教学经验,准备多增加一些直观的动手操作活动,以便让学困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因此,在“面积”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准备了涂色游戏,鼓励学困生积极为封闭图形填充色彩,借此引导学困生认识图形的面积知识。当学困生初步认识了面积概念之后,笔者还鼓励其他学生补充、完善面积概念,积极组织了异质互动,引导学困生积极利用了小组合作去探究数学知识。然后,笔者还鼓励他们分析了面积大小知识,希望小学生可以全面探究“面积”一课的重点内容,借此优化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实践证明,由于本课满足了全体学生的多元学习需求,所以他们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也切实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益。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活动理论可以有效促使小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探究与动手操作活动,而教学评价也应据此做出调整与改变,以完善的评价标准、即时的过程性评价来获取完善的评价反馈,积极调整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黄卫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1):244.

[2]孙振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7):172.

猜你喜欢

评价策略图形与几何小学数学
“儿童立场”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
美术作业情感式评价策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