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实践中探索 在管理中创新

2019-09-10立炜

高考·中 2019年11期
关键词:探索创新

立炜

摘 要:进入中学,班级管理所起到的作用更为直接和具有现实意义,结合中学生的发展规律,班主任需要不断让班级管理的内涵更为丰富和多元,以期与时代同步,通过对人文资源、课堂资源、学校资源、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不断切中学生的兴趣和所聚焦的热点,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知力,从而使班级管理实现在创新中发展,在探索中提质。

关键词:中学班级管理;创新;探索

进入中学,班级管理所起到的作用更为直接和具有现实意义,结合中学生的发展规律,班主任需要不断让班级管理的内涵更为丰富和多元,以期与时代同步,通过对人文资源、课堂资源、学校资源、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不断切中学生的兴趣和所聚焦的热点,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知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借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让学生的思想不再受到禁锢,也让学生获取正能量的精神养分的供给,从而使班级管理实现在创新中发展,在探索中提质。

一、班级管理渗透企业文化

对于中学学校来说,实际上是以育人为核心的办学实体,学生是班级的基本构成细胞。进入新时代,不少高校将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套用到班级管理中,从而使得学生能够顺利与社会接轨,提前接受社会管理的正规化训练。而中学班级管理中引入这一企业管理模式,不能不说是种创新与探索。中学生正是人格与品质塑造的关键时期,也是逐步提高其综合能力的基础阶段,在班级管理中渗透企业管理模式,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体验,进一步认知到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从中感受到充满催人奋进的企业精神,这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大有裨益。可以说引入企业文化精髓,使得班级就是一个“企业”,班级管理中与企业有一样的特色文化,也有着生存与发展的目标,且讲求实效,内部有着公平良好的竞争机制催生更多的优秀人才“产生”。班级管理按照企业管理进行,必然需要建立各种管理机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构建企业化管理模式,分别对各机构进行命名,并有名称,有口号,有各部门的划分和具体职责,班主任相担任总经理一职,经理由班长担任,副班长担任总经理助理,让原来的各课的班干部以及生活委员、文体委员或者各小组评选出的代表等,分别担任学习部、生活部、卫生部、财务部、纪律部、宣传部、文体部、考评部等的负责人,在整个一套模式搭建起来后,就可以举办挂牌启动仪式了正常进行运行。并在运行中,及时发现问题,总结不足,及时进行调整,从而保证各项管理工作良性运转,确保有效的管理效率,当然,这一班级管理的创新模式还需要不断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并多方探索,力求人人得到锻炼,个个成为人才。

二、班级管理开启育人之旅

班级管理的育人功效不可小觑,正是因为一些具有特色的班级管理使得学生的个体受到尊重,学生的行为受到关注,学生的心理得到呵护。班级管理是系统的对学生进行管理,并不是单独是对个人言行的归正,也不是单纯的表现态度,更不是简单说教,所以说,班级管理的育人之旅可谓是路阻且长,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首先,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势必需要管理的科学性与针对性,做到因人而异,既要遵循个体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也要对个体的心理需求加以关注,做到管理的因材施教。有的班级管理可谓是“一把尺子量到底”,殊不知,这一方式会让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打击,也会让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产生疏离感。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要会爱、会管、会教。在不少教师认为最为头疼的学生是“烫手洋芋”,但是在班主任眼中,则需要看到学生的闪光点,用发自内心的关爱与具体行动等的付诸实施,让这部分学生受到心灵的启发,情感的触动,所谓“静等花开”不就是在不断的付出后,看学生慢慢成长,这也是最好的回报。要说人心复杂,但是对于用赤誠之心去不断关爱的人来说,感动一颗冰封的心,唤醒一颗冷漠的脸,班主任的细致入微的观察与付出,必要时可以邀请辅助机构介入到一些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帮扶上,多管齐下,时日不久,学生的成长才会更加稳健与成熟,也能够更为清晰的感受到关怀与激励,从而以一颗向上之心积极进取,使得班级管理中人人心情愉悦,个个奋发向上。良好的班风学风自然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互帮互助下实现共同成长。

三、班级管理融入多元教育

班级管理不单单需要在校内中完成,还可以延伸到课下和课外,最为关键的有效衔接就是——家校合力,从而使得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与具体实施策略,能够与家长及时沟通交流,并双向进行一些具体教育策略的商议与讨论,做到对症治疗,双管齐下。正所谓“好花还要绿叶扶”,学生从学校得到的教育,要实现延展性,并渗透到日常生活中,需要家校合力,强化学校教育,也能够推动家庭教育,相得益彰。在一些班会课上,班主任不妨将班会的主题与家长、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并邀请家长参加班会,交流发言,让家长也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体验和感受,同时能够拉近亲子关系,便于教育策略的有效实施。如,关于中学生“该不该拿手机”这一话题,让家长也参与到讨论中,家长与学生可以成为两个阵营,从而,各自发表见解,并阐述自己的所思所想,当班会以辩论会的形式进行,就显得格外精彩,更具有教育意义。学生从家长的辩论中体味家长的心情,感受理解,家长从学生的话语中了解自己孩子的心声,从而看到自己疏忽的一面教育。双方可以友好的给对方提意见,并达成协议,解决“该不该用手机”这一容易引起家长、学生“大战”的矛盾问题,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教育需要多样化,将原本刻板的说教改变成新颖方式,更容易让学生受到教育,受到触动,且主动反思,并认清不足,改正归航。

总之,班级管理并不是说班主任与学生对立起来“斗智斗勇”方能顺利开展,管理更需要的是班主任的管理智慧、付诸行动、拉近距离、感染撼动,由此,才能让中学生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张胜,感悟新时期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J] 课程教育研究,2019(01)

[2]田芬,感恩教育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实践研究[J] 名师在线,2019(01)

猜你喜欢

探索创新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