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有效融合

2019-09-10李昱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3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班级管理融合

李昱

摘要:语文教学同班级管理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融合进行简单的论述,并提出一些个人观点,希望能对相关学者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班级管理;融合

语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班级管理也是教育教学的關键,那么二者怎样做到有机融合呢?语文知识掌握得好,是小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前提,班级管理过程中将语文知识十分有效地融合到日常班级管理当中,做到十分有效地使班级管理工作良性开展。可见,语文教学同班级管理之间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概述

1.小学语文教学内涵与方式。新课标提出的语文教学理念,即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把握语文教育特点、倡导自主学习方式以及建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语文教师多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对学生教学,不过最常用的方式为朗读教学、文字练习以及课文表达三种,这三种活动是语文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篇章训练”,来强化其思维能力,提升其整体素养。

2.班级管理内容与目的。班级管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依据一定的目标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调配,从而实现学生的发展。班级管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所以各校对班级管理的重视度日渐加深。从班级管理的内容上来看,班级管理主要包括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以及班级活动管理,追根究底,是让学生思想发生变化,以利于班级秩序的维持以及班级的管理。

二、语文教学对班级管理具有极高的价值

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个体,班级这个个体的基本成员有班主

任、有各科教师和班级学生,它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来完成班级目标。所以,班级是一个育人之处。语文教学也是教师学生在自己的班级进行合作探究交流。语文教师如果能尽情地发挥出语文方面的教育价值,必将会促进班集体形成健康向上、团结合作的班风。

1.语文教学有利于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主要有制度方面和人文方面。制度方面可以由成文的和不成文的两个方面构成。成文的制度指所涉班级的教育教学方面的工作提出的基本规范形式的要求,是常规方面的管理;而不成文制

度指班级中传统的、舆论的、风气的、习惯的等方面的内容,它有不成文的特点,属于约定俗成方面的非常规性的管理,这个非常规性的制度方面也会影响着常规制度管理方面的管控程度以及效果。而且一个班的班风好坏与否,会直接影响到班级学生的核心凝聚力、士气精神等方方面面的氛围。语文教育的核心是体现我们所倡导的真善美。语文的工具性通过知识的传达让学生更加聪明、能干,这些又是认识以及创建一个班级文化氛围的保证;语文的人文性能在班级内体现出教育公正的思想,它是作为那些不成文制度最有力的保证;语文教学具有着活力、创造力,又有它的欣赏价值,而这方面又使班级文化能够具有生命力。

2.语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有效的课堂软性环境。课堂软性环境,主要是指课堂中占主体的情感方面的氛围。一般包含着师生的精神情绪、感受等。课堂氛围的好坏又影响了学生对教师的解答是否满意,教师对工作的环境与现状是否满意,教师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和谐的等。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精神享受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能尽情享受文化大餐。

三、小学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相融合的措施

1.注重分组教学方式。由于小学生对语文课程的理解程度各有不同,学习能力水平也存在不同的差距,如果小学语文老师不能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教学,那么无论是教学质量还是班级管理水平,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要想让语文教

学与班级管理有效的融合,那么小学语文老师就要提高对分组教学的重视。首先,通过分组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小团体的学习与交流中认识自己的学习能力与其他同学之间存在的差异,这样小学生的竞争心理就会使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约束自己不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得小组成员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另外,通过这种方式还能有效的提高班级整体管理水平,有利于班级工作的部署与安排。

其次,通过分组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小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还能提高小学生互帮互助的精神。这样小学生的学习水平不仅会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有所提高,道德素养水平也能有所提升。因此,良好的班级氛围能够有效的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最后,通过分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小学生还处于爱玩闹的阶段,对于学习这种枯燥的事情很难提起兴趣。所以很多小学生在课堂中会出现说话、睡觉或玩闹现象,不仅影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还对老师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阻碍。但是通过分组方式进行语文教学,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在同学之间的陪伴下,小学生不仅

能提高学习兴趣,还能从其他同学身上学到很多的优点,从而提高自身学习水平,为老师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条件。

2.注重语文课的引导作用。语文课程对小学生的成长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导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优质的语文课程能够让小学生在学习中认知文化的魅力,从而对自身文化素养进行提升。但如果老师采用了错误的教学方式,对于语文课

的引导作用不重视,那么小学生很难找到语文学习中的乐趣,对于相关知识、文化的学习水平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从而间接的影响了班级管理质量。所以,小学语文老师要注重语文课程的引导作用,同时还要丰富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比如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将一些传统文化故事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文化道德素养。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对其全面发展和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3.注重教学与管理态度。教师既要像学生的严父,又要像学生的慈母。如果过分威严,学生就会产生畏惧感,不敢把自己学习和生活中需要老师帮助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如果过分溺爱,就会影响教育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工作要做到:严而不威,和谐有度。

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有效结合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对二者的结合进行了探究,希望能促进班级管理活动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健康开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民.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的有效结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6,(18):57+40.

[2]吴小浩.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学周刊,2017,(02):196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班级管理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