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必要性—可行性思维方法在高三地理备考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陈萍

高考·中 2019年11期
关键词:高三学生工程建设可行性

陈萍

摘 要:以桥梁工程建设为例,探讨必要性—可行性思维方法在高三地理备考教学中的应用,即:通过高考真题剖析,引导学生提炼必要性—可行性的学科思维方法,再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演绎强化、变式顺应等环节实现学科思维方法的强化与应用,帮助学生形成问题解决的思维,提升应用水平。

关键词:必要性—可行性;工程建设;高三学生;学科思维方法

在地理高考试题中,常遇到考查地理行为决策问题,如2015年全国Ⅰ卷36题“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2016年全国Ⅲ卷36题“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37题“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2017年全国Ⅱ卷“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等。

此类问题侧重考查学生由果推因的分析、推理能力,而高三学生往往面对众多知识碎片,囿于无“法”可循,思考层次显得孤立而片面。本文以桥梁工程建设为例,提出必要性—可行性学科思维方法,以整体联系的眼光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将知识“竖成线、横成面”,搭建思维支架,把握答题方向,并探究该思维方法在高三地理备考中的应用。

一、高考真题剖析,思想提炼

高考地理试题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在素材和情境的基础上,自然地延伸出问题,启发考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方法进行思考。以高考真题为载体,学生剖析题干设问与提炼试题解析的过程就是研究高考导向与领悟高考精神的过程。依此,引导学生领悟并提炼出高考试题中的学科思想方法能提升高三学生的备考有效性。

以2016全国高考文综Ⅲ卷36题为例。

[例1]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限,景色令人震撼。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8分)

参加答案:人口稀少,跨河运输需求小;(2分)水网稠密,水运便利;(2分)河面宽,水量大,修路搭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2分)对雨林环境破坏大。(2分)

以热带雨林区域为背景,合理推断出该地区“人口稀少”,因此,“跨河运输的需求小”;再结合图1,分析亚马孙河流域以水路交通为主,“水网稠密,水运便利”,对铁路、公路交通运输的需求少,及此,提炼(桥梁建设的)必要性。再者,挖掘图文信息,河流下游“河面宽,水量大”,因此,“修路搭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从自然背景带出建桥的可行性探究;加上桥梁建设的物资主要靠外部输入,修建过程中固体废弃物等对“对雨林破坏大”,从社会经济方面论述该行为的可行性。基本可将思想方法提炼出以下结构:

“必要性—可行性”方法通过思维导图可视化,梳理各碎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改变对单个知识点的简单识记的认知路径。

从概念呈现到方法内化,从理论走向实践还需可操作的策略。教学实践中可采用情境化策略,将“必要性—可行性”方法还原于真实情境中,让学生直接感受知识的原始形式,使其活化并转化为素养。

二、真实情境创设,演绎强化

高考地理试题突出选拔功能,强化关键能力的考查,突出核心素养的要求,使得高三课堂不能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不断拓宽试题素材范围,创设紧密联系社会实际的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来启发学生思考。港珠澳桥梁工程建设作为社会热点,以其为线索构建实际问题情境能为有效激活“必要性—可行性”思维方法的应用搭建平台,实现演绎强化的目的。

[例2]港珠澳大桥,目前世界最长跨海大桥,被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1983年计划的萌芽至今,历时34年时间,珠江口(伶仃洋)面上终于架起了第一座跨海大桥。

2009年10月,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批准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情境设问是达成考查功能的关键一环,逐级深入的问题情境能为激活地理概念和研究地理学科方法提供载体支撑,因此,演绎的前提是对方法认知的强化。

问题1:从地理视角,试分析大桥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问题2:结合材料,从必要性视角,试分析港、珠共同提出在伶仃洋上修建跨海大桥计划的原因?

问题1和问题2旨在启发学生再认“必要性—可行性”概念,但不同的是问题1再现“可行性”思维流程,简单为学生铺陈认知路径,而问题2的任务设置除了巩固对“必要性”的概念认知,更对学生提取地理信息和整合地理知识的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必要性”思维方法应用提供实践平台。

从必要性视角出发,两地共同提出修建跨海大桥必然是东西两岸各有需求,结合材料,“需求”主要指向社会(主要考虑两岸政治制度、货币差异和社会稳定等)和经济效益。相较于问题1,问题2的能力要求有所提高,要求学生对珠江口东西两岸区域发展背景有所了解。为实现有效思维训练,除已有信息外,可再搭设“台阶”为不同学习能力层次的学生提供解题依据,循序渐进地达到学生解题的“最近發展区”。

如“一小时经济生活圈”:在跨海大桥之前,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贸易往来主要依托于环陆路和水路交通。两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一趟平均用时分别为大于三小时和大于一小时。而跨海桥梁的建设可以将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沟通交流最大缩短至一个小时内,从而也扩大了香港的城市服务范围。

正向演绎与强化有助于对思维方法的理解,但达成学科思想的领悟仍需创设深度学习得以践行的学习任务。如叠加时间视角,践行“必要性—可行性”的非典型应用,进一步提升学科思维方法的应用水平。

伶仃洋位于中国南部,广东珠江口外,宽约65千米,水域面积约2100平方千米,为一喇叭形河口湾。港珠澳大桥之前,六十多公里的伶仃洋面上没有任何建筑。

问题3:从1983年到2002年,20年间建桥计划曾被搁置,结合图3试推测建桥被搁置的可能原因?

地理事象不断地变化与演进,不同发展阶段各类因素的变化可能产生不同结果,通过对不同时期建桥计划提出与搁置的问题创设,引导学生在运用必要性—可行性分析方法的过程中关注地理事象及所处环境中各要素的发展变化。

建桥计划的搁置可能是因为在时代背景下不必要或不可行。不必要是因为该时期内需求小,观察图3可知该区域内有多个优良海港和航空港,足以满足该时期内的客货运需求;不可行可从自然地理位置入手,珠江口海域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夏秋多台风及一些链发灾害,从而联系社会经济条件,对建桥技术的要求和建设成本等。通过反向思维的训练,力求达到对该学科思维方法的熟练应用。

立意的方向性和层次性、情境的真实性和学科性、设问的思维性和开放性,是命题走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围繞“港珠澳大桥”,教师还可将设计思路的触角向更多角度、更深层次的空间推进,依托于更复杂的背景知识,甚至设置认知冲突,强化学生的审题指向和思维方法的深层应用,突出地理学科素养。

问题4:思考为何港珠澳大桥的主体工程不采用与杭州湾跨海大桥相同的全桥梁建设方案,而是舍“易”取“难”,采用中国首例的桥-岛-隧方案(采用部分人为建设下穿沉管隧道的方式)?

港珠澳大桥被国外媒体誉为“现代世界的新七大奇迹之一”,也被认为是目前中国桥梁工程建设史上“难度最大、成本最高”的一座桥梁,其主体工程“桥—岛—隧”是最难的部分。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成功建造标示着我国拥有成熟的技术能够在伶仃洋海域修建全桥梁的大桥,为何工程师们依旧“舍易求难”?

较前三个设问情境,该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图文理解力和较广阔的生活视野,也是防止学科知识的浅层化和学生思维的表层化,学科教学走向核心素养的一个突出表现。为照顾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任务解决过程中,教师可掌握时机提供以下材料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根据:

长期以来,珠江口形成的稳定水文环境是珠三角发展的基础之一,同时也是我国中华白海豚的生态环境保护区之一。港珠澳大桥之前,从六十多公里的伶仃洋面上没有任何建筑。伶仃洋(珠江口)主航道上,每天4000多艘船经过,并随着海洋运输的发展,航道应预留30万吨海轮的通道。作为国际航空港,香港每天1800多架航班起降。

“舍易求难”是因为自然背景和生态保护,导致全部桥梁建设的计划不可行,而全隧道方式的建设成本又太高,没必要。“桥—岛—隧”方案实施的必要性在于生态需求,且技术、资金等方面是可行的。

践行深度情境化教学的同时贯穿人地关系主线,渗透因地制宜的地理核心意识。

三、拓展延伸,变式顺应

“必要性—可行性”形成的是一个立体、开放的知识结构,不仅可用于桥梁工程建设,其他工程建设如(水、煤、太阳能和核能等)发电站建设、交通点、线布局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资源的开发分析,甚至某个地理事件的发展评价等行为决策类问题均可运用此方法进行分析。

清晰的地理思维是有效解决现实问题的前提,建议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先精准审读设问,明确问题指向,然后运用该思维方法进行分析,调用过程切忌生搬硬套,形成模式化的简单套用,应深度审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展示的信息,进行分析、表述。

参考文献

[1]陈诗吉,杜紫贤.地理事物与现象影响因素的建构方法[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半月),2017(5):47-49.

[2]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7)

猜你喜欢

高三学生工程建设可行性
IPTV 8K超高清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五家渠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行性改造研究
直视骄阳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如何培养高三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相关能力
提高山区高三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解题能力的策略
新型军队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研究
高三学生应该怎样面对及准备高考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
可行性指南长袍正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