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好读书方法 练好语言表达

2019-09-10王林波王小毅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河伯有恒王老师

王林波 王小毅

课堂实录

一、回顾方法,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古人谈读书》第三则,在前两则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学到不少读书方法,第一种方法,谁读给大家听?(出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生读)

师:你怎么理解“眼到”?

生:读书的时候不能加一个字,也不能减一个字,要看清楚。

师:“口到”怎样理解?

生:就是要放出声音读课文,读准字音。

生:要多读几遍,读熟练。

师:那怎样才能做到“心到”呢?

生:我们要专心读书。

生:要用心感受书中的内容。

二、运用方法,理解字义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时也一定要眼到——看清楚,口到——放声读,心到——用心感受。好了,我们开始自由读课文吧。

(生自由读《古人谈读书》第三则。师指名读。)

师:这位同学读完了,有没有做到眼到和口到?

生:我认为做到了,他的声音响亮,没有错别字,也没有加字或者少字,挺不错的。

师:很好,的确是眼到、口到。要想做到心到,我们还需要认真读课文。这篇课文不长,不过好几个字都不容易掌握,我们先来看一幅图片,大家猜猜我要说的是哪一个字。(出示图片: ,学生观察。)

生:应该是“皆”。我看图片上两个人一起举手,就是“皆”举手。

师:你猜“皆”是什么意思?

生:全部。

生:都是。

师:看图片,我们不仅猜出了生字,还猜出了它的意思。现在,大家都在读书,我们就可以说——

生:大家“皆”在读书。

师:继续看第二幅图片,(出示图片: )这张图片上有一个人,他通过旁边的洞口往里看,你猜猜是哪个字?

生:窥。

师:很正确,你认为“窥”是在干什么?

生:偷偷地看。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原来图片是非常有用的资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字,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字的意思。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另外两个字,它们就藏在下面的句子中。我请一位同学来读,注意读准字音。

生:(读)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师点出生字“恒、缺”,请学生读准音并组词。)

师:这两个字大家掌握得不错。大家有没有发现读音上的问题?看这个字,穴宝盖,下面一个“规则”的“规”,这个字到底该怎么读?

生:kuī。

师:你把这个字放进句子中再读一读。

(生读)

师:他不仅字音读得很准确,而且听起来很舒服,跟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做到的。

生:朗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同时要读得慢一些,别太着急。

师:这个方法很不错,谁再来试着读一读这篇课文?

(请多位学生读,教师及时评析。)

师:这几位同学越读越好,值得表扬!上节课我们还学到了一种读书方法,谁来读给大家听?(出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指名读。)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师:是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这篇文章时,如果你有不懂的地方,没有关系,可以提出来。下面自己再读读这一句,看看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生读句子,思考后交流。)

生1:“士人”是什么意思?

生2:我知道,是读书人。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看注释,注释里面有。

师:是啊,学古文时,看注释是个很好的学习方法。还有谁有问题?

生1:“志”是什么意思?

生2:志向。

师:课文中可没有“志”的注释,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组词。

师:这可是新发现,在学文言文时,遇到不懂的字还可以扩词,帮助我们理解。“志”是志向,那么“识”呢?

生:学识。

生:见识。

师: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1:“盖”是什么意思?

生2:刚刚王老师说了,可以扩词。“盖”扩词成“盖子”“遮盖”好像都不对啊。

生3:会不会是个通假字,通

“概”,意思是大概。

师:表扬你,善于思考。不过你的理解并不对。古文中,有些字的意思跟现在完全不同,现在既没有注释,也不能用扩词的方法来理解,怎么办?大家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猜。

(生猜)

师:很不巧,大家都猜错了。

咳——咳——咳(老师有意清嗓子),同学们注意听,在说话之前,我先做了什么?

生:清嗓子。

师:“盖”本身没有什么实际含义,就是一个发语词。明白了吧?还有谁有问题?

生:“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中的“断”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绝对。

生:一定。

生:肯定。

师:这次你们猜得非常好!是的,有志向的人一定不甘居于下流。那“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怎么理解?

生:有恒心的人绝对不会有做不成的事。

师:说得非常好。同学们,学习语文,要善于梳理课文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刚刚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大意,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试着梳理一下信息,看看从这篇文言文中,我们又学到了哪些新的读书方法。

(生自读课文,思考后交流。)

生:我们在读书的时候,第一要做到有志,第二要做到有识,第三要做到有恒。

生:我用六个字来概括:有志、有识、有恒。

师:你们梳理得都很好,把握住了课文要点,值得表扬。下面,我们再来读读,注意要有停顿,要慢一些,声断气不断,这样你会读得更好!

(多位学生读,教师及时评析。)

三、关注积累,落实语用

师:同学们,“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这句话刚刚大家读了很多遍,句子中暗含了两个成语故事,你发现了吗?

生:井蛙窥天。

生:河伯观海。

师:井蛙窥天的故事大家比较熟悉了,河伯观海的故事有些同学可能还不了解,谁能给大家讲讲?

生:从前,有一个很自大的河伯,他总认为没有比自己更加气势雄浑的了,于是竟想要去跟大海一较高低。

师:大家猜猜,河伯第一次看到大海是什么反应?

生:河伯肯定惊呆了,他心想:竟然有人比我还厉害。

师:我们再来读读这两个成语,把它们积累下来。

师:还有哪个成语和“井蛙窥天”意思相近,同样也带有“窥”字?

生:管中窥豹。

生:牖中窥日。

师:课文中,作者把“河伯观海”写成了“河伯之观海”,把“井蛙窥天”写成了“井蛙之窥天”,按照这个规律,刚刚大家说到的两个成语可以怎么说?

生:管中之窥豹。

生:牖中之窥日。

师:我们合作一下,我说前半部分,你们接后半部分。井蛙——

生:窺天。

师:管中——

生:窥豹。

师:牖中——

生:窥日。

师:井蛙之——

生:窥天。

师:管中之——

生:窥豹。

师:牖中之——

生:窥日。

师:你能不能把咱们刚刚学的两个成语放进句子中读一读?

(生读)

师: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因此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我们不敢以一得自足。

师:读着读着,同学们都明白了,而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值得表扬!你们发现了吗?把意思相近的词语带进句子中来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这也是一种很不错的学习方法。来,自己再把这两个词语带入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

(生自由读,再次体会。)

师:读书就是这样,越读越熟练,多读几遍,意思就理解了,读着读着,就背会了,谁能试一试?

(生背)

四、总结回顾,分享方法

师:同学们,这节课大家读书认真,思考用心,值得表扬。你们知道吗?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也能让我们有更大的收获,就像孔子说过的这句话——(出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指名读。)

师:孔子告诉我们,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身,为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言而有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每天都温习了。今天,我们也试一试三省吾身,读书时,是不是做到了“有志”“有识”“有恒”。

生:我在“有恒”方面做得比较好,从小到大我都能坚持看书。

生:我在“有志”方面做得比较好,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语文老师,所以文学方面的书籍看得特别多。

生:我也是在“有恒”方面做得比较好,我特别喜欢看书,不管是上学期间,还是放寒暑假,都会自觉看书。晚上写完作业,也要看看书才去睡觉。

生:我在“有识”方面做得比较好,因为看书多,知道的也多。上次看中国诗词大会,有道题选手答不出来,我都想出来了。

师:真不错!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古人谈读书,接下来,我们来进行“小学生谈读书”,请同学们在书上写一两句你的读书经验,待会儿分享给大家。

(生书写后交流)

师:非常好。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在读书方面又有了新的收获。希望课后大家能够读更多的书,带着“三省吾身”的问号不断反省,不断进步,真正做到有志、有识、有恒。最后留给同学们课后作业:1.书写本课的生字。2.读一读,背一背这篇文章。下课。

教学评析

统编本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我爱阅读”为专题编排了《古人谈读书》《忆读书》《我的“长生果”》三篇课文。《古人谈读书》选编了三篇文言文,分别是孔子、朱熹、曾国藩三人对读书的理解和要求。孔子告诫我们,读书要有好学精神;朱熹启发我们,读书不仅要用心,还要尽量多调动我们的器官;曾国藩则从有志、有识、有恒三方面告诉我们读书的方法。本节课学习的是第三篇文言文,王林波老师教得朴实有效,值得大家学习。

一、围绕课后习题展开教学

统编本教材课后练习题体现了编者意图,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掌握语文要素,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王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依据课后习题进行设计并展开教学的。第二板块聚焦前三个要求,王老师的教学重在字义,通过说文解字理解“皆”“窥”的意思,通过组词检查学生对“恒”“缺”的理解,足见对学情的准确把握。在读正确、读流利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梳理信息,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足见王老师的单元意识。第三板块聚焦“背诵课文”的要求。第四板块聚焦最后一个要求而分享读书启发。整节课简简单单,扎扎实实。

二、适度拓展突破教学难点

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不少课堂上的背诵往往流于形式,简单重复,机械记忆,缺乏意义。王老师以句中隐含的两个成语故事为突破口,让学生发现两个成语“井蛙窥天”“河伯观海”,讲述文中这两个成语故事,拓展带“窥”字的成语“管中窥豹”“牖中窥日”,并带入文言文中,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古人谈读书》中三篇文言文分别论述了孔子、朱熹、曾国藩三人对读书的理解和要求,王老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就运用了朱熹主张的读书方法,效果非常好。在分享读书经验环节,王老师巧妙地引用了孔子关于读书的另一个观点——吾日三省吾身,很好地突出了本单元主题“读书明智”。

三、重在阅读兼顾语言表达

王老师执教这节课还有一个特别用心之处,那就是在阅读文言文中学习读书方法,在运用读书方法中感悟文言文的表达。第一板块“温故知新”,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读书方法;第二板块“学以致用”,运用这些读书方法学习第三则文言文;第四板块“吾日三省吾身”,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哪些读书方法对自己有启发。第三板块,“熟读成诵”,王老师独具匠心,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中隐含的成语,并积累类似的成语;发现课文把“河伯观海”写成了“河伯之观海”,模仿着把“管中窥豹”说成“管中之窥豹”,并带入文中反复朗读,从而感悟这样表达更言简意赅,更具说服力,强调了读书“不敢以一得自足”“要知学问无尽”。

总之,王老师在如何把握文言文教学尺度,如何落实统编本教材“双线组元”理念,如何充分利用课后习题助教助学几个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给大家做了很好的示范。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河伯有恒王老师
奇妙的旅行
一个家庭若有这种家风,人才辈出
暗示
有趣的动物
《学有恒艺无涯》
难忘的“记者招待会”
人神传说之河伯
相差二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