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桥》(统编本六上)教学实录

2019-09-10何捷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老汉自然段人物形象

何捷

一、目标导入

1.认识单元导读

师:(出示导读页面)大家看,这是本单元的导读页面,提出了两个学习目标。其中第一条是本次阅读课的学习目标,请各位读一读,了解一下接下来我们要学什么。

生:(读)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2.认识小说学习目标

师:可见,本节课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三个方面——

生:第一个是情节,第二个是环境,第三个是人物形象。

师:这就是小说的三要素,我们逐一关注,走进这部优秀的微型小说。

(解析:单元导读为我们确定了学习目标,让学习变得简洁、明确、有序。)

二、阅读,感受人物形象

1.初读,留有“印象”

师:这是一部微型小说,全文634个字,27个自然段,最短的一段仅7个字。有的同学认为,小学生作文都不止这个“数”;有的同学怀疑,这么短的文字,能读到记忆深刻的人物形象?你相信吗?

生:相信。文章不在于长短。

师:好,让我们先读再说,看看大家能留下些什么印象。接下来,由老师领读,同学们根据自己预习时的理解,接读好文中老汉说的话。重点关注小说中人物的语言,从语言中感受形象。

(师引读课文,生接读关于老汉的四次语言描写。)

2.畅谈,初谈“形象”

师:老汉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伟大。

生:非常崇高。

生:公正,不徇私情。

……

师:课后的第2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读一读。

(生读)

师:谁能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你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老汉这样的形象。

生:我感受到老汉形象的高大,从“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可以读出来。

生:我觉得老汉很让人敬佩,非常崇高,“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这里老汉其实是在吼自己的儿子,此刻儿子不过桥,最后就可能会死。但老汉很凶,说明他不徇私情。所以我觉得老汉很崇高。

3.朗读,关注语言中的“形象”

师:所谓形象,是留在心里的模样。大家都很会读书。朗读老汉说的四处话,要特别注意提示语。(出示)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生齐读)

师:提示语就是作者给我们留下的阅读和思考的线索。故事中老汉说的话,就是帮我们绘制人物形象。今后阅读小说中的语言,我们又多了一种方法——

生:关注语言,关注说话前的提示语。

师:可是我们再往后看第13

课,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这篇课文的对话很少用提示语。(出示课文片段。略。)

师:读小说,既要有方法,又不能拘泥于方法。

(解析:关注小说中的人物,从语言的角度入手,在對“提示语”的把握中触碰人物形象。同时,通过互文对比,让这一方法不被学“死”。开放式的教学思路,为学生学习小说奠定了基础。)

三、阅读,关注“环境”

1.小说开头的环境

师:本课作为小说,描写环境的语言非常特别。大家读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发现?

生:我发现了,句子都很短,感觉很惊险。

师:是的,这是作者在创作这部小说时的语言风格。小说开头就有一部分环境描写,我们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当时的惊险。(出示课文第1~6自然段。生齐读。)

师:此时,大家已经发现危险来临,所以很惊慌。大家读出了这样的感觉。要知道最恐怖的不是灾难,而是让你看到灾难即将来临。用短促的语言写环境,对你有什么启发?

生:写了环境,我们就更觉得老汉精神可嘉。大家都怕死,而他不但不怕,还很冷静,带着大家撤退,很棒。

2.关于“长”与“短”的辨析

师:“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这句话在武侠小说中,用以形容武器特点。长而强,大气磅礴;短而诡,暗藏危机,各有特点。你觉得写环境什么样的语言比较好?

生:说不清。就像之前的提示语一样,没有绝对的。

师:太棒了,有进步!长还是短,都不是关键,关键在于环境描写能否衬托出人物形象,能否为小说要表达的精神主旨服务。比如《穷人》中的环境描写就是这样的。(出示《穷人》第1自然段。略。)

师:读了这段,和本文环境描写对比,你有什么发现?

生:同样在开篇就写环境,同样是写环境,列夫·托尔斯泰却用很长、很细致的笔触写。但是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师:对,环境描写也没有僵化的方法,重在突出人物形象,体现人物特点。

(解析:学习方法,又不把方法僵化。本环节教学,通过对比,让学生不断体验环境描写的方法、作用,不断指向小说创作的主旨。)

四、阅读,关注“情节”

1.整体感知情节

师:本单元学习目标中,让我们关注环境、人物、情节。就剩下最后一个学习项目了,是什么?

生:情节。

师:最后谈情节,因为情节在全文中体现。你读了这部微型小说,有什么感觉?

生:我感到非常意外,老汉和青年居然是父子。

生:是的,而且这个意外在最后才知道。

师:意外的阅读感受,究竟是怎么产生的?这就是作者匠心之所在了。作者精心设计了小说的情节,才让我们倍感意外,以至于到了故事的最后,揭开谜团的时候才恍然大悟。这个情节的安排,真的太妙了。

2.借助朗读回到故事现场

师:让我们用朗读再现“情节”。如今我们知道了故事的真相,读起来就完全不同了。(出示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生齐读。)

师:基于理解,我们再读读之前的部分,你就不会那样气愤,不可思议,义愤填膺,你的心里会有另一番感受。先读一读再谈感受。(出示课文第15~20自然段。生齐读。)

生:我感到阵阵心酸,心里不舒服。

生:我体会到青年当时的惊讶,要知道这是自己的父亲。

生:我觉得老汉特别高大,值得佩服,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3.集中指向对“人”的认识

师:是啊,无论是情节还是环境,又或者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无非都是为了让读者在故事中读到一个“人”。小说,小说,说的就是“人”。情节、环境、人物形象,都是为了在读者心中立 “人”。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你觉得小说中的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伟大的人。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生:他是一个让人敬佩,值得学习的人。

师:的确如此,看来你们读懂了。作者谈歌在谈及创作人物形象时这样说——(出示)

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则才够得上神圣?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格才称得上伟大?我想也许正是那种以群体的利益为至上的原则,把他人的生命凌驾于自己之上的人格才能触及“神圣”和“伟大”吧!(摘自谈歌创作访谈)

师:当你们读到一个人的形象,读出人的精神时,小说就读进你的心里了。下课!

(解析:从人物形象到环境描写,再到情节把握,最后回到对人物精神的认识,本案的学习过程,是在小说故事中走了一个来回。)

(作者单位:福建福州教育研究院、福建省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老汉自然段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刘老汉的烦恼-收蜂(连载二)
老汉粘蝉
秋天
刘老汉的烦恼
美丽的秋天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