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台新闻编辑的创新

2019-09-10王晓玲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广播电台新闻编辑融媒体时代

摘要: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新兴媒体快速崛起,以其良好的互动性、即时性、传播性迅速占领媒体市场,并受到广大受众群体的青睐。直观来讲,新媒体的优势正是广播电台这类传统媒体的短板,因此两者融合是必然的趋势,将非常有利于广播电台新闻编辑实现转型。基于此,本文基于融媒体时代背景,对广播电台新闻编辑的创新进行探讨。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广播电台;新闻编辑

现阶段,无论是市级台,还是各個县级台,均已经建立了融媒体中心。因此,对于广播电台来讲要充分利用好这个优势,对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拓展广播电台的播出形态,一方面要将广播电台固有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另外一方面,则要与新媒体在优势上形成“共振效应”。以“广电+互联网”模式为例,这是目前各大地方电台都在实践的模式,能够实现电台可视化直播,其覆盖面与影响力均可以有效提升。同时,还要着重对广播电台与新媒体的融合如何走向市场进行探索,尽可能为经营新思路创设对应的平台。

例如,广播电台可以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号,微信是人们生活、娱乐,甚至工作都无法离开的APP,通过微信公众号可让广大听众随时随地收听节目;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节目的特色,以“声音+文字+图片”的形式进行推送,这样可以满足现代受众碎片化阅读的需求。此外,广播电台还要重视对听众反馈信息的采集以及分析,坚持每一期将听众所反映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有利于广播电台对新闻编辑内容进行优化。传统的地方广播电台通过借助基层媒体的优势,可形成“共振效应”,有利于提升电台节目的传播效果。

广播电台需要对功能进行不断拓展,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功能。尤其是新闻编辑要贴近当代听众的需求,尽量为听众提供一些实质性的服务,诸如,帮忙、民生等类型的电台节目,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广播电台固有的社会权威性以及公信力,有利于增强受众对节目的黏性。电台与新媒体形成融合局面,使得电台与受众群体之间的互动性明显提升,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了解听众的实际需求,进而对电台功能进行拓展,重点是为听众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有利于电台制作更多接地气的广播作品。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台的创新离不开强大的技术以及专业人才的支持,因此建议构建“新闻编辑室”,新闻编辑室可以将广播电台各类型的人才集聚起来并成为若干个独立的小组,这样便可以灵活策划节目,并对节目运作进行有效操作。这种方式能够将电台新闻节目制作时间缩短,并与新媒体之间实现即时对接,并将新媒体的一些优秀“基因”有效地植入到日常广播电台新闻节目运作之中。

以扬州新闻广播电台为例,该地方电台建立了“新闻编辑室”,该编辑室成员由多名专业人士组成,例如,新媒体编辑、新闻主持人、导播编辑、信息平台编辑、责任编辑以及值班主编等。团队通过合作可以快速完成策划、调度、指挥、整合、分发等工作。与新媒体进行主动对接,这样便可以通过“广播产品”的方式实现广播新闻编辑的全面转型。整体来讲,新闻编辑室是广播电台对自身固有传媒资源的应用,这一点对于任何一家广播电台来讲都应当借鉴,这样才能满足现代受众群体碎片化阅读需求。

现阶段,网络直播电台风靡全社会,对于传播广播电台来讲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机遇,所以接力网络实现电台直播,才能打造广播电台新闻的新模式。目前,网络电台有很多,例如,蜻蜓FM、喜马拉雅FM等,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其覆盖范围与受众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广播电台。但是考虑到客户端受到限制,通常需要智能手机才能支持,因此网络电台应用者以年轻群体为主。传统广播电台的听众相对年龄较大,部分听众无法熟练操作智能设备。因此传统广播电台与网络直播电台需要同时进行,从而对不同受众群体提供电台服务。

综上所述,融媒体时代背景对广播电台新闻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倘若要做出更加优质的广播电台新闻节目,那么编辑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将其进行融合实现创新,方可帮助广播电台开辟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从而促进广播电台实现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

王晓玲(1975.01——)女,汉族,河北省衡水市,本科,编辑,研究方向:电台新闻编辑。

猜你喜欢

广播电台新闻编辑融媒体时代
融媒体时代如何培养记者的创新意识
融媒体时代,广播如何挖掘音乐节的声音价值
融媒体时代电视画面的剪辑研究
融媒体时代三网融合下电视新闻网建设的思考
试论地方广播如何利用好新媒体特性实现“突围”
广播电台内外网隔离安全传输技术研究
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方法和技巧
浅谈报纸新闻编辑的新闻策划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