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文化育人的实施路径研究

2019-09-10管永刚

高教学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革命文化文化育人校园文化

管永刚

摘  要:文化育人是指用优秀的文化来影响人、塑造人的过程。文化育人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体系的重要一环。高校要发掘各种优秀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

关键词:文化育人;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2-0174-03

Abstract: Cultural education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influencing people and shaping people with excellent culture. Cultur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building a system of full-education, whole-course education, and all-round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explore various excellent cultural resource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educational role.

Keywords: cultural educ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revolutionary culture; campus culture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体,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進文化育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要发挥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和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加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2]中华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优秀文化,这些文化为其生生不息和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滋养,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自信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增加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3]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曾产生了偏差,影响了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造成了现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疏离。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要让大学生接触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就需要开设传统文化通识课程,向学生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实施 “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进校园”等文化建设活动,就是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大学生广泛接触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自然地产生敬畏感和自豪感,增加文化自信。

第二,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就在于其包含着超越时代的思想价值。比如,“天人合人”思想,“自强不息”精神,“民胞物与”思想,“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诚信思想,“义以为上”的重义精神,“反求诸己”的自省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文化情怀,“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为政以德”的德治思想,“和而不同”的处事原则,等等。这些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思想和理念,有着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文化育人,就是要用这些具有时代价值的思想观念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帮助其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不懈努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第三,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就要做一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工作,并结合时代要求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4]传统文化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当时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等的限制,而出现了一些陈旧过时的东西,因此,对传统文化不能直接拿来就用,要下一番取舍的功夫,用其优秀的部分来教育学生。传统文化在形式上已为现代学生不熟知,必须与现代文化相融相通,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够更好地为现代学生所接受。比如,央视的“百家讲坛”、“诗词大会”、“经典永传流”等节目,就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值得学习和借鉴。

二、要发挥好革命文化的育人作用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历史文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要求深入开展革命文化教育。

第一,要讲好中国革命历史。中国革命文化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有着特定的历史内涵。近代中国饱受内忧外患,战祸不断,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地投身革命,开展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但终究未能改变社会的性质和民族的命运。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斗争才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虽然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历史已一去不复返了,但历史的镜子却需要经常擦拭,因为它能够照见未来的路。文化育人,就是要用生动的革命历史去教育学生,让他们牢记历史的教训,奋发有为,从而开创民族的未来。

第二,要讲好中国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要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全党同志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革命精神,就是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怕流血牺牲、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文化的内核,是中国革命留给中国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革命战争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曾形成特色鲜明的革命精神,如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精神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如信仰坚定、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实事求是、团结一致、顾全大局等。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就要讲好这些革命精神,用革命精神去感染学生。对当代大学生,要特别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方向盘,是主心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虽会经历挫折,但永远不会忘记初心和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能够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青年学生是否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复兴。我们要用革命的文化去培养革命的精神,使青年学生保持革命精神,承担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任。

第三,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机会开展革命史和革命精神教育。要开好公共必修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并开设一些与中国革命密切相关的通识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学习中国革命历史文化的需求,深化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认识。通过瞻仰革命史迹、讲革命故事、历史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组织编排展演以革命先驱为原型的舞台剧、以革命精神为主题的歌舞音乐、以革命文化为内涵的各类作品来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利用重大纪念日开展革命文化教育。比如,淮阴工学院为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开展了瞻仰周恩来故居、举办专家讲座、学习习近平總书记座谈会讲话精神、读书征文、书画比赛、演讲比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弘扬和学习周恩来精神。还应该与现代科技手段深度融合,更加现代、更加直观地呈现革命文化,使学生的心灵产生强烈震撼。

三、要发挥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育人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

第一,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武装大学生头脑。一个政治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先进思想文化的支撑。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理论。这些先进的科学理论成功地指导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创立的又一重大理论,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引导学生深刻领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历史贡献和丰富内涵,深刻领会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第二,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包括国家、社会和个人等三个层面的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6]。当前,面对更加开放的社会结构、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多样化的利益诉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凝魂聚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与师生座谈时指出,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所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7]他希望青年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8],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9]。

四、要发挥好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

校园文化是重要的育人因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了“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的要求。

第一,要挖掘校史校训校风校歌的育人功能。校史是高校重要的文化资源。“一所高校的发展史是一个凝练办学理念的过程,是一个形成办学传统的过程,更是一个积淀文化底蕴的过程。”[10]校史育人,就是用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办学理念、精神文化、杰出人物和典型事迹等引导师生形成价值共识。校训是大学精神特质和价值追求最凝炼的表达。要把校训的内涵讲清楚、讲丰富,使之成为师生共同的行动准则。优良的校风是大学精神的直接体现。判断一所大学的校训是行动指南,还是空洞口号,就看校风。校训能够引导健康校风的形成,而良好的校风又在无声地诠释着校训。一些高校还谱写了校歌,来诠释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历史、精神文化和价值追求。好的校歌能够成为激励师生的重要文化资源。要打造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必须深入挖掘校史校训校风校歌的教育作用。

第二,要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校园见证着学校的历史,承载着学校的文化。一个设计精美、历史悠久的校园能够愉悦人的情感、震撼人的心灵。在校园环境中,最重要的是承载各种功能的建筑,这些建筑不仅有着现实的功用,也是“活的记忆”,是学校历史的见证者和文化的承载体。一些有着历史文化底蕴的高校,其校园就给人以强烈的历史厚重感,使人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有着一定历史的建筑,让我们能够直接感受其学校历史的久远和文化的深厚,从而心生向往。西方高校的很多建筑系私人捐赠,一般情况下,没有得到捐赠人同意,不能随意拆除,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空间更合理的规划,但却通过这样一种制度,让这些建筑成为学校历史的见证者和文化的承载者。在校园中,花草树木也是彰显其特色的重要载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推动实现校园山、水、园、林、路、馆建设达到使用、审美、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

第三,要强化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最生动的载体。高校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推动文化育人。校园文化活动要有目的、有计划、有一定质量,要组织各种层次、不同内容的活动,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并从中受益。活动要有制度来予以保证。活动的开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质量能否得到保证,需要制度予以保证。高校应该把文化育人作为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来实施,在制度上予以支持,比如把组织、参与文化活动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在教师职称晋级、职位晋升,学生评奖、评优等方面占有一定的权重,激励师生组织、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0-41.

[2]习近平论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4.

[3]习近平论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2.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13.

[5]习近平论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4.

[6]习近平论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9.

[7]习近平论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8.

[8]习近平论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2.

[9]习近平论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4.

[10]李昌祖,郑苏法.高校校史校情的德育資源及其开发[J].思想教育研究,2010(6):86.

猜你喜欢

革命文化文化育人校园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文化自信的学理与增强路径
试论革命文化对文化自信的作用
红色革命文化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推动策略分析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技术文化
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基本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