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肘前小切口治疗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研究

2019-09-10王小强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15期

王小强

[摘要]目的:浅析肘前小切口是否对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有较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32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以分组方式开展,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16例,参照组采用布巾钳牵引,实验组行肘前切开小切口复位,在肱骨内、外髁打入克氏针,行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再加以管型石膏外固定。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不同的治疗方案下,实验组患儿的治疗优良率相较于参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前小切口用于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更易复位。

[关键词]肘前小切口治疗;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骨牵引

[中图分类号]R68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21-0063-02

肱骨髁上骨折时儿童时期较为多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好发于3~10岁的孩童。由于位移状况复杂、进行固定的空间受限、不规则的解剖形态等因素,导致骨折处复位以及固定困难,故被定义为难复性骨折之一。而肘关节功能受限最多见的不良反应就是肘内翻,临床相关资料显示,其发生率占比可高达45%,临床学者对该骨折并发症开展了大量的探究、分析,但尚未有实质性的改善。我院对32例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进行分组研究,取得了较佳的效果,以下为本文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3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方式按数字表法随机展开(实验组和参照组)各16例。实验组患儿男女比例为9:7,年龄范围在2岁及13岁之间,平均(5.74±2.11)岁。参照组患儿男女比例为10:6,年龄在3岁及13岁之间,平均(6.02±2.05)岁。患儿各项资料组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参照组患儿行布巾钳钳夹尺骨嵴屈肘平行外展牵引,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实验组行肘前切开小切口复位,在肱骨内、外髁打人克氏针,行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再加以管型石膏外固定,具体方式如下:手术选取仰卧位,行全麻后,患儿患侧进行外展,而后在患儿肘前部位切开(大致2~3cm),注意保护患儿前臂外侧皮神经,对患儿肌肉组间进行剥离(沿患儿肱二头肌外侧)直至到达骨折位置。清理淤血块。大多数情况下,骨折近端与远端骨膜碰触,出现骨膜破裂的现象,同时在骨折间隙中常夹杂着骨膜、肌肉组织,一定程度上增加的复位难度,因此要分离骨折间隙中的骨膜与肌肉组织,而后进行复位,满意后,将患儿患肢屈肘,在患儿外髁以及肱骨内髁分别打人克氏针,进行交叉固定,需将针尾弯曲留在皮外。c臂机检查是否复位满意,患儿肘关节活动是否受限。最后清洗、缝合伤口,加以管型石膏外固定。术后:待患儿麻醉苏醒后,开展掌指功能训练,术后14天摘除石膏与悬吊,进行屈伸肘关节以及前臂功能训练,一个月后x线摄片检查,若骨痂形成,可去除克氏针。(注:32例患儿在治疗后均开展随访3个月至1年。)

1.3观察指标治疗效果:随访结束后使用肘关节功能评估(Flynn携带角与伸屈肘的丢失),优:功能缺失不超过5°。良:缺失不超过10°。可:功能丢失不超过15°。差:功能丢失超过15°。优良率=优率+良率。

1.4统计学处理本文数据经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Solutions进行计算分析,(x±s)用于表示计量资料,%表示计数资料,P是否大于0.05决定数据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不同的治疗方案下,患儿组间进行比对,实验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肱骨髁上区处于圆柱形肱骨干以及扁平状干骺端的相交部位,大多属于松质骨,这一部位的骨折极易造成骨质塌陷。而该类骨折的手术可操作空间有限,导致复位、固定的困难,若是处理有误,极易出现缺血性肌肉挛缩,甚至出现肘内翻等畸形现象。临床早期使用手法复位、布巾钳牵引等方式治疗、闭合复位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该方式具有微创、操作简便等优势,但极易出现患肢消肿后再次位移的现象,并且反复的复位对患儿的身心造成巨大的影响,同时还会引发骨化性肌炎。肘前小切口治疗,该手术方式方便清除血肿,减少软组织内压力,充分暴露骨折断端,以便观察复位是否良好,同时可了解有无血管、神经以及肌肉的损伤或嵌插,另外,此手术人路可同时接触内外踝,易于克氏针的入针,不损伤肌肉组织。故对于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需选择切开复位方式进行。

本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的治疗方案下,患儿组间进行比对,实验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肘前小切口手术入路,可有效的清除淤血块、将組织内压力减低,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可清晰观察骨折部位对位是否不良。同时还可详细观察是否出现肌肉、神经、血管的受损。另外该手术入路,对骨折部位的充分暴露,能同时触及内外髁,以便克氏针的穿刺,避免对肌肉组间的过度伤害,不影响早期功能康复的开展。但在手术中还需注意避免尺神经的损伤,在肘部肿胀时,极易伤害尺神经,故在进针时需在内侧髁偏前位置进针,避开尺神经沟。在骨折复位时尽可能做到解剖复位,肘内翻畸形是术后最多见的并发症,解剖复位是避免并发症的重要条件。此外在术中多注重骨膜的保护,有助于骨折断端的稳定,还可保障骨折端的血运,有助于骨膜成骨。

综上所述,肘前小切口治疗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该手术人路方式简便、手术创口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但在手术过程中要侧重于尺神经的的保护,可进行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