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初中语文数学的融合策略

2019-09-10梁永福

天津教育·下 2019年12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融合

梁永福

【摘要】中学语文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当前社会环境下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想方设法地渗透、融合,使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把握民族精神的内核,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位,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并长久地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添砖加瓦。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融合;策略

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是镌刻在中华儿女血脉中的烙印,而语文学科则是深化这种烙印的“重要阵地”。特别在面临着全球经济融合加剧、西方文化深入侵蚀的今天,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刻不容缓、责任重大。那么,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该采取怎样的融合之策呢?

一、深研教材.让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融合有“支点”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章文质兼美、质量上乘,有很多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之作,特别是近年来占比呈上升趋势,成为初中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给学生潜移默化的熏染。具体来说,一是要立足人文性探寻传统文化的内涵,即关注文本中的人文价值,从中触摸到传统文化传递给我们的精神内核,接受优秀传统文化对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洗礼,实现自身道德情操的提升。以《散步》为例,通过朗读、小组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反复揣摩文本,从每一个人物特质中探寻蕴含其中的人性美:孝顺父母、尊老爱幼,这也是从古到今一直沉淀在中华儿女骨子里的传统道德观,在“散步”这件小事中得到淋漓极致的体现,让条件优渥、深受疼宠的中学生受到了不小的心灵冲击。二是要落实大语文观念、深化传统文化认知,即结合教材将传统文化知识延伸开来,以便更清晰地理解、更透彻地认知。如学习《苏州园林》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特征,还要了解苏州园林的发展历史和建筑特色,进而形成对中国古典园林以及孕育在园林名称、建筑布局等诸多细节中的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如此借助“支点”进行融合学习,才能进一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

二、创新方式,让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融合有“亮点”

单纯的说教很容易让青春期的中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抵触心理,也很难让其领悟真正的内涵,为此语文教师要对教学方式有所创新,以“亮点”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帮助他们敲开传统文化的大门。一是合理利用多媒体,营造声像一体的学习氛围,触发学生的感官,让他们用心去感受、理解传统文化。如学习《桃花源记》时,我一边播放古筝、琵琶演奏的中国古典乐曲,一边用世外桃源般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到桃花源的意境中,更清晰地理解传统语言、体悟古典美。二是善用“角色扮演法”,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表演,提高对传统文化的感悟。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我请同学们对此诗进行扩写、改编,确定具体的人物形象和台词、动作细节,在实践活动课上进行表演。这样的学习过程使得学生对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家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再次筑实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三是落实个性化评价,即综合学生的基础、态度、表现等多方面因素进行针对性评价,如对基础差的同学要多肯定、鼓励,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对基础一般的同学多帮助、表扬,促使其夯实传统文化的知识根基;对基础不错的同学多赞赏、引导,拓展其对传统文化的知识视野,如此才能使每一位同学愿意学、主动学。

三、拓展阅读,让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融合有“厚度”

作为初中生习得知识的“活水源头”,拓展阅读也是保证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融合“厚度”的重要途径。拓展阅读的实施方式有:1.主题阅读,即根据特定的主题阅读相关文本,在综合辨析中解读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如我组织同学们开展“诗中月”的古诗词主题阅读,先是将带有“月亮”意象的古诗词聚集在一起反复吟咏,再归结“月”的具体象征内涵,了解不同情境中不同的“月”,最后对比古今之“月”,在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中传承精髓。2.读写结合,即同时开展阅读和写作。如读了传统文化中曾子杀猪、季布一诺等诚信的故事后,引导学生就时下诚信缺失、老赖频出的社会现象写一写自己的看法;了解了“仁”和“爱”、司马光砸缸,引导学生以“老人跌倒该不该扶”为题展开辩论并写一篇议论文,等等,使学生在读中写、在写中读,实现同步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拓展阅读时学生必须要做好摘抄记录,一方面将遇见的好词佳句工整地摘抄到笔记本上,既加深理解又方便随时翻阅;另一方面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及时记录下来,不管是灵光一现的“智慧火花”,还是深思熟虑的不同观点,既是写作的好素材和思维发展的痕迹,又能增加自身语文素养的“厚度”,何乐而不为?

四、搞好实践,让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融合有“平台”

实践活动是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传播的有效“平台”。日常教学中有效的实践活动有:1.问卷调查:结合本地实际设计调查主题,如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现状、古诗词吟咏等,请同学们在家庭或街头搜集公众的回答,以了解传统文化在本地的发展并从中分析其趋势。2.节日实践:依托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例如在清明节时带领同学们去给先烈扫墓,了解烈士的光荣事迹,使大家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們也要向英雄学习,为祖国的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在中秋节时开展“赏月赏诗”知识竞赛,帮助同学们了解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并鉴赏关于中秋的相关诗词等,既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又使其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3.实地参观:参观本地的文化古迹、历史博物馆等,在了解本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风光的基础上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历史知识。当然,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在寒暑假时去游览我们课本中提及的风景名胜,在更宽广的平台上实现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更深切的融合,在“行万里路”中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

参考文献:

[1]张芸凡.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9).

(责任编辑 袁霜)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语文教学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