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参与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2019-09-10程新
程新
摘 要:基于我国江西省F市438份农户调研数据,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新时期农户的个体特征、家庭情况等因素对培训意愿及培训效果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性别、年龄等个体特征对农户参与培训的意愿有显著影响,而培训方式等也会对农民参与意愿产生显著影响,但农户家庭特征对参与培训意愿影响不显著。依据实地调研情况及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改善农民培训条件以提高农民参与热情的方法及建议。
关键词: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参与意愿
随着近年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也逐步由留守型农民转变为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质、知识化、专业化的现代职业农民[1],而这部分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除了积极吸引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群从事农业生产之外,在现有基础上大力推进农民职业技能教育也是提高农业生产者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我国正式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后,我国农村发展战略将由传统的农业现代化转变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同步推进,农业的发展模式也由单一注重现代化发展转向生态型发展、循环性发展的绿色模式,对从事农业生产的从业者要求也大幅度提高[2]。因此,针对乡村农民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不仅将迎来更快的发展,其培训模式和体系建设也将迎来重大变革。
一、国内外研究进展
自2012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新型职业农民”这一概念以来,连续多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把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放在重要地位加以论述。2018年中央1文件中特别将“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作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集中表现之一,已将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在此大背景下,大批学者将研究重心聚焦于职业农民、新型农民及其技能培训等相关问题,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一)重要性和必要性研究
农民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要性正日益被大家所肯定。严蓉等认为,目前传统农业、农民在我国农村中仍占很大比重,这非常不利于现代农业发展,而对农民工、兼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的认识及其教育培训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前提[3];范红等认为,农村职业教育作為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提高农村群体素质的最有效和最基本的方式,必须得到大力发展[4];王建比较了正规教育和技能培训两种教育模式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职业技能培训是影响农民工就业更为有效的模式,其作用远远高于正规教育,但技能培训相对于正规教育的作用优势存在着明显的代际差异和职业分化特征[5]。
(二)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我国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并不长,因此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王成福等人认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在我国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在培训体系的建立、培训资金的投入、培训组织宣传方面还是有待进一步完善[6];张旭刚等认为,与当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职业教育正戴着“弱势教育”、“低级教育”的标签,游走在正统教育体制的边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7];张宁洁等认为,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存在着思想认识不足、开展机制不够完善、针对性有待提高等一系列问题[8],张琪等也认为设施供给不足、培训方案与现实脱节、培训成果转化难等诸多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开展[9]。除上述问题外,杨霞等人的研究表明,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也严重制约了当前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开展[10]。
(三)培训模式研究
从开展职业技能教育的模式角度来看,周丽华借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展农村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认为国家应该发挥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的主导作用,并通过立法、财政等手段保障其地位,丰富培训内容,保障培训的顺利完成[11];夏志禹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供需角度对比分析不同培训模式中培训的实施效果,研究表明政府应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导作用,同时对当代农民采用“干中学”的培育模式更为有效[12];罗万纯等也认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应该采用政府主导、多种主体积极参与的混合模式[13];张磊等提出建立合作社支持社区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的创新模式,并对其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14];四川省新津县针对当前农民职业教育的不足,提出了“精准瞄准、分类培训、按需供给”为特点的培训模式,解决了当前农户培训过程中培训对象瞄准偏差、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资源供需错配等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5]。
(四)培训效果分析
目前,国外鲜有研究专门讨论职业农民培训绩效评估,且多侧重于对一般化培训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16]。而国内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培训效果的直接评估,其次是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张亿钧等研究了农民职业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个体特征中新型农民的性别、学历和从事农业年限对培训效果有显著影响,家庭特征对培训的效果影响不明显,培训的形式、时间等培训供给状况对农民培训效果有显著影响[17]。徐金海等利用167份江苏省调查问卷和Logit回归模型,发现对经营能力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的是培训内容,对新技术采用项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的是培训方式,对农业收入提高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的是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对总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的是培训内容[18]。
二、本研究数据来源及样本结构统计分析
(一)数据来源
课题组调查了我国江西省F市部分县(区)的农户,通过网络调查和纸质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共收回有效问卷438份。问卷主要内容包括新型农民的个体特征(性别、年龄、学历、从事农业的年限),家庭特征(家庭人口数及劳动力人口数、从事农业领域),培训供给状况(培训形式、培训时间、培训时间安排、培训教师满意度)以及农民参与培训的需求、意愿及效果等[17]。
(二)样本描述性统计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在参与调研的群体中,男性占了接近2/3的份额;從被调查者的年龄分布来看,31-45岁阶段所占比例最高;从学历来看,初中文化程度的受访者占了接近45%的份额,说明在接受了义务教育后,大量农村从业人口并没有进一步接受高水平教育,同时高学历群体在农业从业者中所占比例严重偏低,大专以上人数不到总人数的10%。从家庭结构来看,大部分家庭有2个劳动力,同时2成年+2儿童(少年)的家庭模式依然是比例最高的。从生产领域角度,粮食种植依然是目前农村生产的主要领域之一,由于本调研的区域为我国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因此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均涉足了经济作物(主要是食用菌)的栽培。同时由于江西省是我国重要的水果生产基地,因此从事果树种植的农户数量也较多。
(三)农民培训参与意愿、培训需求及培训效果分析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受访者均表现出对职业技能培训的参与热情,仅有3%左右的受访者表示完全不需要接受培训。
从培训内容来看,种植(养殖)技术是绝大部分农户最想从培训中学到的,这说明这说明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民已经意识到了科学技术等对其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产品的深加工技术也是农户们渴望获取的技术之一。企业管理、产品营销等也是很多农户所渴望获取的技能。
现场指导是广大农户们最为欢迎的培训方式,而仅有极少数农户选择了参观考察的方式。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现场教学的模式更便于农户在短时间内掌握所需技能,同时也保证了其教学内容更贴近生产实践,这也是农民职业技能教育有别于传统学历教育的重要特征。
尽管目前针对农户的职业技能培训已经开展的较为普遍,但从调查结果来看,超过20%的受访者表示对培训效果并不满意,同时选择一般的受访者也超过了30%。通过进一步沟通了解到,大部分农户对职业技能的不满主要体现在内容不贴近生产实践、存在走过场等情况,并不能实地解决其生产实际问题。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选择
本文通过构建二元的Logistic模型来分析影响农民培训意愿及培训效果的因素,其中培训意愿用(0:没有意愿;1:有意愿)来表示。模型构建细节参照文献[17]进行。
(二)变量选择及实证分析
采用DPS7.05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逻辑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从个体特征角度来看,性别对培训意愿有显著影响,且男性更倾向于参与技术培训,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在家庭农业生产中,男性往往起到主要作用,因此对参与技术培训的意愿更为强烈。年龄对培训意愿也有显著影响,且年龄越大,参与培训的意愿越低,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加,农户对技能培训的敏感度在显著下降。受教育程度和参与意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因为接受过更多教育的农户,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更高,也更能意识到技术培训的重要性。从事农业生产年限和从事生产领域对参与培训意愿的影响不显著。从家庭特征方面,家庭人口数等指标均对参与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从培训供给角度来看,培训时间长短和培训满意度均对参与意愿有显著的影响,同时培训形式在p=0.10的水平上对参与意愿也有显著影响,这说明在当前背景下,农户对于培训的形式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调研的结果,大部分农户并不希望培训的时间过长,最好能够控制在1-2天的时间内,且地点最好就设在乡镇或县城范围内实地教学,这样不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太大影响,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也会更高。
(三)农户对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的感知
农民职业技能教育目前已经开展的较为成熟,为农村新技术传播、农民增收等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调研过程中,依然有很多农户反映了在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
从表4的结果可以看出,接近1/3的受访者认为培训的内容不实用,距离生产实践有较大的差距。其次是时间地点安排不合理,很多培训都采用集中授课的形式安排在县城甚至更远的地方,不仅造成学习不方便,同时培训所需费用也大大增加。此外,17.35%的受访者认为培训的次数太少,这个比例相对并不算高,经过调查得知,近年来不仅政府部门加大了农民培训力度,同时很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乃至科技特派团等也都开展了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此外,接近20%的受访者认为师资需要进一步增强,因为目前的职业技能培训主体依然是政府或者科研单位,因此培训师资以高校或研究所科研人员为主,这一群体的共同特点是理论知识深厚,但在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解决一线问题的能力上尚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基于我国江西省F市438个农户的调查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及二元Logistic 模型,详细描述了影响农户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影响因素,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个体特征,如年龄、性别、学历等会对培训意愿产生显著的影响,同时培训形式等也会对农户参与培训的意愿产生显著影响,而家庭人口数等指标对农户参与培训意愿的影响不大。
(二)建议
1. 培训形式的选择。从本次调研的结果可以看出,农户最为希望参与的,是短期、现场培训式的技术培训,而非集中授课制的理论教学。从这一点来说,建议政府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上,逐步增强行业协会、合作社等组织在农民职业技能教育中的地位,政府负责提供必要的财务保障和政策指导,并负责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2. 培训内容和师资水平是目前农户反映较多的一个培训短板。长期以来,由于片面的强调了培训的规格和理论高度,往往会邀请一些高校教授或者科研院所研究人员来讲授,这些讲课人员虽然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很多人长期脱离生产一线,无法关注到农户真正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造成培训内容与农户需求之间较大的矛盾。而且由于这些人员工作繁忙,也给基层培训的时间安排带来较大的难度,进而影响了培训效果。因此,政府部门应结合当前培训工作的实际,加大基层农技人员的选拔和培养,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使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能够做到“遍地开花”。
3. 根据我们实地调研的结果,目前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还沒有达到“规范化”、“常态化”的效果,时间地点均不固定,很多时候往往是企业或行业组织获得了一定的财务支持,就临时组织1-2次技术服务,内容也是根据授课教师的研究方向来确定。对于基层农户来说,一方面他们往往会由于信息的不畅通而错过培训机会,同时内容的不确定也让他们对很多培训机会抱有较大的疑惑而不愿参加。基于上述背景,建议当地政府应结合生产实际,将技术培训规范化、制度化,同时组织人员编写相关培训教材,使农户能真正获取自己所需的技术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 赵帮宏.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的选择[J].高等农业教育,2013,(4):107-112.
[2] 高吉喜,孙勤芳,朱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J].环境保护,2018,46(7):11-15.
[3] 严蓉,张娜.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及其教育培训[J].成人教育,2016,(5):27-30.
[4] 范红.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5,(29):8-13.
[5] 王建.正规教育与技能培训:何种人力资本更有利于农民工正规就业?[J].中国农村观察,2017,(1):1-14.
[6] 王成福,徐晓菲.关于浙江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探析[J].成人教育,2013,(6):44-46.
[7] 张旭刚.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战略转型[J].教育与职业,2018,(11):5-12.
[8] 张宁洁.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现状及改进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2):38.
[9] 张琪,袁玉萍.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现状及改进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8,(4):245-246.
[10] 杨霞,刘树菊,马艳艳.宁夏彭阳县城阳乡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现状调查与分析[J].宁夏农林科技,2019,60(1):40-42.
[11] 周丽华.国外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及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6,(24):133-134.
[12] 夏志禹,张亮,赵帮宏.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对比分析[J].保定学院学报,2017,30(2):18-23.
[13] 罗万纯.中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状况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 2013,(2):21-28.
[14] 张磊,申秀清.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村社区教育研究—来自四川省N市的调研分析[J].职教论坛,2018,(6):122-126.
[15] 高杰,王蔷.精准瞄准分类培训按需供给——四川省新津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农村经济,2015,(2):109-113.
[16] 李宝值,米松华,杨良山,等.职业农民培训绩效评估研究述评[J].浙江农业学报,2018,30(1):167-175.
[17] 张亿钧,朱秋分,曹延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J].职教论坛,2018,(3):108-112.
[18] 徐金海,蒋乃华,胡其琛.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实施绩效评估研究:基于江苏省的实证[J].农业经济问题,2014,(10):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