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电视摄像技术中的画面构图艺术

2019-09-10刘晓冰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12期

刘晓冰

摘要:媒体形式多元化发展,电视节目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而电视节目主要由声音和画面构成,决定了研究画面构图的重要性。本文从画面构图形式入手,从协调性、层次感、一次性构图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画面构图艺术,旨在有效提高电视节目质量。

关键词:电视摄影技术;画面构图技术;画面构图形式

当前摄影技术主要以动态模式为主,对象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二是人。同时,画面构图时,主要方式有两类,一是摄影对象和摄影机同时处于运动状态;二是摄影机和摄影对象均处于运动状态中,并保证画面当中的人和物处于运动中,呈现出动态化间断性等特征。另外,动态构图作为现代电视摄影技术的主要构图形式之一,建立在摄影对象和摄影机运动状态下,进行运动状态下的拍摄,进而保证摄影对象及周围事物呈现出动态效果,具体包括运动路线、运动形状两个方面的内容。

除此之外,静态化构图过程中,基于其实践操作可知,摄影机内的所有元素始终处于静止状态,主要依靠机器变动、镜头切换等方式,突出构图的动态性。因此,静态化构图的摄影技术与静态构图有着多处相似点。而相比绘画技术、摄影技术,摄像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动态呈现被摄影对象活动过程;静态构图优势在于能够让被摄对象更为清晰,实现了全方位展现静态化构图的本质特点。

(一)保障画面协调性

通常情况下,观众观看电视节目时,其体验感主要与画面呈现效果息息相关。而基于视觉角度而言,画面呈现效果是否良好,主要与画面协调性相关,具体设计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心理体验感;二是视觉体验感。故而,电视摄影过程中,需从体验感入手,有效提高画面协调感,保证电视画面中的各元素协调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而电视摄影技术中,电视画面的协调性发展,主要受制于画面色彩、光影、结构等几类重要因素。故而,画面构图过程中,需结合实际需求,并基于画面协调性,优化组合色彩。以地方电视台为例,电视节目拍摄过程中,色彩搭配占据重要地位,主要基于一定的需求和规律,适当调整画面颜色,具体包括颜色深度、颜色比例等内容,最终保证电视画面具备协调性、平衡性。倘若电视画面构图过程中,出现了色彩搭配或者构成问题,会给观众一种异样的视觉体验,进而引起不良的心理体验。基于此,画面构图过程中,需结合画面实际情况做好色彩搭配工作,适当调整主色和配色比例,以此提高画面构图的整体舒适度。另外,在画面构图过程中,需运用“黄金分割比例”等多种方法,补充画面中的空白部分,以此提高画面质量。

(二)画面凸显层次感

电视摄影技术中,为了让画面具有层次感,要求核心技术具备层次化特征,确保被拍摄画面中的物体和背景在播放过程中,可以与现实一般突出层次,给予观众一种贴近真实的感觉,以此让观众产生良好的视觉体验和心理体验。同时,不同的电视画面,当中涉及到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元素。针对这一情况,电视画面要想突出主题,唯有在画面中采取手段,突出拍摄对象,区别电视画面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另外,摄影技术拍摄的画面,当中覆盖了主体和客体,并且包含了两者背景下的整体环境。例如:主客体所处空间环境和空间事物等,全部包括在内。由于摄像画面具备主体和对象,为了优化画面整体表现效果,通常需要适当调整拍摄画面中的色彩和光。如自然风景的拍摄,需结合风景的季节性特点,同时考虑其他因素的基础上,选择一个特定时间进行拍摄。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拍摄画面具有较高的质量和良好的整体效果。

(三)一次性完成畫面构图

拍摄技术、传统摄像等有着本质的差异,电视画面通常需要一次性完成画面构图,不能随意性编撰一些虚无的事物。而绘画构图则可以按照实际需求,进行反复修改,直到效果满意为止。但是摄影技术中的画面构图具有一次性成图特点,仅能够在后期整合过程中,按照需求,进行合理调整拍摄的内容。另外,电视画面需具备一定的时效性,而受制于技术等因素,当个别画面拍摄时机错过之后,不得进行二次拍摄。

总之,时代的发展,社会对电视节目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摄像质量与电视节目质量息息相关。因此,有必要加强画面构图艺术研究,严格按照电视节目需求,做好画面构图工作,满足观众视觉需求,以此推动电视行业稳健、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