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施教 以乐育人
2019-09-10黄凤侠
黄凤侠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音乐作为美育教学的一部分,也得到了重视。如何提高中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成为当下热点,文章围绕此主题,展示了现今音乐课程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以供研究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生为主;课程改革;教师主导
音乐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学习音乐过程中所形成的综合能力,包括音乐知识技能和审美判断、价值取向等。从人的全面发展来看,它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学生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社会人的角度看,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能促使学生情绪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的提高,使其适应社会需要。
1.中学音乐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教育目的的确立
音乐核心素养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可是现今大部分学校的音乐课程流于形式,没有向学生输送真正的核心知识和音乐精神,更不论促进学生对艺术的审美和选择。教师没有明确课程目的,课程管理秩序混乱。因此,可以说阻碍音乐课程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目的确立意识不强。
(2)课程流于形式,内涵不深刻
我国现阶段以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还未深入开展,因此音乐课程常常受语数英等课程影响,削减课时,甚至出现音乐课被占用的现象。主科学习时间过长,严重影响音乐教育在中学教育中充分发挥其作用,不利于学生体会音乐魅力、对音乐产生兴趣,难以保障学生的情操及素养得到提高。因此,现阶段音乐教学效率低下。
中学音乐课本厚度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是较薄的。这说明现今开展的课程以压缩的、广域的学科知识为主。内容庞杂,可由于课程时间短,教学内容无法深入,课堂倾向为了音乐考试,仅传授唱法而忽略知识的渗透。如学生对歌曲一知半解,不利于启发学生自主学习音乐。
教师缺乏课外拓展意识,仅以简单的课程教材为工具,无法让学生自主搜集、了解音乐历史,使其全面感受音乐之美。
(3)教学模式刻板,重理论轻实践
教师粗略地依照教学目标或前人的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教学。由于缺乏现代化的教学系统,教师上课模式刻板,传统的讲授模式无法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不利于学生的音乐兴趣产生。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理应被关注。但是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往往不够了解、關心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感官体验。例如,大部分教师一味地讲解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操作,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大大削减学习积极性。此行为是实践反馈意识不强导致的,教师作为教学行为的实践者,应该明确学生既是学习的接收者,同时也是课堂教育反馈的发送者。教师应结合学生反馈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从而提高音乐课程质量。
2.音乐课程改革建议
(1)制定教学目标,提高教育意识
中学阶段是学生最叛逆、最自我的阶段,也是想法最新颖、奇怪的时候。音乐课程的全面开展恰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对学生以后学习和个性成长有重要意义。其次音乐素养的发展还能促进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形成,学习过程中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勇气、智慧的形成。而合理的教学目标将使实现教学成果事半功倍。
因此教师应当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和课程开展的深入程度为目的,陶冶身心,促进学生的艺术教育。同时,教师应加强课程改革下,“学生为本”理念的认识。提升自身音乐素养和教学素养,以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为根本,提倡美育,促进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例如,学习《保卫黄河》这首歌曲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学生在唱法上有问题,教师下节课应把唱法作为其中内容,改正学生问题;学生对歌曲背景有误解,教师可布置作业或讲授背景内涵,启发学生音乐创造等意识。但这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按照学生的步调开展课程,所以,教学目标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进程,通过划分重点和次要点解决课程问题。
综上,制定教学目标过程中既要有教师自己的原则,也有对学生的考量。
(2)拓展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刻教育
课外知识是美育的重要一环,由于现实需要,音乐课程课时的增加难以实现。只能通过教师的基本普及、学生自主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全面的音乐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置音乐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兴趣通往音乐学习。例如,《我心依旧》歌曲的欣赏中,教师应让学生交流感受,有的学生只能感受其中的温柔、细腻,而有的却能感觉到一丝悲伤,结合不同的体会进行拓展,告诉学生《我心依旧》的背景故事是恋人的天人相隔,是悲伤的爱情故事,促使学生关注歌曲背后内涵,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启发创造。
(3)注重课程实践,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作为课程开展主体,理应发挥主体作用,创新教学模式,摒弃一味的讲授模式,讲究讲授、参与、运用多方面结合。备课期间做好课程设计,包括课前准备、渲染;课中调动参与、激发兴趣;课后的总结、促进素养全面提高。例如,上课前播放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可以选择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马上吸引学生注意。上课时,以播放的歌曲为例,提问该歌曲的特点、音乐结构等。课中仍以课本教学为主,但需要增加互动,如学生参与游戏、与教师互动等。教师需要发挥教育智慧,鼓励学生参与,利用各式情景故事等引入话题,及时设下悬念和疑问,提高学生自主思考意识。
音乐是听、感受和表达的艺术。音乐素养的培养需要训练学生的乐感,使感官系统发挥最大作用。作为听觉艺术,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便利,搜集优秀的流行音乐,通过课堂播放或课后推荐等形式,让学生讨论歌曲风格、结构等。受到音乐环境熏陶,学生自然而然地爱音乐、听音乐,便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
3.总结
音乐世界的美妙应该被所有孩子感受。而音乐教育发展的主要力量仍在于教师,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在该年龄段仍缺乏主动性、自觉性,教师有责任带领他们打开音乐的大门,感受音乐艺术的美,从而开启创造的艺术。
参考文献
[1]王惠.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创新研究[J].新课程(中),2019(2).
[2]张晓燕.基于核心素养下中学音乐教育对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J].北方音乐,2017(37):144.
[3]张琳.核心素养下初中音乐有效课堂的构建[J].黑河教育,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