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红色文化培育青少年学生价值观
2019-09-10秦琳,胡恒钊
秦琳,胡恒钊
摘 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宝贵财富。当前,由于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出现了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道德素质逐渐下滑、价值观遭到侵蚀的普遍现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红色文化应在塑造青少年学生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学校教育需要联合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合力,将红色文化教育与学生的思想动态、具体实践以及政治引导相结合,以促使红色文化精神转化为青少年学生的自觉行动。
关键词:红色文化;青少年学生;价值观念;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36-0047-07
红色文化是中國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革命、改革和建设中,不断创造、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一种有别于其他传统文化的特殊文化形式,是在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精神食粮,其所蕴含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是青少年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宝贵资源。通过精神文化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格及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制度文化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通过物质文化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在革命遗址、遗迹中加深对红色文化的深刻感知、深入理解,促使青少年学生以革命先辈为楷模,自觉规范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教育者要利用好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引领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解读
红色文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引领下,由党和人民群众长期密切联系、共同创造出来的一种富有政治色彩的文化,是一种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文化形态,是一种民族精神与革命精神相交织的精神力量。它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形式,有精神文化、物态文化、制度文化之分。
(一)红色文化之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红色文化的内核,在整个红色文化内容体系中处于统领全局的重要地位。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各个历史时期和各个阶段的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十分丰富的精神内涵,主要包括:不畏艰险的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井冈山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两弹一星精神”,助人为乐、克己奉公的“雷锋精神”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红色文化的内涵也越加丰富和充实。例如,“红歌”原本是指基于革命战争和革命传统文化等题材而创作的歌曲,但新时代的“红歌”还包括那些能够体现催人奋进、顽强拼搏之精神品格的歌曲。在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少年学生应该继续发扬这种红色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的讲话上所提到的,“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了哪一步,也不论我们取得多大的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学生应该结合自身实际,一方面要发扬坚定理想、坚守信念的奋斗精神,另一方面要发扬刻苦学习的“钉钉子精神”,从而有助于自身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红色文化之制度文化
红色文化之制度文化指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原则、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各个领域的问题时所建立起来的制度架构及其背后的文化支撑,它具体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等多领域的制度文化。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红色文化制度最主要的表现。而一些具体的决议、方针及政策则是相关制度文化的具体表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红色文化之物态文化
红色文化之物态文化是指一种具体的物质文化形态,它是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主要表现为:革命英雄人物、组织或机构所遗留下来的遗址、遗迹,以及体现革命思想的小说、文章、歌曲等文化作品。这些历史遗址、遗迹及其他文化作品,充分见证了革命英雄人物奋力拼搏的顽强斗争精神,详细记录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坚定意志品格,为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教育资源。
二、红色文化对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功能
红色文化既是传统文化中的先进代表,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同时,它也是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宝贵资源。因此,学校要大力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挥红色文化在培育“四有新人”中的作用,为学生价值观培育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有利于指引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促进人们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物质主义、功利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潮。这些错误的思想观念,将给青少年的价值观带来许多不良影响。而红色文化精髓所包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不仅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端正人生态度、明确人生目标、找准自身定位,还可以促使青少年学生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帮助其树立符合主流价值体系的正确价值观。
(二)有利于丰富青少年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形式
红色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由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文化。学校教育利用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形式,而且还能提升价值观教育的效果。比如,百折不挠、谦虚谨慎、不畏艰险的红色精神以及直观的革命遗址、革命文学作品和革命红歌,将会给青少年学生带去视觉上的强烈冲击、情感上的熏染和精神上的共鸣,促使青少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高度的认同。
(三)有利于突出青少年学生价值观教育成果的实效性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红色文化因其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逐渐成为了青少年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重要资源。一些学校纷纷利用身边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帮助青少年学生了解革命史实,促使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与红色精神产生思想碰撞。此外,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不仅有助于青少年学生更加深入地解读红色精神,而且也会促使青少年以革命先辈为楷模,自觉规范将来的学习和生活。
三、运用红色文化培育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现实困境
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思想多元化,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变得更加复杂,人们在价值选择、思想状况等方面面临各种诱惑。在这种环境下,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会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阻力,主要表现为学生自身对红色文化缺乏有效认同、其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红色文化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滞后以及未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青少年学生对红色文化缺乏有效认同
经过几十年的积淀,红色文化业不仅已融入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政治方向和核心内容。青少年学生将来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骨干力量,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建设者和核心群体,他们理应积极学习、继承及弘扬红色文化。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富裕,不少青少年學生开始认为,革命时期的红色文化已经不符合这个时代的需要,因而拒绝弘扬诸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时期的红色精神。所以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不断涌现出社会责任感下降、艰苦奋斗精神淡化、个人主义盛行等不良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一,青少年学生的认知态度、情感归属、心理状态方面尚未成熟;二,由于种种因素而导致青少年学生未能深刻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进而从内心对红色文化产生排斥感;三,多元价值观的盛行、功利主义的冲击、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等严重削弱了青少年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效果,最终影响其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二)红色文化教育内容相对陈旧、形式单一
学校既是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摇篮,是为其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基本场所,同时也是他们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目前,尽管许多学校都纷纷开展了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但是不少学校还是偏重于课堂教学,忽略了实践教学。具体表现为,一些授课教师往往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缺乏将红色精神宣讲与相关人物事迹联系起来,从而导致红色文化教育显得空洞、缺乏吸引力。还有部分学校虽然也会组织学生参观红色纪念遗址、革命根据地,或者组织学生观看革命英雄人物红色影片,但是之后就不了了之,未能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这主要是因为:一是不少学校偏重知识的传授,而对青少年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未能足够重视。二是人员和经费投入缺乏保障。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要采取多样化形式,需有相应的人员和经费作为坚实后盾。然而实际上,不少学校由于自身财力有限、相关部门和单位对此也缺乏专项财政支出,使得青少年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缺乏足够的人员和资金支持。因此,在红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往往沿袭传统方式,难以推陈出新。由此可见,教育形式的陈旧和老套使得红色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未能激发其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最终削弱了红色文化的教育效果。
(三)红色文化培育缺乏良好的社会氛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思潮和观念相互交流和碰撞,与此同时,也滋生出了市场混乱、道德沦丧、不良舆论舆情等社会现象,并通过高度发达的自媒体肆意传播、放大和扩散,致使不良舆论逐渐发酵,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青少年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之所以会形成这种不良的社会氛围,主要是因为:一是法纪不严,市场秩序和社会环境混乱;二是政府未对自媒体信息的发布进行有效监管,致使一些谣言、虚假信息等自媒体乱像严重损害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三是传统道德体系遭到破坏以及拜金主义的盛行,使人们普遍缺乏道德信仰,进而造成青少年学生的红色文化培育缺乏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青少年学生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当下,一些青少年学生无法完全抵制一些不良诱惑。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学生年龄尚浅、思想眼界还不够开阔,致使他们在面对一些选择时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蛊惑,因而无法甄别事物的好坏,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让不良信息有了可乘之机,侵蚀了他们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所以,面对各种不良信息的侵蚀和蛊惑,需要青少年学生通过接受“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等红色文化教育,践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形成优秀的精神品格。
四、运用红色文化培育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全球化的日渐普及,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树立正面临着种种困境与新的挑战。从内在制约因素来讲,青少年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弱化及自身理想信念动摇;从外在影响因素来讲,教育内容的陈旧、教育方式的单一及良好社会氛围的缺乏等都对青少年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带来严重影响。为此,教育者需对内在制约因素和外在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可尝试按照以下三个原则培养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与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相结合
经验说明,要做好思想宣传工作,在明确宗旨和把握正确方向的前提下,还需要深入了解人们的思想和心理,同时要讲究方式方法。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么就需要贯彻并落实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和工作方法。同样,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也要深入青少年学生群体,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而后才能对之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通过深入接触青少年学生群体,可以及时发现并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困惑,使之回归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及时了解和掌握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动态,不仅是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其他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核心任务,而且也应是学校各个部门齐抓共管的中心工作。只有形成一种红色文化教育的校园氛围,学校各单位、各部门才能够加以重视,只有密切关注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二)坚持理论灌输与亲身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行动是紧密相连的,理论指导行动,行动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资源,两者不可偏废。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学习和领会红色文化的理论内涵,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价值观要转化为行动,还需要在实践中得以进行,因此要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践行红色事迹、发扬红色精神。同时,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正确与否,也还得经受实践的检验。学校要教育学生坚持言行并重,在学习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的同时,自觉将革命英雄人物的品格及精神作为自己生活上、学习上的榜样,进而在行动上表现出来。“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可见,在开展青少年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应将引导青少年学生对红色文化内涵的理解与践行红色文化先进事迹的行为结合起来,以促进青少年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坚持思想疏通与政治引导相结合
坚持思想疏通与政治引导相结合,不仅符合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规律,同时也是受当前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形势所迫。“疏通与引导两者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了疏通,引导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疏通,没有引导,各种错误思想就会放任自流。”当前,网络自媒体十分发达,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思潮层出不穷,其中固然有能给人提供正能量的理论或思潮,但也不乏一些蛊惑人心、极具诱惑的歪理邪说。因此,要抢占青少年学生这块重要的思想阵地,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思想上的困惑和理论上的难题,还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政治引导,将学生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上来。事实上,坚持思想疏通和政治引导相结合,不仅能有效防止有害思潮对青少年学生思想的侵蚀,还能提升学生的理论层次和思想站位,增强学生自觉抵御不良思潮的能力。
五、运用红色文化培育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路径探索
人的价值观不是孤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综合作用下养成的。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教育需形成有机整体,三者既要密不可分,又要相互影响和制约,从而形成合力对个体的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家庭教育是实现红色文化教育目标的坚实基石;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和拓展,是学生系统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社会教育则为青少年学生接受红色文化教育保驾护航,是其价值观形成的社会场域。运用红色文化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就必须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全面统筹起来,从而更好地促进红色文化对当代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培育。
(一)家庭教育:红色文化教育的坚实基石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彼此之间的相互教育,多数指的就是父母或者长辈对晚辈的教育。”由于幼年时期是个体性格、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个体在早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基础阶段,对其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应将家庭教育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只有家庭教育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后的教育过程才会更加顺利。不仅如此,家庭教育的好坏,还最终会影响到个体的成长,进而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古人曾说:“苟家人之正,则天下之无邪。”也就是说,只有家庭和睦、国家才能祥和安定,这句话揭示出家庭教育对治理国家所起的重要作用。然而,社会上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倾向,大多数家长更为关心的是子女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其进行价值观教育,从而致使一些青少年学生的行为不端、道德下滑及价值观扭曲未能得到及时纠正。为了扭转这种形势,作为红色文化教育的基础环节,家长应该担负起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角色,以“无私奉献”为核心的雷锋精神、“艰苦奋斗、勇往直前”为核心的长征精神等对子女进行红色文化教育,不断提升其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作为子女的启蒙老师,家长应该带头做好榜样、通过自身言行感染和教育孩子,让孩子从小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例如,2011年,时任邯山小学的校外辅导员段荣山在家中成立了青少年红色文化家庭传播站,去参观的学生们普遍能感受到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二是要采取叙事方式讲述革命故事。由于在启蒙时期,孩子尚年幼,并不适宜向其灌输许多革命大道理,而应向他们多讲述一些革命史实、革命英雄人物等,让孩子从生动的故事情节中认识道理、受到启发和教育。三是要注重培养红色意志品质。家长可以采取一些孩子喜欢的方式方法,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其辨别真、善、美的能力。
(二)学校教育: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
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并通过这些教育促使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政治观点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它包括观念教育和活动教育两种形式。其中,观念教育是对一些思想、理论进行灌输的教育,主要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体现国家和社会方针、政策的理论;而活动教育则是指在教育者的组织、指导和帮助下,让受教育者参与一定的实践活动、社会活动,从而规范受教育者的言行举止,提高受教育者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活动。通过学校教育这个主阵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就是要向青少年学生阐述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宣扬红色文化的刻苦精神,从而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观念教育和活动教育密不可分,观念教育是活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活动教育是观念教育的目的和归宿。通过学校这个平台,观念教育和活动教育能够实现有机互补与契合,从而体现学校教育作为红色文化教育主阵地的集中优势。
为了充分利用好学校教育这个平台,提高青少年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学校教育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应尊重青少年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地位,即人的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的活动的地位和特性。红色文化培育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教育者向青少年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是一个奠定理论基础的过程,而最重要的过程是学生自觉、主动地将红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精神外化于行的过程。此外,青少年学生作为一个有着完整独立人格的精神个体,教育者无法将硬生生的理论和精神塞到学生的头脑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少年学生对利益、目标的追求以及思想观念的转变日趋多样化,同时对生活的理解和事物的看法也日益多样化。因此,这就需要教育者充分尊重青少年学生的主体性,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选择,提高他们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从而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二是应赋予红色文化时代性。2016年2月,习近平在视察江西时对井冈山精神做出了新的阐释、赋予了新的内涵,并提出要紧扣时代精神,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光芒。教育者作为向青少年学生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群体,在向青少年学生宣传红色文化的内涵或者红色精神时,首先要深入解读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精神实质,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告诉青少年学生如何做好一名弘扬红色精神的继承者。目前,我国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红色文化的内涵已经变得丰富、充实,因此,教育者应该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社会条件、实践要求、身边的榜样向青少年学生讲述红色文化内涵,这样更容易促进学生与红色文化之间强烈的情感碰撞,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三是应强化教育途径的渗透性。教育途径是指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获得发展的渠道、方式的总称。课堂教学作为青少年学生价值观教育最基本的途径,不仅要把红色文化融入到青少年学生的各科课程中去,也要把红色文化渗入到青少年学生的通识课程中去,让青少年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红色文化。
实践教学作为青少年学生价值观教育最重要的途径,学校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影剧、参加红色演讲等,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习英雄人物的优秀精神品格,促使青少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上的感染和精神上的洗礼,以自觉践行正确的价值观。综上,将红色文化内涵融入到青少年学生的生活实际、各科课程中去,形成一种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式的价值观培育工作,可大幅度拓宽青少年学生价值观培育的途径,增强其实效性。
(三)社会教育:红色文化教育的环境氛围
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社会环境指我们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治环境、文化环境等因素,它对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多元化的普及,社会上产生的一些腐朽思想观念、扭曲价值取向对青少年学生价值观培育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和威胁。因此,只有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才能促进对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培育。
要营造一个和谐、正气、美丽的社会环境氛围,就要做到:一是相关机构或组织要发挥好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充分发展并利用好红色文化产业,为青少年学生价值观培育提供更多更好的红色文化服务、红色文化产品,比如:举办红色公益音乐演奏会、开展红色夏令营活动、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在红色文化氛围里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和行动上的共存;二是政府应该对社会上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风气和舆论进行坚决打击和镇压,对一些屡教不改、从事危害社会和扰乱公共社会秩序的自媒体从严查处、绝不姑息,为青少年学生的红色文化培育构建一个体制健全、风清气正、氛围和谐的社会环境,以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实践中磨练意志;三是利用融媒体的优势和特点构建一个浓厚的红色文化环境氛围。融媒体是指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作为融媒体构成部分的自媒体公众号、网络直播、小视频、APP、微信公众号等各种传播载体和平台已经相继成为了红色文化宣传的途径。比如:学习强国APP,人们不仅可以通过它了解国家最新的政策、理论、观点,同时还可以透过“国家记忆”来了解革命战争时期更多的红色文化、红色精神、革命英雄人物,帮助人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同时,融媒体打破了红色文化资源有限和红色文化宣传不足的缺陷,打造了一个无论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能感受到红色文化教育的环境氛围。因此,加强融媒体建设与红色文化内涵宣传、红色文化精神弘扬相结合,不仅有利于构建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更有利于营造浓郁的红色文化气息氛围,进而为青少年学生的红色文化培育、价值观教育保驾护航。
将红色文化与青少年学生价值观培育相融合,要求我们在巩固家庭教育的基础上,突出社会教育的价值和加强学校教育的功能。同时,还需坚持把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与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相结合、坚持理论灌输与亲身践行相结合、坚持思想疏通与政治引导相结合。带领学生重温红色经典、感悟红色情怀、体验红色之旅、创新红色育人,发挥红色文化教育教化和价值引导的功能,可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为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
[2]邓显超,邓海霞.十年来国内红色文化概念研究述评[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6,(1).
[3]习近平.在北京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5-2.
[4]雷 莉.湖北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8.
[5]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人民网,http://www.china.com.cn/guoqing/xijinping/2015-10/15/content_40390597.html,2014-10-15.
[6]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9]顧明元.教育大辞典第一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10]韩塑瑶.增强现实技术对人类主体性的挑战及应对[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