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骨瓣开颅和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

2019-09-10方小丽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19年12期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

方小丽

摘要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大骨瓣开颅和小骨窗开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诊治的33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大骨瓣开颅术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小骨窗开颅组比大骨瓣开颅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再出血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出血量超过50ml的患者实施大骨瓣开颅患者病死率明显比小骨窗开颅组患者低,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不同骨瓣开颅术治疗各有优势,通过结合出血量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选择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治疗的成功率。

关键词:大骨瓣开颅;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

高血压脑出血(HCH)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尽早将血肿清除缓解压迫能够有效提升脑出血质量的生存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诊治的33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诊治的33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216例为男性,120例为女性;年龄在31~71岁之间,平均为(48.2±2.6)岁;36例意识清醒,112例嗜睡,88例为昏睡或者朦胧,80例昏迷;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72例在3~6分,264例在7~15分;经过CT诊断:28例脑叶出血,308例为脑深部出血;将其均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对比分析(P>0.05)。

1.2入选标准  (1)年龄在30~70岁;(2)通过头颅CT证实为脑深部及脑叶出血;(3)出血量超过25ml;(4)发病到手术时间不超过6h。

1.3排除标准  (1)小脑、脑干出血及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2)出血为动静脉畸形、动脉瘤、肿瘤卒中导致;(3)术前检查或者既往病史说明存在重要的脏器功能不全;(4)发病到手术时间超过6h。

1.4手术方法

1.4.1大骨瓣开颅  实施标准骨瓣开颅,骨瓣超过9cmx10cm,瓣形将硬脑膜切开,皮层到达血肿控,在直视下将血肿清除,防止1引流管后缝合悬吊硬膜后血腫腔,假如脑肿胀明显好转,则继续切除颞极,同时将骨瓣移除,关闭颅腔。

1.4.2小骨窗开颅  依据头颅CT提示选择血肿的最大层面做一5cm的长直切口,钻孔后将其扩大为直径3cm的骨窗,经过穿刺证实血肿部位后抽出少量液体,十字切口切开硬膜,皮层后直视下轻柔将血肿吸除,不可去除吸附在脑实质的血痂,当遇到出血点应给予止血操作,将血肿清除后反复用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表明无新鲜出血后即放置引流管关闭颅腔。

1.5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5.0系统软件,用X²检验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文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小骨窗开颅组比大骨瓣开颅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再出血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出血量超过50ml的患者实施大骨瓣开颅患者病死率明显比小骨窗开颅组患者低,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血压可导致全身各个器官血管出现病理性变化,以脑内穿动脉的关闭局灶出血、玻璃样变性、坏死为主要特征,降低血管壁的强度。当患者劳累、情绪激动以及用力等诱因作用下,导致血压升高,引起血管破裂,东芝脑内出血,最常见的部位为基底节区,是因大脑中动脉的豆纹动脉管壁内弹力纤维断裂,引起动脉瘤破裂。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主要原因是继发脑水肿、血肿形成、软化坏死以及脑组织受压等导致的病理改变。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及时清除血肿,能够减少继发的脑水肿、降低颅压及防止脑组织受压坏死及再出血等。现今,主要建议实施早期手术治疗,因这一时期神经元损害仍未可逆性等,假如及时解除压迫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定向穿刺引流术、小骨窗开颅及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这三种手术方法优缺点各异,怎样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是神经外科医生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小骨窗开颅组比大骨瓣开颅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再出血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出血量超过50ml的患者实施大骨瓣开颅患者病死率明显比小骨窗开颅组患者低,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小骨窗开颅不但有大骨瓣开颅术野清晰,快速止血以及彻底清除血肿等优势,而且还能够降低对脑组织造成的损伤,因而手术是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而且能够及时有效的清除血肿,降低神经损害程度。因而,对于发病不超过6h,血量不大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选择小骨窗开颅手术。

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不同骨瓣开颅术治疗各有优势,通过结合出血量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选择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治疗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振仁.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微创手术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4(01):145-146

[2]朱恩锋,武贵旭,乔俊,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分析及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28(35):102-103

[3]周华海,陈卫民,汪方正,等.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36(89):976-977

[4]朱景雷.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24(47):572-573

[5]王大伟.浅析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48(83):541-542

猜你喜欢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小骨窗开颅和穿刺引流清除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疗效比较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