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课中“灌输性”与“启发性”统合发展的策略探究

2019-09-10霍惠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42期
关键词:启发性思维导图

霍惠玲

【摘要】中学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学生头脑的灵魂课程。新时代思政课不仅要正确认识“灌输性”,也要注重“启发性”。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通过思维导图改变传统意义上的“灌输性”,更好地与“启发性”教学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思政教师在价值引领与学生自主构建相统一,落实思政课“灌输性”与“启发性”的统合发展。

【关键词】中学思政课;思维导图;灌输性;启发性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具体提出八个“相統一”,其中,思政课要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这为新时代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提高思政课质量水平明确了重要指向和基本遵循。笔者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精神,在思政课教学中通过借力思维导图,促进思政课“灌输性”与“启发性”的统合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关于“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的认识

(一)“灌输性”与“填鸭式”的本质区别

“灌输”就是通过正面的教育,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以达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支配人们行为的目的。中学生生活经验少,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了解不多,而这些理论不会自发地在中学生的头脑中产生,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灌输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帮助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价值导向。这里所说的“灌输性”是思政课教育立场上的“灌输性”,不等于教学方法上的“硬灌输”,我们必须摒弃那种强制性的“填鸭式”或“教条化”的教育方法,而要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和心理发展规律,讲求灌输的方法,让思想政治理论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灌输性”与“启发性”的有机统合

思政课教学既要遵循意识形态灌输的规律,也要遵从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既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也要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在新课改教学实践中,要防止“填鸭式”灌输教育;要有针对性地因人而异开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注重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理论内化能力和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使思政理论如春雨润物,潜移默化进入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构过程。因此,“灌输”为“启发”提供了方向,奠定了学生掌握思政理论的基础;而“启发”能够实现“灌输”内容与学生实践的有机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思政课的实践性、时效性、针对性,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二、思维导图在思政课中的教学意蕴

(一)思维导图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启发思维的实用性工具,其简明的文字,丰富的图形能够刺激人的大脑,给人直观强烈的印象、色彩与线条;各个分支的延续是知识网络的构建,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在新课改过程中,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方式构建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的图形、色彩、线条丰富教学内容,可以起到如下作用: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枯燥的政治课堂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对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思维导图助力“启发性”教学

启发性教学能使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启发式教学过程的开展与思维导图密切相关,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它具有发散性、可视化、形象生动的特点,能将我们的思维用图表达出来。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有效促进启发性教学。

三、“灌输性”与“启发性”统合发展的策略

(一)借力思维导图,促使思政课“灌输性”教学内容具象化

思维导图具有可视化、形象生动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更好呈现思政课的科学理论,打破以往照本宣科现象,在构图中使用一些关键词、图像呈现知识点之间的层级关系,让学生一目了然,提高其思政课学习的兴趣。如,在讲授“监督权”含义时,书本表述是“监督权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为了更清晰地表现含义中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笔者通过构建思维导图,让学生明确了两者的地位,这样一来,既形象又深刻地把“监督权”“灌输”给学生,也使学生更乐意接受,并且通过“图”来加强对党政方针理论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思维具象化(如图1)。

图1:监督权含义的理解

(二)借助维导图,启发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由于政治教材过于抽象,学生难于理解的现象,这时教师就要借助思维导图启发学生。教师可以根据思维导图发散性的特点,把教学内容和过程呈现出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准确理解和运用。如,在讲授“党依法执政”知识点,书本虚框中有一段文字“党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这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由于学生对国家上层建筑了解不多,常常被困惑,这里涉及到人大与共产党的关系,共产党为什么要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法定程序是什么?共产党提出的路线方针不就是国家意志吗?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通过“图”来说明人大、共产党、政府、法院检察院、监察委员会的关系,突出理解共产党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共产党领导人大的同时,必须接受人大的监督(如图2)。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就会豁然开朗。

图2:党依法执政的理解

(三)构建思维导图,推进“灌输性”与“启发性”统合化

思政课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价值引导,教师按照教学的价值目标,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和教学方法主导教学过程。学生的自主建构是以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情感方式主动参与其中的自主建构过程。教师的价值引领会唤醒学生的内在动机,促使学生建构起自身新的思维框架和情感图式。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理清知识结构,笔者在《文化生活》第九和第十课教学中构建了思维导图,让学生清晰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从国家、个人两个不同层面去做,使学生从整体上对两课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区分,特别是在第十课教学中,凸显教师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的引领作用。为了更好地落实价值目标,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构建了树状的思维导图,最终使教学达到了“灌输性”与“启发性”统合化发展的目的(如图3)。

图3:新时代新人培养路径

思政课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学生头脑的灵魂课程,承担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科学思想基础的职责和使命。新时代思政教师要坚持“灌输性”与“启发性”的有机统一,切实推动和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

[注:本文系2019年广州市“百个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065)]

参考文献:

[1]冯秀军,咸晓红.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J].理论教育导刊,2019(07).

[2]冯春华.新时代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的思考——以灌输与启发一体化的对分课堂为例[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9(02).

猜你喜欢

启发性思维导图
有效提问,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探究
摭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