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播撒心中的爱

2019-09-10钟先华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3期
关键词:润物无声

钟先华

摘要:爱是纯洁、温暖的,也是无限、不朽的。每个人都拥有爱,也都是在爱的关怀下成长。小学阶段的孩子更需要爱,因为他们年龄小,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弱。但是同时,他们接受能力强,善于模仿,所以只要我们老师能关注孩子,正确地引导孩子,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就能让他们乐学、爱学、会学,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播撒阳光 润物无声 热爱教育

引言

“要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法国作家罗曼说过的这句话,时刻鞭策着我。这句话不仅告诉我,教师的举止言行、思想情感在学生的成长中如同无声的路标,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更告诉我,要想让自己走进学生心中,首先得让阳光照在他们身上,暖在他们心中。于是,在语文教学中,“播撒阳光”成了我的职业追求。

一、师德之光

师行榜样工作近三十余载,我深深地感到物质生活虽然清贫,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眸,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一张张可爱稚嫩的笑脸,不由得让人精神振奋,感觉生命在这振奋中得到升华,终而丢不下踏上讲台那一刻的承诺,离不开那些明媚的花朵。我深知,那点点滴滴的师德之光,点缀着平凡的教师岗位,起到“润物无声”的特殊功效。课堂上我总是激情昂扬,声调抑揚顿挫,尽显不同,想方设法吸引孩子的眼神,那眼神中是激动、敬佩与崇敬。《小池塘》一课,我直接将课堂拉进自然,在瑶海公园里,我指着这本活课本,和学生边玩边谈,将文本与自然融为了一体,更适时把握机会,展示自己风采,或高歌,或载舞,或和孩子们一起游戏。这是一节精彩的语文课,也是一节有趣的游戏课,更是一节师生同乐的互动课。教师成了学生的知心朋友,用心在教授学法,用爱在传播知识。

二、涓涓细流,汇成大海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率先垂范,时时事事以身作则,这样怎不会让学生耳闻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呢?每天我早早来到教室,迎接着孩子们无邪的笑靥;陪着孩子们晨读,诵出对语文的执着的爱;及时投去关爱的目光,如同汇去爱的甘泉,给予他们理解,给予他们力量;适时展示自我,传递着学习无止境的信息;开展一次次语文活动,诉说着合作、探究的意义……“马郢村”一日游期间,师生在共同植树、烤地瓜、授花粉、做元宵、磨豆浆、骑黄牛等活动中,充分体验到许多人生的第一次,学生更在过程中感受到教师的爱无处不在,体验着合作的非凡意义,也为语文积累增添了一笔厚重的财富。“包饺子”活动中,同学们品尝着挫折的滋味、成功的喜悦……正是这些涓涓细流,轻轻流经孩子们的心灵,最后凝聚成一股力量。而每当此时,看到孩子们健康、阳光的笑脸,我的内心又何尝不是慰藉无限。真是“细流凝聚成大海啊”!

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教师的职业是平凡的,清贫的,辛苦的。但是,快乐的笑容总是时刻挂在我的脸上。我甘愿化作一缕和煦的春风,吹拂着孩子们天真的脸面;我甘愿化作一阵细雨,浇灌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日记中,只言片语的点评,却教给了孩子们做人的真谛;那圈圈点点的笔迹,生动地告诫着孩子们,要懂得端正态度、认真负责的道理。孩子们在日记中写道:“长大了我也要做钟老师一样的老师,因为我可以让我的学生学有所获。”是的,“学有所获”才是我们教师应该追寻的。捕捉每一个教育契机,如春雨、似轻风,悄然走进孩子的心田。麒麒是一个调皮的男孩,我行我素,自控力极差。无论谁坐在他前后,总会被他欺负。一次语文课上,当我们大家都沉浸在与文本对话中的时候,他竟悄悄拿把剪刀,减去了前面同学的头发……于是,教室顿时炸开了锅;作文课上,同学们正静静地漫步在自己的作文思绪中,突然教室里又“哇”的一声大哭,打破了刚才的那份和谐,原来麒麒同桌的毛领早变成了秃领……一次次家长的控诉,让老师很是头疼。但那次的倾心交谈过后,他彻底变了。那次放学后,我请他到家里做客,一路上我努力走进他的内心。烧烤桌前,他迟迟不开动,原因是老师辛苦了一天,他要让老师吃。边吃边聊中,他道出了他的苦恼,不能自控的他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因为他也想做一个好孩子。第二天,我上了一节语文课,讨论“不让一个掉队”,同学们说出了许多方法,并形成了监督帮扶小组,麒麒第一次流泪了。当触碰到心灵的柔软,哪怕是顽石也会被感化。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有爱,就会开花、结果,即便是一次小小的活动。探望生病的孩子,通过日记我知道了孩子们懂得关心别人;外出踏青,孩子们在作文中写到环保的重要性,明白了自己的家乡需要大家共同保护;课间活动,我们一起游戏,一起欢乐,孩子们积累了无数的素材;图书角里,孩子们饱尝劳动的快乐,学习的幸福……是啊,只要用心,播撒满满的爱心,就会“润物细无声”。

四、师爱无限,滋润心田

师爱如细雨一般滋润孩子们那幼小的心田;师爱如阳光一般温暖着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师爱如明灯一般照亮着孩子们前进的道路。多年的教育经历,让我懂得了教育是爱的教育,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母爱有时出现偏袒,友爱经常需要回报。只有师爱,她是严与爱的结合。我班中有一个脑瘫儿,我们共同度过了整整四年。在一个普通学校中,他显得极为特别:生活不能自理,行动极为不便,父母离异,和爷爷奶奶生活。爱,对于他来说意义非凡。而此时,我便倾注了我全部的爱:开小灶,希望他能多学点;找他谈话,希望能以励志故事鼓励他;学校里,我的目光总不停地追随着他。因为他行动有障碍,所以我呼吁全班同学帮助他,关心他,自己更是如此。几年来,我为他常常往返于医院和学校中。那天我们都流泪了:三年级的他头摔了个大包,歪歪扭扭地来到我的办公室,我心疼地为他涂抹药物,轻轻地抚摸着那受伤的额头,问他疼不疼。这时,只见懂事的他摇摇手,眼睛湿润了,而我也伤感地落泪了。缺少关爱的孩子,常常上午因为生病我送他回家,下午他又会准时出现在教室,七八十岁的奶奶似乎认为只有送孩子到学校,才是为孩子好。看着因为头破失血而脸色蜡黄的孩子,我努力和家长沟通。我深知,这个孩子最需要什么。我多么希望我和家长能共同在这个残缺的躯体上播种健康的灵魂啊!

五、热爱教育,无怨无悔

有时,我会急躁,那是因为孩子们的学习退步了;我会失态,那是因为他们总是“屡教不改”;我会埋怨,那是因为他们顽皮过度;我会懊恼,那是因为家长不能予以理解……但无论什么时候,强烈的责任感总会提醒我:老师的责任是什么?是循循善诱,是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我的职责就是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写一本最美的书。于是,我真诚地拥抱每一个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会不时假设:如果他们是我的孩子或者我是这些孩子。这样一来,我便对孩子多了些许尊重、少了许多指责,多了些许宽容、少了许多埋怨;对家长多了些许沟通,少了许多懊恼。换位思考,让教育多了条捷径,多了份宽容,多了些理解。也因此,我更爱我的学生,更爱语文教学!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也许是许多教育工作者的真实写照。既然当初选择了这个职业,如今就应当无怨无悔。我会在我有限的生命让我的教育事业常青。我的生命将在我的学生身上延续,我的价值将在我的学生身上体现。我无悔于我的生命、我的选择。在这三尺圣洁的讲台上,阅历春秋,不断耕耘,我将继续用我全心的爱去融化学生心灵久积的“坚冰”,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换取学生明天的辉煌!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润物无声
马则中
马启雄
刘作平
让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润物无声”的高中生思想教育方法略谈
让德育“润物无声”
润物无声,促学生健康成长
将德育“润物无声”地融合于音乐课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