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教学在中职农学专业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2019-09-10殷正华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3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信息化

殷正华

摘要:在信息化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信息技术手段已经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成为新的亮点。本文以“植物的茎”课堂教学为例,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针对中职生的特点,就如何将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到具体教学设计中做了介绍,希望能为中职课程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 教学设计 植物的茎 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教学手段已经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成功的应用,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能生动形象地模拟事件发生的过程,使一些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让原本呆板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虽然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但他们对手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并不陌生,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植物生产与环境》是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教学内容虽为植物生产方面的常识性知识,但是涵盖范围广,对中职学生而言,看起来简单,但实际却很难识记,更难以达到理解和运用的水平,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以该教材单元二植物生长发育中任务三“植物的茎”的内容为例,对其信息化课程教学设计进行介绍。

一、设计依据

1.教材分析

《植物生产与环境》是农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而植物体的结构又是该课程的基础内容,前面一节内容是介绍植物的根,本节内容介绍植物的茎,后面的内容介绍植物的叶,根、茎、叶是植物的三大营养器官,可见本节内容在前后知识连接上的重要性。为此,我将本节的重点内容列为植物茎的形态和生长方式,而将茎的初生结构列为难点,要求学生能认识植物茎的形态,掌握茎的生长方式,能正确绘出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初生结构简图。

2.学情分析

授课的学生是职高一年级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的学生,他们大多是农村孩子,虽然见过植物的茎,并且已经学过了单元一的内容,对于植物的生长、细胞结构、组织的类型有一定了解。这对学习本节内容有一定帮助,但要想很容易地掌握茎的内容,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茎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平时我们看见的只是茎的外部。

另外,中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自控力不强,上课时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感兴趣,但他们喜欢玩手机,对新生事物有好奇心,喜欢轻松、开放、互动性强的课堂氛围。因此,在授课中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

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是我校自主开发的用来实现师生之间互动的电脑端和手机APP教学软件,其主要用途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①老师和学生互动教学。利用平台,师生就能够在课内外随时进行答疑讨论,通过发起在线提问和留言等方式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之中。②教学资源共享。教师通过平台分享各种教学资源,比如每次上课的课件,简短精致的微课视频,课外作业等。③实现信息化课堂教学管理。教师可通过平台对学生进行点名,实时查看签到情况,通过课堂活动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实时学习状态,并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跟踪,对学习成效进行评价,期末教师可以导出每位学生的学习表现评估报告,及时发送给每位同学。

二、教学策略

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让学生轻松地认识植物茎的形态,牢固地掌握茎的生长方式,能正确绘出植物茎的初生结构横切面简图,我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到全课程之中。为了便于让学生了解茎的形态,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对茎的结构难点内容,我采用将实验和多媒体演示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容易理解。同时,利用教学资源平台可以随时和学生进行互动,及时了解学生反馈的信息。

三、过程设计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阶段,在上一次课结束时我给同学们布置了分组任务,请一组同学采集一些植物的茎,一组同学在实训基地拍摄一些植物茎的视频,另一组同学利用手机搜索植物茎的形态的图片,将有代表性的图片传到QQ群空间里共享。同时,我要求学生登录我校自主开发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预习本次课程的内容,将疑难问题或建议提交给我,以便我修改、完善课程的教学设计。

2.教学过程

一开始,我以提问的方式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所学过的内容,然后引入新课内容——植物的茎,请每个同学认真观看群里的图片,同时将采集的茎发给每个同学,让同学们自己观察对比,通过对比,清除学习障碍,加深对茎的形态的了解。在观察茎的形态的同时,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用手机将观看的茎拍下来,保存在班级的云盘里面,随时都可以翻看,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同学们熟悉枝条节和节间的内容后,请他们一起欣赏几段由学生课前拍摄的茎的视频短片,然后认真观察它们的茎,并相互讨论回答这些视频里面的植物茎是否相同,为什么它们各自的生长状态不一样。引入茎的生长方式的概念,用PPT呈现茎的生长方式类型,比较它们之间结构的细微变化,用形象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记住它们的特点,达到正确区分茎的生长方式的目的。

重点讲解茎的结构难点内容,首先播放微课让学生初步了解茎的初生结构,化解难点;再用PPT课件,展示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模拟图,通过对不同类型作物茎的初生结构模拟图进行比较,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和特点,将平时同学们不能直接看到的细微结构展现在屏幕上,变想象为形象,最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变形象为直观,化解教学难点;请学生画出草图,将画好的草图用手机拍下来,传到群空间里面,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同学们完成对彼此的评价;最后,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之间的异同点,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和茎的初生结构之间的比较。

3.知识拓展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我留下了一个拓展提高练习让同学们在课后完成:双子叶植物的茎为什么会不断增粗?可以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网上学习等多种途径完成,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信息化知识的掌握能力,进一步巩固知识、拓展思维。

四、效果與反思

1.教学效果

通过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特别是利用手机APP查找相关的学习内容,改变了以前学生用手机聊天打游戏的状态,增加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再厌恶课堂;同时通过实验操作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精神。

2.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运用了学生平时喜欢用的QQ聊天工具,手机APP教学资源平台,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和PPT课件,采用了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完善了激励与评价方式。但在自主探究时有些学生存在探究不深入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解决。

结语

在中职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既是教学改革的一种途径,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本课程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多种符合教学实际需要的信息技术为支撑,利用多种不同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了良好的师生互动,充分发挥了学生个体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新时期,中职学校教师要意识到信息化技术对教学的重要性,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供给学生各种仿真学习和模拟学习的机会,提高同学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未来在社会上就业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王泗平.浅谈信息化在中职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6(33):21-22.

[2]李书标.信息化建设在中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7):299-300.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7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