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思维与兴趣培养的一致性
2019-09-10孙传华
孙传华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无论学习哪些知识,都要建立在兴趣之上。因此,新课改对小学数学的最新要求——保持数学思维与兴趣培养的一致性——就出现了。在兴趣和思维同样重要的局面下,只有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推进数学教学向前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与兴趣 培养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各科的学习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小学数学也一样,对于思维与兴趣,新课改要求保持二者的一致性,以保证小学数学教学高水平高质量发展。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如何才能让小学数学思维与兴趣培养保持一致性值得探究与思考。
一、启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死记硬背式”“被动解释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他们学习知识点复杂混乱的数学课程,他们需要主动地去接触和解决数学问题。因此,要摆脱传统学习模式,积极地向新型创新学习模式转变。
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探索欲
相信绝大部分的数学教师都会说同一句话:“数学课上的问题都来自对一个已定结论的质疑。”因此,教师需要在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努力引导、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讲解,从而不断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探索欲。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都对未知知识充满了好奇心,都想要进入未知领域里一探究竟。在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中,解析应用题“有一堆苹果,每筐装65千克,可以装80筐,现只有65个筐,要把所有的苹果都装上,平均每筐多装多少千克”时,学生们总共得出了两种算式:一是65×80÷65-65,二是65×(80-65)÷65。这时有几个学生提出疑问:“老师,为什么我用另一种算式80-65算出来也是同一个答案?”这时,教师应该继续引导学生的思维,而不是直接否定这个式子:“好像是有道理,但是你能说说你这样算的思路吗?如果说不出来,那大家今天下课后可以一起讨论一下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我们明天再讲解。”教师需要做的,是不断地牵引着学生的思路,让其产生去不断探索的动力,从而得出一个真实的答案。由此可见,勇敢质疑就是思维拓展的前提。
2.学以致用,实践创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若要真正掌握数学的知识理论,就必须将其放到实际生活中去应用。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创新过程也是思维得到拓展的重要过程。比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数学《统计》一课时,教师应该给学生布置课后统计任务,让学生们自行选择主题,可以是统计全校年级人数,也可以是统计同一年级各班的桌椅毁坏情况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有分工,互相配合。统计图形式可以是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也可以是横向复式统计图。最后开展一个班级分享会,让各小组进行实践心得和成果的分享,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学习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创设趣味情境——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1.创设故事性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讲故事不仅符合他们这个年龄段对未知知识和虚拟画面的好奇心理,也符合他们“要丰富自己的想象力”的现实需求。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故事性的情境,让学生走进自己所想象的世界中去。比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比多少》时,教师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奠定课堂基调:“同学们现在闭上眼,我来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森林之王——老虎召集大家来开一年一度的森林大会。在那天,所有的动物们都拿着自己精挑细选的礼物来到老虎的家里。第一个到的是猴子夫妇,他们两个人带来了20根香蕉,接着兔子爸爸带着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女儿来了,他们带来了50根胡萝卜……”教师大概讲完后,提问学生:“那么大家说说哪个小动物来的人数最多,哪个小动物带的东西最多。”故事可以让学生在脑海里想象出画面,对数字形成一个大体的概念,并且会深深印在学生们的脑海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2.创设操作性情境
对于已经具备思考能力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若要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就需要创设足够新颖和有趣的教学情境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后,学生会一心寻找解决方法,深刻理解所学内容,从而因情境教学而发现自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如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讲到《圆柱与圆锥》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制作圆锥与圆柱”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并将活动中所需要的工具,比如剪刀、纸板、胶水、笔、直尺等发放给各小组。教师在课前准备好自己制作的模型,并在活动前为学生简要介绍注意事項,然后让学生们先观察模型,再构思一下自己要如何制作,让其在制作过程中深思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这可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也可以让学生在操作的同时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创设游戏竞赛情境
对于活力满满的小学生来说,游戏竞赛是他们充分表现自己和树立自信的最佳时机。因此,当学生完全掌握了口算乘法时,可以进行“不能说的就拍手”游戏。教师首先为游戏定一个范围, 比如“3的倍数不能说”,然后让学生开始轮流说数,一遇到3的倍数就以拍手的形式过渡到下一位同学,拍错或者误说出了3的倍数就淘汰,继续由教师开启新的一轮,最终可以选出前三名颁发礼物以示鼓励。这种竞赛式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巩固了口算乘法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因为比赛,学生有了一个自我反思的机会,那些在中途遭遇淘汰的学生会意识到自己还没有真正掌握口算乘法的知识和技巧,那些平时自卑的学生会因自己在比赛压力下的良好表现而逐渐树立自信。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应始终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以实现思维与兴趣培养的一致性为终极目的。学生们在提出问题和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拓展思维,在各式各样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中培养自己的兴趣,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关键内容。思维和兴趣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只有始终保持二者在数学教学中的一致性,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才会真正推动数学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岩.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1):72.
[2]石辉.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兴趣与数学思维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8):83.
[3]钟修海.浅谈小学数学思维与兴趣培养的一致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8):55.
[4]俞佳.拨动兴趣之弦 绽放思维异彩——谈小学数学思维与兴趣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4):88.
责任编辑:黄大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