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情境——问题——探究”模式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2019-09-10武永飞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3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核心素养

武永飞

【摘要】  “情境——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以情境引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设置情境应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承担社会责任;联系抽象的生物学知识和生活实际,以问题驱动的形式,带领学生合作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最后整理知识碎片建立生物学概念模型,归纳遗传图谱的判断方法,培养生命观念,全面提升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伴性遗传 科学探究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3-135-02

高中生物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对于中学生课程来说,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世界、理解生命的本质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教育价值。“伴性遗传”,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在探究红绿色盲等人类遗传病的遗传规律时,锻炼了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1. 创设真实情境,培养核心素养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情境教学可以和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身边,科学来源于生活。

1.1 设置情境导入,提高学习兴趣

播放视频《色盲的世界是怎样的》,观看完之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人为什么会患色盲,色盲如何遗传?色盲能治疗吗?如何减少它的发病概率?用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色盲症的浓厚兴趣,正是按照“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思路,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属于科学探究的范畴,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并且提醒学生如果身边有色盲患者,严禁嘲笑他人,学会尊重别人的隐私,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红绿色盲不属于非常严重的遗传病,道尔顿是色盲,丝毫不影响他的科学研究,只是有些专业会受到限制,比如医生、飞行员等。

1.2 创设情境应用,承担社会责任

学完本节内容后,给出以下情境:小李(男)和小芳是一对新婚夫妇,小芳在 2 岁时就诊断为血友病患者,如果你是一名医生,他们就血友病的遗传情况向你进行遗传咨询,你建议他们最好是生男孩还是女孩?请说出你的理由?

以上真实情境能够引导学生理性思考,结合所学知识血友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能够写出小芳基因型XbXb ,小李的基因型XBY,进而推导他们所生小孩的可能基因型XbY或XBXb,给出建议是生女孩,男孩是患者。通过此问题,让学生体验了从“患病女性需找正常男性婚配”到“患病女性也可能生到正常的女儿”的思维过程,也可以通过现代生物学手段进行检测,这样就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分子学手段做基因检测”的思维过程,体现了从表观到微观的生物学研究层次。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科学思维的缜密性,同时也引导学生对策略进行评价和反思,训练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生掌握了遗传方式和规律,有了理论保障,能对遗传病咨询和预防,有自己的见解。从而会更多地关注涉及生物学的社会问题,并作科学解释,同时也有底气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关爱生命等相关知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2. 问题驱动探究,学会科学思维

问题驱动式教学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究、解决问题,从而深层次地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知识,实现能力到人格的整体发展。问题能够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的,学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思考,逐步接近结论。

2.1 探究红绿色盲基因的位置和遗传方式

根据课本上红绿色盲遗传图谱可以轻松判断出红绿色盲是隐性遗传,不是伴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遗传,课本的问题是伴X还是伴Y遗传,忽略了常染色体遗传或者伴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遗传分析,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探究,(1)红绿色盲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遗传还是伴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隐性遗传呢?(2)请学生完成以下表格的书写,基因用B、b表示。

这个过程学生学会了基因在Y染色体上的书写,能够写出三种情况,然而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无法判断出哪一种,这个时候给出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男性色盲患者近7%,女性色盲患者近0.5%。结合给出资料,要求学生继续探究,如果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女性要两个b基因同时存在才患病,男性有一个b基因就患病,这种情况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符合调查资料。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遗传,男女患病数量是相当的,因此推测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通过再次显示资料,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经检测到色盲基因就是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当学生得到分子生物学的实证,表明他们的推理是正确的时候,他们会对合作探究充满信心。

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结合所学X、Y染色体的知识,以及提供的资料,学生能够探究出色盲可能的基因型,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正确的书写。问题驱动探究,整个过程就是如何判断遗传方式的过程,思维缜密,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科学思维能力、识图能力、书写能力和整合知识的能力。

2.2 探究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探究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的时候,给出以下几个问题,探究红绿色盲男女婚配有几种方式,可以产生哪几种基因型,表现型如何?书写红绿色盲的遗传图谱,并归纳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规律?

学生通过写出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很容易得出有6种婚配方式,①XBXB × XbY,②XBXb × XBY③XBXb × XbY④XbXb  × XBY⑤XBXB  ×XBY⑥XbXb  × XbY。并探究①-④组的遗传图谱,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去探究,正是培养科学思维的过程。在总结X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的时候,第①种组合里患病男性的致病基因传给女儿,女儿是携带者,第②组中携带者女儿又把患病基因传给下一代的儿子,所生儿子中患病概率是1/2,由这两个组合归纳伴X隐性遗传的规律:隔代遗传。第③组亲代父亲患病,母亲是携带者,患病的父亲把致病基因传给女儿,女儿是患者的概率是1/2,第④组患病的女儿和正常男性结婚,又可以把致病基因传给她的儿子,由③、④组归纳出遗传的规律:交叉遗传,女病父子病。

在这个逻辑推理过程里,培养学生对遗传图谱识别、书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层层深入,紧密联系。当然了,不能停留在表面,要带领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遗传学知识,深入理解表象背后的实质:男性的X染色体只能传给女儿,Y染色体只能传给儿子,让学生理解本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进一步深刻认识到遗传的基本规律,能够用理性思维去解释生命现象。

3. 构建概念模型,建立生命观念

学完所有内容之后,和学生一起归纳伴性遗传的概念,并要求他们画出概念图,构建概念模型,从概念中提炼生命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红绿色盲是由于基因结构不同导致合成的蛋白质不同,从而功能障碍,结构与功能相统一,正是生命观念中的“结构与功能”观。

高考题中的遗传题是必考内容,而且往往是区分度比较高的题目,难度系数大,以2019年高考第32题为例,考出了伴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遗传,考查了遗传相关的概念和计算,能体现出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范畴。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明确X染色體和常染色体是非同源染色体,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学会结合自由组合定律内容,做综合性计算的训练,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以不变应万变,在高考中突破难题,取得成功。通过“情境——问题——探究”模式学习这节课的内容,以高考考纲为准,在落实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把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体现的淋漓尽致,是提高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 参  考  文  献 ]

[1] 谭永平.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为何及如何建立生命观念[J].生物学教学,2017,42(10):  7-10.

[2]黄婷婷.高中生物情境教学模式探索[J].中学生物教学,2016(6):11-12.

[3]高赢,虞桂琴.通过问题驱动式探究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J].科学·自然, 2018.(31):160-161.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核心素养
基于生活的科学探究,源于基础的能力提升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教学策略探析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高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性教学经验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