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生向初二过渡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19-09-10孙洁
孙洁
【摘要】 初一第二学期部分学生会做出多种违反班级常规管理的事,突发问题会随之增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采取恩威并施、感恩教育、举办班级活动、与家长密切沟通等举措,可以防患于未然,使学生从初一顺利过渡到初二,并使青春期躁动的初二减少各种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关键词】 初一学生 常见问题 班主任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3-110-02
一、问题提出
带过初中小循环的班主任深刻地感受到初二年级是最难管理的时期。因为大多数学生到初二年级时进入青春期,在青春期会出现性格叛逆、以自我为中心、不服从管理等情况。出现这些情况不是突发的,而是初一时就已经埋下了隐患。初一第二学期部分学生的行为已经表现出不和谐,班主任没有及时疏导解决,成了初二时期问题的导火线。大部分学生小升初后的第一个学期因为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发生巨大的变化,加上老师的变换与课程的增加,他们需要较长的时间去观察适应。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能服从班级管理。但到初一第二学期一些不自觉的学生摸熟班级的情况和老师的脾气后,班级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如果班主任在初一年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建设积极向上的班风和学风,到初二时学生的青春期叛逆行为就会大大减少。由此可见,班主任做好初一到初二的过渡工作至关重要。
二、常见问题
1.学会撒谎,做错事找借口
一个班五十名学生,总有不守纪律的同学。班主任处理这些违反纪律的学生有时显得很被动。原因是班主任在调查事情发生的情况时学生不主动承认,出现撒谎的现象,为推卸责任寻找借口。例如某个学生课间因发现上课迟到,他谎说是闹肚子去厕所;有些不想学习的学生趁自习时间溜出教室闲逛,撒谎说生病去校医室;有学生不完成作业,交作业时谎称作业本丢了或者忘记在家了;有学生上课讲话,借口说是与同学讨论问题或借东西等。这些撒谎学生最爱说的一句话是:“不信你就去问谁谁喽!”他们想方设法找到一堆让班主任没办法处罚的理由。心理学上的破窗效应指一扇窗户被打破,如果没有修复,将会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甚至整栋楼被拆毁。破窗效应告诉班主任,任何一种不良现象在不加以制止的情况下都会暗示和诱导学生,使学生朝不良方向发展。班主任对撒谎行为不采取任何措施,会有更多的学生把撒谎当成是平常事,这是建设文明班风的巨大障碍。
2.看重义气,搞小团体
班主任处理班级问题时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即知道学生违反纪律却在调查的过程中遇到阻碍,最后导致学生违反纪律的事情不了了之。原因是违反纪律的学生说法一致,或都不承认或都默认。这些学生觉得哥们义气重于一切,他们宁可选择被班主任处罚也不愿出卖“哥们”。这是非常明显的小团伙内部团结现象。例如一些不允许用手机的寄宿学校,同一个宿舍有学生带手机,不会有一个学生主动告诉班主任,没有谁愿意出卖“好兄弟”、“好姐妹”,有时他们还要资源共享。当宿舍其他人看到带手机不会被发现,也把手機带到学校,导致宿舍多人违反校规。又如某天上课,几个学生一起迟到,班主任追问原因时他们说:“某同学头疼,我们怕他有事就送他去校医室了。”这种小团体现象造成班主任很难找出违反纪律的学生,班级问题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了班级优良学风的建设。
3.放弃学习,自暴自弃
当下的教育制度仍然把考试成绩作为升学的准绳,那些学习吃力或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几乎门门考试亮红灯,家长满怀期望的斥责、同学异样的眼光都会使他们减少学习的兴趣,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当部分学生努力了但没有进步时,他们的自信心会受到极大的打击。这些学困生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与转化,很有可能成为问题学生。例如一些学生上课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只能睡觉或做小动作,觉得课堂无聊就在课堂上“找乐子”,与邻近同学讲话,甚至为了搞好“睦邻友好关系”进行远距离“沟通”,影响老师讲课,扰乱课堂的秩序;还有部分学困生因上课听不懂老师讲课的内容或没认真听讲,导致不会做作业,只能抄同学的作业或缺交作业。大多老师和家长知道后都会找其谈话,而且大多数情况都是批评,容易使其产生厌学心理,甚至自暴自弃。
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领导者,应牢牢地掌控班级发展的方向。班主任的班级常规管理工作切实到位、行之有效,努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严谨的纪律作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会给学生进步提供良好的保障。只有学生心无旁骛,才不会做出与班级日常管理背道而驰的行为,才会专注于学业,学习成绩才会不断提高。针对以上几种学生常出现的问题,班主任要高瞻远瞩,在工作中施行具体有效的方法,使学生服从管理,与学生共建一个班风正、学风浓的集体。
三、解决方法
1.恩威并施
班主任既是“严师”又是“慈父”,在工作中要恩威并施。对违反纪律的学生绝不能姑息纵容,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并让其改正,让学生看到班主任的决心。而在严厉的背后,班主任要用爱心温暖学生的心灵。针对学生撒谎的问题,除了在班级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外,班主任对学生撒谎找借口所说的理由一定要追根究底、跟踪调查,绝不能让学生违反纪律后蒙混过关,养成撒谎的习惯。对于学生小团体的情况,班主任可以经常装作有意无意或者借某个让学生帮忙的时机,找某个学生聊天,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让学生看到老师和蔼可亲的一面,这样就可以在聊天过程中找到一些处理难题的突破口。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学生的赞美、信任和期待,将带给学生无穷的力量,甚至可以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让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随着课程的难度增加,出现学困生是正常的,只要班主任能真心对待这些暂时落后的学生,不打击不讽刺,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给予这些学生真挚的关爱,帮助他们定下一个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使他们逐步树立自信心。班主任这种曲径通幽的方法一定会感化这些问题学生,即使学生学习成绩暂无起色,至少也不会再扰乱班级的正常秩序。
2.举办班级活动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积极的基本含义是肯定的,正面的,或者是主动的,进取的,指一种令人鼓舞的状态。就个体而言,一旦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人们往往会焕发出极大地热情,能够将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班主任在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领会班级精神、提升人格。班级的凝聚力是在所有学生主动参与班级活动中培养出來的,所以班主任要设计一些与“集体”密切关联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除了学校举办的年级之间的竞赛项目外,班主任可以在班会课时间或团队活动课时间多举办班级活动,例如跳长绳比赛、吹气球比赛、水果拼盘大比拼、老鹰抓小鸡比赛、班级之间的友谊篮球赛等等。这些都是培养班级集体凝聚力的极好时机,也是加深师生感情的重要环节。丰富多彩的活动会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意识,培养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感情,甚至一些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也一改常态,非常积极地参加到活动中。在班级活动中学生会完全释放自己,展示出自己最真实的性情。班主任会发现很多学生的另一面,找到一些平时工作难做的突破口。当学生从内心接纳班级精神时,这个班级就是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集体,集体荣誉感就在学生心中慢慢培养起来。一个有极强的集体凝聚力的班级当然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3.感恩教育
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提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也要注重方式方法,用温情教育卸下学生身上的铠甲,以春风化雨般的语言滋润学生渴望被重视的心灵。耐心的教育,这比粗暴的“责骂训斥”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常怀感恩之心的学生为人处世会考虑父母老师的感受,也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自然不会惹出什么乱子。在班级常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将班会课作为教育学生的主要阵地,设计一系列关于感恩的主题班会,如感恩同学朋友,感恩老师,感恩父母等,将“感恩”二字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争取步步感化学生,还可以利用家长会开展《父母恩,儿女情》的亲子活动,让家长与自己的孩子近距离接触,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或者策划一些班级与科任老师共同参与的课外活动,在这些感恩的主题活动中,学生会越来越懂事,努力为班级做出贡献。
4.家校沟通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学校、老师和父母的立场和目标应该是高度一致的。然而班主任常听到家长这样说:“我孩子最听老师的话,我们说的他一点不听,麻烦老师好好管管这孩子”。“老师,这孩子就交给您了,您怎么管都行!”有时班主任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个学生犯了很大的错误,受到校规处分告知家长后,家长以各种理由拒绝合作,不配合班主任工作。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家长的教育者身份也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现在提出素质教育,学校所进行的每一项教育改革如果没有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平时我们要和家长多联系,秉着“一切为了孩子”的目的做到行之有效地家校沟通,共同教育管理学生。
(1)充分利用校讯通的交流平台。班主任每天都会遇到学生这样那样的小事情,比如上课睡觉,做小动作,上学迟到,作业不完成等等琐事,除了自己处理以外,还要将犯错误学生的表现用校讯通发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孩子的表现。防止学生犯大错时,家长不配合我们工作。还可以利用校讯通把学生好的表现告知家长,让家长多鼓励孩子。
(2)做好每周的反馈表。每周一张反馈表凝聚了班对班里每一个孩子的综合评价,展示了自己对班级管理能力的水平,更是让家长如实了解孩子在校表现的机会,所以班主任一定要仔细斟酌,客观公正。反馈表的内容除了成绩外,还要综合学生各方面的表现。例如文明礼仪、作业完成情况、纪律卫生、课堂情况等等。这张表既是家长了解孩子表现的文字再现,也是对学生的约束和催动力。
(3)对班级一些问题较大的学生,我们可以和家长面对面交谈,这样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这些学生情况,和家长分析原因共同探讨管理的方法。在网络资源丰富的今天,班主任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如建立一个班级博客,与家长分享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或者将一些有意义的教育文章放在博客里,推荐家长阅读。
初一年级的大部分学生是听话的,只要班主任管理得当,在班级管理中施行恩威并施、感恩教育、举办班级活动、与家长密切沟通等有效方法,以减少初一过渡期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一定会建设一个有良好班风和学风的班集体,为班主任从容处理初二年级青春期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1.
[2]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1.
[3]李方. 班主任工作的30个典型案例(中学篇).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6.
[4]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漓江出版社.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