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练习有效设计,提高初中名著阅读效果
2019-09-10何海英
何海英
【摘要】 阅读名著既可以拓展我们的见识,让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加的宽广,又可以滋养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智慧得到启发。提高名著阅读效果的途径是多样化的,本人从练习题设计的角度着手,教师先行阅读、分析题型、侧重演练、分层导学,旨在进行有效探索。
【关键词】 初中名著 练习设计 先行阅读 分析题型 侧重演练 分层导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3-094-01
经典名著,是人类思想和文化的沉淀和结晶,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瑰宝,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底蕴和智慧。阅读名著,能够穿越时空与名人畅谈、与历史对话,是一种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提高名著阅读效果的途径是多样化的,本人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推荐的名著为例,从练习题设计的角度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做法。
一、教师先行,洞察认知基点
2013年广东中考的语文科目进行改革以来,其中新增的“名著阅读”部分成为了让教师和学生都极为头痛的的一个难点。究其原因之一,是初中的学业任务重、课时紧,而名著的阅读需要的时间都较长,因而引不起师生的阅读兴趣与重视。
要想打破现在名著阅读效果不明显的现状,教师需要身先士卒,做一个阅读的先行者。要想设计出有效的名著练习题,教师不仅仅要关注文本,还要回归文本、细读文本,洞察名著的认知基点。如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中的《父亲的病》,要找到这篇散文的认知基点——揭示了庸医们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有效地设置练习题:《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医生开方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教师立足基点设置练习题,学生在回答“蟋蟀一对,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用打破的鼓皮做药丸治水肿”;“开药方前先付一百元”等例子中自然能回归基点,也掌握了文章批判庸医的主旨。
二、分析题型,设计专题练习
中考的考题,既是对学生是否落实知识点的一个考查,又是学生阅读名著的一个导向。如:
1.结合选文(A)(B),分析外祖母这一人物形象。(2015年广东中考《童年》)
2.作者开篇从和范爱农的矛盾冲突写起,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2016年广东中考《朝花夕拾》)
3.《繁星·春水》的作者是________,她是在_______的影响下创作的。(2017年深圳中考《繁星·春水》)
4.《繁星·春水》除了母爱、童真及自然哲理以外,还有哪些主题?请列举两个。(2017年深圳中考《繁星·春水》)
5.结合原著,选文中晁盖犯的“弥天大罪”是指。(2018年广东中考《水浒传》)
名著的篇幅普遍偏长、内容多,但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可以发现名著常是从文学常识、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写作手法和中心思想五个方面进行考查。明确了题型,教师在设计名著练习题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从这五个方面着手,设计专题练习。对知识进行专题分类,在横向上进行了梳理,学生更容易掌握和熟记。
三、量体裁衣,实施侧重演练
传统名著练习题的设计,一般分为选择、判断、简答题和赏析题。这种设置的方法,通常从不同的方面对作者、作品名称、人物名称、人物性格、情节记忆和关键人物间的联系等知识进行了考查,包含了整本书的大部分知识点,容量非常大。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因题量大反而难易把握重点,容易产生倦怠和受挫心理,收到甚微的效果。
实际上,因为每部作品的风格和内容不一,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适合一统而论的练习。如《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性的散文集,里面的故事和人物偏多,教师在设计练习时用选择题会更容易让学生对内容加深印象;《傅雷家书》和《艾青诗选》因为是分篇而写,篇目的中心思想不一,习题选用片段赏析效果会更好;而《钢鐵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简·爱》等名著因为体裁是小说,设计的练习题侧重情节考核、人物形象分析会更合适。因而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要如一个裁缝,懂得量体裁衣,根据不同作品的体裁和内容,在题型和选材上有所侧重地进行考查。
四、巧妙设疑,落实分层导学
长期以来,在中学的课堂中,无论是教学还是练习的布置,教师往往都是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容易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的差异。“一刀切”的练习,优生很快完成任务,容易满足而在学科上缺乏进取心,后进生则可能会因为题目难度太高、任务太重而放弃了学习。因而教师在设计名著练习题时,也应重视这种情况,在设置上落实分层导学。
如我设计《骆驼祥子》的习题:
阅读《骆驼祥子》第四章,以下问题任选两题回答:
1.第一段的划线句子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2.第二段开头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3.请对此时的祥子做一个点评。
三个问题是由浅到深进行设置,任选两题的答题方式可以让各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来选择。文中“北京方言”的写作特色读者一目了然,后进生容易找出答案;中层生的能力可以掌握内容和结构的作用,再在此基础上对人物点评有所突破;而上层生则可以在人物点评上发挥特长,把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独特见解融合其中,亮出自己的闪光点。
总而言之,设计有效的练习题能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自悟阅读、自得阅读,让学生主动地参与阅读实践的全过程,并在阅读实践的过程中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获得显著的收益。
[ 参 考 文 献 ]
[1]王宪霈.文学文本细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林明英.苏教版初中语文“专题”教学探微[J].语文教学通讯,2004(32).
[3]张洪月.高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