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绿色教育的策略
2019-09-10杨志清
杨志清
摘 要:绿色教育的渗透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个性特点,认知水平,独特体验等,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让学生得到知识的精华,精神的洗礼,成为敢于创新,能够创新的有用之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绿色教育 教学实施策略
一.前言
“绿色教育”即尊重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合理开发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把学生培养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
二.绿色教育分析
绿色教育的框架设计和实践探索是当代教育界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绿色教育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议题。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绿色教育的研究。在现代教育中,社会,学生家长在评价一个学校是否成功多看学生的升学率和就业率,很多学校以及教育部门更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他们的主要目标。教育的发展最终变成了为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也最终成为部分“精英”学生的培养。这种变化使教育失去了本身的重要使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人人享受教育”成为空洞的口号。无疑,教育中的发展主义问题 是现代教育更要直面的问题,现代教育同样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己任,让促进学生人格,情感的发展和考试成绩的提升一样受到重视并得到改善。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绿色教育的实施意义
绿色教育在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绿色教学的实施意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活化课堂
小学生思想活跃、思维跳脱,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绿色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一改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强调小学生自主的学习知识、探究问题,这有利于营造活泼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起到了活化课堂的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帮助小学生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2.培养小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当代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合作意识较差,绿色教育能够让小学生互相合作进行语文的学习和语文问题的探究,这在提升小学生合作能力、团结能力的同时,激发了小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了小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爱上语文。
3.拉近师生距离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宰,绿色教育能够实现老师与学生的近距离接触,能够让小学生放下心中的畏惧,集中精力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小学生能在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实现语文知识的建构和理解,从而提升了小学生对于语文的感悟能力。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绿色教育的实施策略
1.坚持以学生为本,营造课堂绿色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推动绿色教育,首先必须打破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坚持以学生为本,在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基础上,为学生营造语文课堂绿色氛围。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成长阶段的特点是感性认知占据主导地位,如果能够加以引导,发挥其主体地位的作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发,同时能够让学生在一个愉快、和谐的氛围中更主动、积极地学习。例如学习一年级上册课文《四季》这篇文章的教学时,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为学生营造绿色氛围,以激发学生思维,使其能够进一步感受文章深意。首先教师在教学前,可以为学生播放“捉迷藏”这一首歌曲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当学生沉浸在欢快歌曲的旋律中时,为学生铺设问题情,境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思考,教师可以可以问学生,四个季节为什么要捉迷藏?他们分别藏在了哪里?通过问题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从而将学生带入到绿色氛围中,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教师再进一步对文章进行讲解分析。最后通过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能够刺激学生思维的发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绿色的氛围中发散思维,培养其思维能力。
2.开展合作探究,践行绿色教育
合作探究是绿色教育中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合理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合作探究能力;同时,还能促进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对于培养学生质疑、探析、解决问题等能力具有积极意义。适当的开展合作探究活动,能够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绿色教育,关键的是要充分发挥合作探究的优势,践行绿色教育,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收获知识、形成能力。例如,在课文《动物儿歌》的教学中,教师在教这篇文章时,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而后,为学生设置这样的情境:结合全文内容展开进一步思考,文中开始大量出现带“虫字旁”的字,“蝴蝶”“蚂蚁”“蝌蚪”等,教师可以分组让学生讨论还有哪些是带“虫字旁”的字,讨论完后进行小组比赛。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能够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交流,而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能够发生思维的碰撞,进而新的思维火花。同时,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能够充分掌握教学活动中的主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此时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就能够让学生得到探究答案。
3.走出课堂,强化绿色行动意识
绿色教育不是封闭的教育,其教育过程实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教材为中介,感悟知识、形成观念的动态过程。因此,语文教学应当在保持学科固有特点的同时,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广阔空间中自由地吸吮“绿色乳汁”。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绿色教育,必须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课外活动与现实生活中获取资料、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并在实践活动中应用和检验,强化意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开展绿色环保专题讲座。
(2)以每年一度的“6月5日世界环境日”“3月12日”植树节等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在全校举行环境保护知识图片展览;通过校园网络、主题班会、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绿色教育宣传活动。
(3)参与实际的绿色教育活动,在全校掀起“绿色保护环境,由我做起”的绿色教育潮流:每个班都分别设置了垃圾分类回收桶;在全校掀起节约用纸,废纸利用的热潮。
(4)组织学生到附近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参观,了解污水和废气的处理过程,增强学生对本土的环境状况的感性认识,深化学生对环境知识的理性学习。
(5)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活动内容,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对某一区域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访问、考察、监测等,让学生直接接触社会,获得等一手资料,并把资料进行整理,把有关问题向行政部门反映,或写成小论文,增强争当环境小卫士的责任感,在环保中渗透绿色教育。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绿色教育,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和实践。绿色教育的渗透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个性特点,认知水平,独特体验等,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让学生得到知识的精华,精神的洗礼,成为敢于创新,能够创新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吴秀君.让绿色教育浸润小学语文课堂[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12):62-63.
[2]李春南 李秀英.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绿色教育的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6(7):12.
[3]陶竹霞.小学语文“绿色教育”的实现途径探析[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1):77.
[4]赵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绿色教育的实施[J].文学教育(下),2018(10):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