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理念下班级管理策略初探
2019-09-10孙静静
孙静静
摘 要:现今,大部分学校的班级级管理仍延用传统模式:班主任——班长——班委会——小组——学生。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主观能动性。在管理过程中,决策、指令一般由顶层的班主任、班长发出,其他层级则以执行为主,处于一种被动执行状态,班级工作缺乏活力。如何在尊重个性,关注差异的前提下,建设一个高效、自能、自律的班集体,我们课题组经过多年偿试,采取“双线”管理策略、自能管理策略、文化管理策略和评价管理策略,成效显著。
关键词:差异教育,班级管理,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班主任只有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具有的差异性,并将这种差异性与教育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性,积极引领他们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去,才能促进学生个性更好的发展,为建设一个作风优良的班集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1、“双线”管理策略
“双线”管理策略是在班主任、班长的协调下,建立“组织执行”和“监督考核”双线管理模式。“组织执行”这条线,主要由科代表、小组组长构成,负责组织相应的活动,落实班主任、任课老师的工作部署。“监督考核”这条线则由值日班长和班委会成员组成,负责对班级整体情况的监督和管理。“组织执行”和“监督考核”均直接对班主任、班长负责。这样的管理,双线职责明确,且层级简化,有效地提升了班级管理的活力。
“组织执行”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组织执行”小组的建设尤为重要,一般分为四步。第一步,确定成员。班级一般分4至6个小组,每组4~6人,小组成员的确定,严格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搭配,让优生和后进生自我结合,同时考虑组员间的性格、興趣差异,尽量保证小组内的和谐性与小组间的无差距性。第二步,小组文化建设。
“监督考核”组,由值日班长、班委会成员构成,成员力求做到均衡来自各个小组,以保证其代表性。值日班长对一天班级运行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及时处理或汇报偶发事件,并形成班级一日活动总结,于次日晨会时间宣读,表彰表现好、为班级或同学作出贡献的同学,批评存在不足的同学或现象。特别是对于有进步的同学,值日班长要重点突出,并记录在簿。监督小组不负责具体工作落实,而是独立履行纪检、考评职能,这样“裁判员”“运动员”角色分开,公正性、公平性得到了保障,推动了班级执行力的大力提升。
2、自能管理策略
自能管理策略就是班主任把本学期班级所有常规性工作统筹安排,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认领工作任务,并由小组自主完成。
具体做法是:在学期初,把一学期的卫生值日、电器管理、黑板报更换、班会课策划等各项常规性工作罗列一个清单,以小组竞争的方式进行认领,最后以一张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张贴在班级文化栏内。这样学生人人有任务,组组有重点,自主策划、展开活动。由于每个小组各有特点和亮点,因此在认领任务时,都有小组最得意,或是得心应手的任务。在执行过程中,本组遇到难题,也可以邀请其他组共同参与,组与组之间协商互助解决问题。
遇有临时性的工作,班主任指导班委会对任务进行分解,面向小组进行项目招标,分工合作完成相关工作。例如每年的五月综合艺术月活动,活动的任务基本维持在八项左右。班主任会在学校的总体方案确定后,把相关项目分解成任务小项面向小组招标,各小组依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制定出初步的方案参加竞标。
3、文化管理策略
首先是班级“软文化”建设。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包括各种班级规则,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班级规则的制定要遵从“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从学生中来,即是指制度的草拟、修订、表决均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发挥学生的智慧。到学生中去,是指规则的表现形式不一定是规范的公文格式,可以采用“每日十省”、“每日一思”等较为活泼的形式。学生在严格执行的同时,也可以进行阶段性修订。在执行的过程中,让规则逐步内化成学生的观念文化,从而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些观念再通过学生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呈现出来,就变成学生外在的行为文化。每个个体的文明行为,最终也会形成一种集体文化,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班级积极、健康的软文化建设来实现。
其次是重视班级“硬文化”建设。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我们学校以“博雅”文化为主线,“博”是“渊博”,是“博大”,是渊博的知识,是博大的胸怀;“雅”是“文雅”,是“优雅”,是文雅的谈吐,是优雅的举止。在“博雅”这条主线的引领下,各班级建设各具特色的“硬文化”。班级的“硬文化”建设分规定项目和自选项目两个方面。“规定项目”主要有:前黑板上沿张贴国旗图案,前黑板右侧设制度宣传栏,两侧墙报,图书角,后面黑板上沿张贴8个醒目的班风大字。“自选项目”内容不限,可以是“学习进步榜”,也可以建立“班级明星栏”,或“文明礼仪栏”,即顺应了学生个性展示的需要,又对学生进行了积极的引导。班级的“硬文化”也应是一池活水,要定期或不定期更新,不断带给学生新的启迪。
4、评价管理策略
评价管理策略就是建立以学生、教师、家长为主体的的多元交互、多重对话立体评价模式。其基本的评价方式有小组评价、手册评价、网络评价等,让学生得到来自不同层面客观、公正、准确的针对性评价,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
小组评价
全班5位值日班长和5位班委会成员轮流值日,全面管理班级事务。值日干部分工负责,记录学生各方面表现情况,并及时通知到小组长考核登记。小组长在管理上有自主权,每周组织小组成员小结自查,肯定成绩,指出问题以及需要努力的方向,并制定小组下周奋斗目标。小组长每月把小组成员操行评分汇总上墙,值日班长负责总结,指出全班上月的优点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制定全班下月努力的方向。每月结束,组长根据每个组员的操行得分,评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表现突出者分别评为“操行明星”、“优秀学生”,表现欠佳者分别接受口头批评、全班检讨、家长配合教育等处罚。小组内,如果每个组员都评优,即评为“优秀小组”。
手册评价
班主任充分发挥《小学生评价手册》的作用,除对学生的学科成绩进行等级评价外,要利用好手册中“我对自己说”栏目,让学生抒写内心体验,与自己对话。“爸爸妈妈对我说”是家长发表意见,与孩子对话的平台,也是家长评价孩子的主阵地,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表现,通过家长寄语反馈给教师和学生本人,及时对孩子的进步进行肯定和鼓励,或者对孩子存在的某一问题及时提出来,寻求解决的方法。“老师对我说”是老师对学生学期总结评价,也是与家长、学生交流的平台。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让师生家长一目了然,便于比较,能及时发现问题。这样一册在手,班级管理的三大主体的信息可以做到有效沟通与处置,也能让学生对自己能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与评价。
网络评价
班主任建立班级QQ群,利用班级QQ群的聊天室或讨论区进行互动交流,根据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评价更为有效的一种方式。这种间接交流与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有着很大的区别,特别是交际双方的心理活动会有很大的差异。日常管理中,班主任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虽力求平等对话,但在学生心理上还会造成居高临下的无形压力。以网络为媒介的班级交流则消除了这种压力,即使胆小、内向或害羞的学生也会敞开心扉与老师进行互动。网络评价作为师生沟通的桥梁纽带,既让学生易于接受老师的指导与建议,也易于学生向老师表达其内心真实的想法,其优越性是传统班级管理无法比拟的。
总之,上述策略在班级管理中既面向了全体学生,又关注了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展示了自我,并得到了积极、中肯的有效评价,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原动力。差异理念下的班级管理策略更具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它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分工合作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在锻炼了学生的同时也解放了班主任,极大地促进了班级工作效率和班级工作活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华国栋,[J].《差异教学论》2001.4
[2]《新课程标准》2012.4
[3] 魏书生,[J].《班主任工作漫谈》2010.12
[4] 田丽霞,[J].《班级管理中的辩证法》2006.6
[5]烟台教科院,《区域推差异教育的实践研究》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