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阶梯式综合性心理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2019-09-10卢妙员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16期
关键词:阶梯式评量心肌梗死

卢妙员

[摘要]目的:研究阶梯式综合性心理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中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328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4人,对试验组患者采用阶梯式综合性心理康复护理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理康复护理。观察两组射血分数、心率、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数据表明试验组射血分数为60%-70%的有64.06%,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心率为(72±7.43)、满意度为(56±4.83),均高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32±9.74),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梯式综合性心理康复护理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收缩功能得到改善,预后状况得以提高且患者满意度很高,临床疗效好。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阶梯式综合性心理康复护理,常规心理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22-0117-02

急性心肌梗死多半是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心肌病变或者是由于原来基础上的心绞痛加重而引起的疾病。心绞痛是短暂性疼痛,休息或者服用硝酸甘油后疼痛可以缓解,但是心肌梗死是持续性疼痛,服用硝酸甘油后仍然无法缓解。最终可以并发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引起患者死亡,患病年龄多在中老年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现患此病的人有200万。因此研究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我院于2018年12月-2019年的7月期间,选取128名患者来研究阶梯式综合性心理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中符合纳入标准的已经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128例,将其平均分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4人,所选方法为随机数字法,患者年龄52~63岁,平均年龄(57±1.45)岁。纳入标准:存在清晨胸痛症状,经临床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存在病理性O波、冠状T波等特征波形;经辅助诊断,肌钙蛋白上升、肌酸激酶增高,WBC、ESR指标上升等症状,此前未经历过手术治疗;自理功能正常且知情同意的患者。排除标准:患有高血压、其他心脏病等影响心肌指标疾病的患者;患有肝肾疾病影响血液循环的患者;患有精神失常,无法自理生活的患者。

1.2方法(1)试验组:对试验组患者采用阶梯式综合性心理康复护理治疗手段。①在患者梗死后的1~2d,向患者介绍接下来医师制定的康复治疗计划,并从旁协助医师问诊,了解病人的传染史、过敏史,以免在治疗过程中发生意外,为患者建设心理准备,积极与患者保持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响病人家属汇报目前病人的情况,安慰病人家属,缓解家属的不良、烦躁的情绪。②在患者梗死的3~6d,若发现患者有消极、烦躁、焦虑等情绪,要及时与患者沟通,建立患者对医师医术的信心与康复的希望,在病人心理问题严重或者极度焦虑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协助患者找到发泄情绪的出口。③在患者梗死的7~12d,在不违背医嘱的情况下,尽量满足病人的需要,实现患者的愿望,使病人保持良好的情绪,保持患者居住房间的安静、新鲜空气,此时,护理人员可以充当倾听者,倾听患者内心的想法、疑虑以及需求。④在患者梗死的13~21d,可以根据患者的爱好,在以不违背医嘱,损伤患者身体的前提下,丰富患者的生活,在患者的居住地放音乐、听新闻、听广播,了解医院以外的事情,对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程度上的帮助,安抚患者家属的情绪,让家属保持信心,积极配合患者的治疗,多多陪伴患者,尽量在患者面前做到平静、乐观。(2)两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理康复护理治疗手段。医护人员严格按照医嘱,嘱咐患者按时服用药物,不能自行增减药量,隔一周对每个患者做常规检查,观测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和不良反应,并且做好相应的记录,避免服用可能损害心脏功能的药物,若有不良反应或者并发症的出现要及时告知医生做相应的处理。患者的饮食尽量保持清淡,少油少盐,尽量保持安静的居住环境。

1.3观察指标用射血分数、心率、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来检测阶梯式综合性心理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疗效。检测患者进过治疗后的心脏功能以及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是用来评价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以及焦虑程度,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量表里共含有20个有关项目,需要患者在“几乎没有”、“有时候有”、“经常有”以及“全部时间都有”这几个选项里选择答案,分别对应的分数是1分、2分、3分、4分。将患者所以的选项分数进行累加便是这次测试的结果。轻度焦虑为50-59分,中度焦虑为60。69分,重度焦虑为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心理状态越不好。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l9.0统计软件分别对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患者的心率、焦虑自评量表评以及满意度进行t检验,对患者的射血分数进行x检验,并且将检验水准设为0.05。

2 结果

在对两组患者的射血分数、心率、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以及满意度进行t检验后,数据表明试验组射血分数为50%-70%的有64.06%,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心率为(72±7.43)、满意度为(56±4.83),均高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32±9.74),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表2。

4讨论

阶梯式综合性心理康复护理与传统的常规护理所不同,这种护理模式更加注重将患者的治疗分批次,分不同的时间段,在每一个阶段做相应的治疗措施,使得治疗最大程度地合理化、人性化,打破了传统模式混杂的弊端,要求更高素质的护理人员以及更加精确的治疗方案。这种治疗方法是针对不用的患者,根据他们自身状况设计方案,更加个体化,而不像常规护理那样一概而论。有研究表明,在大多数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都有心理焦虑的情况,这种患者占所有患者的78.4%,且患有焦虑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并不好,预后很差。可能是因為,焦虑的状态会刺激人体下丘脑和垂体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以及多巴胺,刺激血管管壁收缩,使血液灌注量少,从而导致微循环缺血,当患者处于缺氧状态时,发生猝死的机率也就大大提高。因此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保持乐观的态度也是提高此病预后状况的一种方法。

在研究结果中可知,试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射血分数在50%-70%的人数高于对照组,射血分数是指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代表着心肌收缩功能,射血分数越高,心脏收缩功能也越强,正常入射血分数为50%-70%心肌梗死会导致心肌纤维化,肌张力降低,血液排除量减少,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因此表明阶梯式综合性心理康复护理对心脏功能的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试验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的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心态更好,儿茶酚胺的分泌自然也就减少,发生猝死的机率也就降低,因此表明阶梯式综合性心理康复护理对患者预后的提高具有更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阶梯式综合性心理康复护理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收缩功能得到改善,预后状况得以提高且患者满意度很高,临床疗效很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阶梯式评量心肌梗死
计算机通识课德育渗透的评量方法与手段研究
探讨个体化阶梯式疼痛管理模式在肿瘤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谈阶梯式朗读教学——以《天上的街市》为例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基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下《动物微生物及免疫》课程评量方法的开发与设计
我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职业辅导评量及启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模块阶梯式教学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