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教在小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2019-09-10何朝敏
何朝敏
摘 要: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正如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所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则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优秀的中华诗词感发人心,陶冶性情,是进行教育感化的好教材。诗教可以帮助小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语言文字表达水平,陶冶情操,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诗教;成长;作用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开始,中国诗歌已走过了近三千年的辉煌历程,真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漫漫诗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诗歌作品不下数百万篇,产生了一代又一代杰出诗人,如屈原、曹植、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苏轼等,他们创作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如群星璀璨,照亮了诗国的天空,也滋润了中华民族的心灵。与之相应,中华民族自古就重视诗教,《礼记·经解》记载了孔子之言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在古代,《诗经》等诗歌经典著作是各级各类学校包括私塾在内的学子们的必读书。对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来说,不读诗是不可以想象的,他们在成长历程中谁不曾受过诗教的熏陶?但让人扼腕叹息的是,由于各种原因,中国悠久的诗教传统在现代中断了,这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素养、精神气质、民族性格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一定了负面影响。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失去了诗教传统滋润的中华民族似乎也同时失去了数千年来的优雅气质,变得越来越世俗、浮躁且急功近利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了重塑中华民族的优雅气质,也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长远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建诗教传统,已经是当务之急。那么,诗教在小学生的成长具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一、增长知识,获得能力
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以便长大后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在中小学开设语文、数学、外语、科学、品德等课程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各门学科的相关知识。但我们不要忘了,诗歌同样可以让学生增长知识,尤其是历史、地理、人文以及花鸟、植物等方面的知识。就如孔子说的:“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是以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学习诗歌,从中可以学到许多知识,久而久之,这此知识会转化为能力。就像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一样,开创了诗史互证的史学研究范式。他通过对白居易,元稹等诗人之诗歌的深入解读,解决了许多关于中唐历史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因此,小学诗教工作最首当其冲的作用就是教给学生知识。
二、积累词汇,提高语言文字表达水平
众所周知,现在的学生语文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许多学生即使高中毕业,让其写一篇作文依然是词不达意,甚至错字连篇。这一令人忧心的状况已经引起了教育部门、广大教师以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普遍关注,并提出了不少有建设性的建议。笔者认为诗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凡事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知道,熟读乃至背诵经典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非常有效的途径。而诗是语言艺术的精粹,因为诗歌讲求以最精炼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意蕴,亦及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大多讲求平仄,对偶,押韵,富于节奏感,韵律感和音乐美,读来朗朗上口,易诵易记最适合用来做学生背诵的材料。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熟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对古典诗歌的大量反复熟读直至背诵,中小学生们可以培养语感,积累词汇,掌握遣词造句的规律,等文字表达技巧,乃至在平常说话、演讲、作文中引用古诗词中的经典名句,从而使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更有文采和艺术感染力。而且,在古往今来的大量诗歌作品中,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顶针、拈连、比拟、移就等辞格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学得各种修辞知识以及修辞技巧。同时,古典诗歌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还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美学风格,比如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中就辨析出了“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不同的美学风格,学生在品读涵咏各类不同诗歌作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在说话作文时的语言表达水平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
三、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小学语文新课标》 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品德修养培育与审美情趣提升,使学生逐渐塑造成良好个性并培养健全人格。”诗歌的语言具有言简意赅、意义深厚,古诗词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古诗词应当成为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也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让学生从小与古诗同行,与圣贤为伍,在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了解历史,知晓人文,汲取营养,学会做人。因此,加强古诗词教学,重视古诗词习诵,对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意识,丰富想象能力、提高创造能力,培养人文精神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古诗词把意境、音韵、哲理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可以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文字的诗可以简单解说为美的有韵律的创造。”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些佳句,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理,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既抓住“亦画、亦情、亦理”的特点,又能引发学生思想情操的美化。因此小学古诗词教学就是一种美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审美体系,对于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往往凭借外部表象去感知,而不能分析其内在的美和价值。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弥补这一缺失。因为古诗词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感情,诗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情感寓含在诗词中,正所谓“诗以明志”。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的讲评,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感受,得出正确的审美标准,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正如孔子先生所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论语·为政》)并且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为什么孔子如此重视诗教?原因就是王国维先生指出的,孔子教人“始于美育,终于美育”。孔子重视诗教,就是要让学生克服私欲,形成真诚、纯正、高尚的道德情操。
总之,通过古诗词教学,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人文素养,而且古诗词中关于理想、道德、情感意志等等的见解,必然会在学生心中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效应,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感得到了升华,能力得到了发展,人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文锦.礼记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1.
[2]杨伯俊.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司空图.二十四诗品[M].北京:中华书局.2017.
[4]王国维.王国维文集第三卷[M]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
[5]杜卫.美育三义[J].文艺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