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教为何与何为

2017-06-06朱传世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诗教万物情怀

朱传世

中央電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火了,中学生武亦姝火了,主持人董卿更火了,诗教也再一次被点燃,被忆及。

诗教之所以在当今火起来,是因为它像俗不可耐的世俗中的一股清流,它像着急着慌的世界中的一份从容,它像浓厚的雾霾中的一缕清新的空气。

自有诗歌以来,诗教就原生态地存在着。一部《诗经》,照亮了炎黄春秋!半部《论语》,治了多少代的天下!唐诗宋词,被尊为中华子民的宗亲!中华文化在诗教中繁衍生息,哺育了无数具有诗情的中华儿女!诗教之功,功不可没!

诗教,用丰富的意象丰满人生,用诗情画意描绘人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勾起了人们对美好环境的无尽想象。诗教,用格物致理启发人,物理和物趣并蒂,文质兼美,“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改变了人们对小草的不公平看法。诗教,用真情实感打动人,延续人类作为情感化动物的本性,“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诗教,用史实典故警示人,以古鉴今,借古讽今,无异于一面亮锃锃的镜子,“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的历史教训能被多少人记起?诗教,用高风亮节垂范于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英雄们,用“行为的诗句”筑起了“精神的长城”。诗教,用爱国情怀感召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抒写了无数中华儿郎精忠报国的情怀,“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豪迈之气,“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侠肝义胆。诗教,用人格诗格纯化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节气、“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正气,用诗行和诗人的事迹展现一个大写的人,回答了人以何生于天地间的大问题。诗教,还可以用假恶丑乖揭露人、百工名物丰富人、言外之意开悟人、桃源理想激励人。诗教之德,德泽广布!

诗教,是诗歌经典的涵养之教,它以诗证理,以诗美刺,以诗制礼,成人成德,主仁主义。新时代要继续发扬诗教的优良传统,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此,一方面要进一步认清诗教的正面意义,另一方面要避免诗教的不当做法。

诗教,是万物之教。天地万物无一不可以入诗,古往今来,中华诗歌无数,所记录的名物也是不计其数。从诗中寻章摘句,究物之形,识物之态,格物之理,穷物之性,感受发现的惊喜和汉语的曼妙。不止于此,如果引导人从中悟出人与万物的亲近关系,生发出一份“万物有灵”的情怀,便打通了物化世界与心灵世界的通道,崇拜万物,敬仰宇宙,那便有了“天人合一”的大境界。

诗教,是自由之教。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写道:“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诗人用深邃的眼光洞察到了“竞自由”是“万类”的共性,人更不例外。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顽强斗争的历史就是一部“竞自由”的历史。历代的诗歌,无论写景、叙事、状物、咏史、抒情、言志,无一不是“自由之教”,有的是描绘自由之态,有的是歌颂自由,有的是憧憬自由,有的是争取自由,有的是揭露不自由,有的是立自由之志。诗教,要教育人们从诗中看到自由之光,从心底燃起自由之火,让人的心灵在市场的力量前不再干枯,让人在时代的追逐中也能歇歇脚,让人的思想在现实的观念中融入浪漫的色调,让不自由的身躯和精神不再随着扭曲的时代逃跑,而是和着人与社会的正常节奏舞蹈。

但诗教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众多教育形式中的一种,不要过分地把它抬高。诗教,不是愚教,不是驯化,不是维护落后的旧秩序,那些“三纲五常”“尊卑有序”“繁文缛节”不在当代的诗教之列。诗教,不仅仅是教人“温柔敦厚”,它还有“刚强勇毅”“豪放洒脱”“锐意进取”“洁身自好”……诗教,不是掉书袋,不仅仅是简单地以中华文化为傲,更不是自我卖弄与自我夸耀。诗教,不是人生的点缀,不是无聊的唱和应答,不是无病呻吟。诗教,不是教酸腐之气,不是教奢靡之音,不是教玩弄词藻。诗教,不是简单地背诗、表演诗歌、摆擂台打比赛,更不是背了不用,演了不信,热闹一阵子。诗教就是诗教,也不要把它泛化成说教、言教、文教,更不能以诗教代替说教、言教、文教。

编辑 _ 付江泓

猜你喜欢

诗教万物情怀
我与诗教
万物皆可折
万物生
中华诗词学会诗教培训部2021年秋季函授班招生启事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杨叔子当代诗教理论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假如万物会说话,绝对会把你萌化
唤起“诗心”,更要唤起“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