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探索
2019-09-10卫凌云
卫凌云
摘要:在初中教学阶段,德育工作属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施德育的主渠道就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就是对学生开展心理、思想以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科学有效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提升初中学生的德育水平,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属于关键性要求。本文对于怎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合理有效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展开了深入的剖析,旨在给实践教学工作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关键词:初中阶段 道德与法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效策略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在初中教学阶段,德育工作属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而实施德育的主渠道就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就是对学生开展心理、思想以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科学有效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教学目标主要就是培养初中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重要的综合性课程内容,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中有效地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思想品德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其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并升华精神高度。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在初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指导纲要》明确阐述了科学指导思想,指出在发展学生道德认知的基础上,对学校以及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大自然中处理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展开积极的引导,辅助学生对在各种环境下所产生的问题以及困惑进行有效处理,而且采取道德以及真理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感染,帮助学生更加认同以及推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热爱中国共产党,形成伟大的志向,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努力和贡献。
基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需要显示出明显的系统性、引领性以及适应性,符合知、情、意、行的内在逻辑。初中是思想品德以及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学生的理性思辨和分析选择能力需要提升,所以需要更多的正确帮助以及引领。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程度、行为特点等,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实践,使得教学质量有效提升。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策略
1.不断加强学科渗透
学生认知以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就是道德与法治课堂。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严格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以及学习特点,考虑到其接受知识的能力,对教育内容进行合理安排,讲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意义等,将这一内容纳入道德与法治课测评中来。运用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及针对性,增加吸引力以及说服力,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受到良好的价值观熏陶。
2.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夯实认知基础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推动学生主动构建起知识结构。将该教学模式应用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教师可以指引学生落实科学的自主合作学习,鼓励其分享自身經验,使得全体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较高的道德学习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的内容众多,例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及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等。所以,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就要重视科学的教学模式,避免单纯地说教而脱离教学实际。
例如,在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可采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全体学生划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分别布置不同的小组合作探究作业。作业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形成历程、践行意义,以及各个层面(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目标、取向和准则等。各个小组不仅要进行自身课题研究,同时还应该向其他小组发问。结束课题研究后,各组进行相应的成果展示,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且能加深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全面认知和理解,有助于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通过情境教学推动道德行为的思考
依照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及认知水平,构建起同生活息息相关的并且富有情趣的互动式教学课堂,让学生在教师创建的情境中对一些冲突进行感受和分析,通过感受形成自身正确的行为模式以及价值取向。
例如,在进行道德责任的教学时,可以选用时下社会关注的焦点内容“老人摔倒了到底扶还是不扶”,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老人和群众,模仿小品《扶与不扶》,让学生亲身感受所扮演角色的心理。之后设计提问环节,例如价值判断、实话实说、心理拷问等,让学生抒发真实的感受以及对此事件的体会,引导大家开展深入的道德责任问题探究。
4.发挥榜样力量进行情感传递
在人类的心理结构中,情感属于重要的构成方面,因此加强中学生情感的培养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关键内容。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的培养,应该充分考虑到中学生的心理意识和生活环境等。每位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守者以及执行者。所以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期间,应该充分发掘校园内的各种真、善、美,在教学时纳入身边的典型事例中,并积极地感染学生。
例如,在讲授艰苦奋斗精神的内容时,选择本校一位老师的先进感人事迹,运用学生身边的榜样力量,充分唤起其情感共鸣,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其认识到这一内容涉及日常生活中的大事小情,从而消除学生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隔阂,增强其认知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5.立足实践将理论教学的转化效能提升
学生的日常行为是衡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效的标准。在实践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感以及意志向日常行为习惯进行转化。教学实践期间,落实走出去的方式,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让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实施的形式可以丰富多彩,例如研学游、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及各种公益劳动等。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能够在亲身的社会实践中对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加以检验,从而更加深入地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如,组织假日小队, 带领学生周末到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去福利院关爱儿童、上街协助交警执勤等。各种各样的社会公益活动,能让学生立体化地感受到奉献社会的重要价值,认识到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职责。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其内容应相应地更新及扩充,在落实学生心理、思想以及道德品质方面教育的同时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必须要高度重视研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期间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策略。对于初中时期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而言,教师在进行备课时需要严格地遵循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充分联系起育人要求以及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活动,科学有效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帮助学生正确地认知内心的价值冲突和矛盾,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殷壮求.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探索[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3):9396.
[2]黄锐.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7(19):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