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在诗歌教学中的妙用
2019-09-10汪蕾
汪蕾
摘要:音乐与诗歌的关系犹如一对孪生姐妹,密不可分。诗歌,特别是我们的古诗词更加讲究节奏、押韵、音调、声情,每一首诗歌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基于诗歌与音乐的这种特殊的关系,我们在平时的诗歌教学中,可以充分地利用音乐,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简要论述了怎样利用音乐来辅助诗歌教学。
关键词:诗歌 教学 音乐 妙用
引言
音乐能给人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情操;诗歌是一种用语言表达的艺术,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两者是相通的。那怎么把这两种美融合到一起呢?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怎样巧妙地使用音乐来达到更加好的教学效果呢?音乐在诗歌教学中的妙用都有哪些形式呢?
一、“大珠小珠落玉盘”——音乐情境导课
“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的是铮铮铿铿的琵琶声,在导入新课时,利用简洁、优美又恰当的音乐,能给学生听觉上的冲击,在开课伊始,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音乐创设诗词教学情境
例如我在教学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这首诗时,首先播放以这首诗为歌词的歌曲,气势磅礴的音乐一响起,立刻就把学生带入诗歌描述的情境中了,时代的沧桑感,英雄的勇往直前……歌曲创设教学情境,是一节课良好的开端。
2.利用音乐的对比,帮助体会情感
教学《清平乐·村居》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人征战沙场多年,看到一幕和谐、温馨的乡村人家生活的情景,心生的向往和憧憬之情,我特意截取了两个音乐片段:一段表现的是战场的悲壮凄凉;一段表现的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安静温馨。我分别播放这两段音乐,让学生认真听,听后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既锻炼了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也为后面诗词意境的理解做好了铺垫,体会诗人的情感就水到渠成了。
3.导课时选择古朴优美的背景音乐,渲染氛围
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听着老师娓娓道来,对于学生而言,应该是一段美妙的旅程吧。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我以纯音乐《梦江南》为背景音乐,配上我的导课语:“春风拂面颊,杨柳赞春美……”这一曲轻音乐渲染出的古典氛围,便于学生入情入境。
二、“淡妆浓抹总相宜”——音乐入住课堂
如果说导课时一段简短的音乐是“引子”,是抛砖引玉,那课堂教学时音乐的恰当运用就是“超级大片”。
1.利用音乐,配合朗读,读出情味
众所周知,有感情地朗读诗词是我们朗读教学的终极目标。但小学生年龄小,认知和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因而在读出感情这一点上缺少很多生活的体验,这时候音乐的烘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教学杜牧的《清明》时,学生无法体会诗人厚重的情感,于是指导有感情朗读时,我给学生们配上古筝纯音乐《清明雨上》。清新脱俗的音乐声响起后,学生伴随着乐曲的节奏,一遍又一遍地读,渐渐地,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配乐范读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指导朗读的方法。教师的示范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但每个人朗读水平有差异,对于那些朗读水平不太高的老师,音乐能起到很好的遮蔽“瑕疵”的作用。音乐渲染氛围的作用,不仅对学生管用,对老师也是一样的。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学中,我创设情境引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时,配的是古筝曲《高山流水》,当古朴优雅的音乐声一响起,我和学生们仿佛一同穿越了时空,站在王维的身旁,和他一起诉说着思乡之情。诗歌所要表达的情味,随着音乐声,在我和学生的口中缓缓流出。
2.大声唱诗,换种形式,学出趣味
一档《经典咏流传》节目打动了亿万观众,这档节目的特色是将经典诗词与音乐结合,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使得诗歌得以迅速地流传开来。一首《苔》让我热泪盈眶,我把这份感动传递给我的学生们,带着他们一起学唱这首诗,告诉他们诗中蕴含的道理;我和学生们一起观看陈彼得和《青玉案·元夕》的故事,向这位经典文化传承人致敬……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我在教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选择了皇家唱诗班版本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播放几遍之后,学生们基本上都会唱,会唱自然就会背,解决了背诵这一难题;王菲的经典曲目《但愿人长久》早已经家喻户晓,巧的是我们学校放学铃声也是这首歌,学生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熏陶中,早已经不知不觉地熟悉了这首词。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学《元日》这首诗时,我更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创唱诗。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自由地哼出节奏和旋律,大声唱出来。换一种形式,学生们学得兴趣盎然,乐此不疲;换一种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变枯燥的诗意讲解为乐趣横生的小游戏,学生的参与度高,学习的热情高涨,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差。
3.激发想象,音乐铺垫,思出意境
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在《诗的境界——情趣与意向》中说过:“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生动鲜活地突显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钩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偌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爱憎悲喜,都像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去了。”由此可见,想象对于理解古诗词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形式、声音、色彩这些形象直观的元素,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用音乐做铺垫,更易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其体会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我国古典诗歌往往借景传情,以象寓意,其显著的形象性特征使诗歌内在情意常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内在意义具有无限的丰富性。只有用身心去体会去品味,才能感受到真情实感。
李白的诗,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想象大胆。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我穿插使用流水的声音,将其和缥缈的、如仙境般的画面相结合,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去感悟。教学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时,我配以图片和古筝曲《渔舟唱晚》(前面的舒缓部分),在熟悉的音律中,依次出示桃花、竹子、蒌蒿等诗中景物,让学生闭上眼睛,冥思遐想,体味美景,想象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感受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别林斯基说:“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在对诗歌进行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将会变得丰富充盈,对社会和人生的感受也会越来越深刻、细腻,这是古诗词教学也是语文教学所应达到的最终目的。
三、“远近高低各不同”——音乐帮助拓展学习诗歌
音乐帮助学习诗歌,不仅可以在课内进行,还可以在课外;不仅仅是中国的诗歌,还可以是外国的诗歌。在我的熏陶下,学生对于音乐和诗歌融合的敏感度增加了很多。他们会去欣赏更多的配乐的诗歌,更多可以吟唱的诗歌,甚至很多外国的经典诗歌。
比如《泰戈尔经典诗集》,先由学生自读一小段,然后我会播放好几种风格的乐曲,让他们选择。给诗配乐,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也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听霍尊演唱的《山居秋暝》,感受那份宁静与清新、自然;轻音乐《云水禅心》带给学生一份美妙、古典的气息……诗是美的,乐是美的,我们的学习过程也是美的。
中國诗歌的发展一直伴随着音乐的发展,处处体现出“诗中有乐”“乐中有诗”的相融境界。因此,在诗歌的教学中融入音乐,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其领悟力,有利于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诗人之间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在强烈、愉悦的乐声中强化学生对诗歌的内心情感体验。
让我们在诗歌教学的这条道路上,品更多的美文,听更多的好乐,唱更多的好歌;让诗歌的种子在音乐的沃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让我们经典的文化植根与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彩虹.古诗词教学与音乐的融合[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