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初中说明文教学初探

2019-09-10陈小俊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9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

陈小俊

摘要:本文以《中国石拱桥》为例,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初中说明文教学,通过问题驱动、巧設活动、搭建支架、读写结合等策略改变当前说明文教学的现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 深度学习 《中国石拱桥》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一种应用性文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小到产品说明书,大到对科学理论的阐述,都与说明文相关。但其现状令人担忧:学生不爱学,教师的教学策略单一,模式化现象严重。有的教师每一篇说明文都抓住说明对象、说明方法等知识来讲授,内容单一;有的教师侧重于讲授文章的科学知识,把说明文上成了常识课;有的教师甚至让学生自学课文,再通过练习讲解说明文知识点。这些现象都导致学生对说明文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

那么,怎样才能使说明文教学像其他文体的教学一样精彩,焕发其独特的魅力呢?下面我们就以《中国石拱桥》为例,探讨一下在深度学习理念指导下说明文教学的策略。

一、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深度参与

《中国石拱桥》是统编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的一篇说明文,也是学生初中阶段接触的第一篇说明文。本单元语文能力教学点主要是掌握说明文的特点,学习如何将一个事物介绍清楚,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一些说明文,如果继续扣住说明文的知识进行教学势必会磨灭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为此,教学伊始,我们可以让学生自读课文,在标题前添加修饰性词语,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学生借助于标题阅读课文,深入文本,自主探究,很快就能抓住文中的关键性语句,说出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钱梦龙老师曾指出:问题设计得好,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或引起认知冲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能够引发丰富的语文学习活动的问题,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多角度地去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教学,既尊重了阅读的个性体验,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巧设活动,品味说明文语言,提升语文素养

说明文通常介绍一种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一个事理,在语言表达上不像其他文章一样形象生动,准确性是其主要特征。教学中,学生很容易说出一些数字或者表示不确定意思的词语,如“约”“几乎”等,回答也多是套路化语句,如“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删去以后与实际不符”等,甚至一些考试中所给的答案亦是如此,学生并没有真正去品味语言。因此,教师必须在训练上下功夫,巧设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掌握准确表达语言的技能。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钱梦龙老师执教的《中国石拱桥》。

钱老师的这节课上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品味“各有”与“肩”字的准确性。钱老师先让学生观察“赵州桥”的图片,然后说:“现在就请你们来说一说这个大拱和四个小拱之间的位置关系。”接着,钱老师按照学生说的位置关系画简笔图。当学生无法准确说明大拱和四个小拱之间的位置时,钱老师才让学生看书上是怎么说的——“在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各有”与“肩”字使用的妙处。

深度学习的核心路径就是在问题的引领下,以巧妙的语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潜入文本,品味语言,提升语文素养。这里钱梦龙老师设计了巧妙的语文学习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也水到渠成,这比千篇一律地让学生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要有效得多。

三、搭建支架,比较辨析,拓展深度学习的宽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说话。说明文和一般说明书有差异,可以写得活泼,可以承载情感。选入中学课本的说明文,都是说明文中的经典之作。阅读这些经典,不仅能够学习丰富的科学知识,训练思维,同时还能受到情感的熏陶。《中国石拱桥》在介绍说明对象的同时,赞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洋溢着浓厚的爱国之情。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课后习题五中的材料一,与课文介绍卢沟桥的相关文段进行对比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类型说明文的特点。

在比较中,学生发现材料一和课文介绍卢沟桥的内容大致相同,但风格各异。材料一侧重于介绍知识;而课文除了客观平实的介绍外,不少语句写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比如介绍桥上的石狮子,作者运用摹状貌的方法,描绘石狮子的“千态万状”,突出了卢沟桥的美。而且课文中还不乏一些评价性语句,如“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深度学习是一种理解性学习,要求学习者在理解事物的基础上善于质疑辨析,在质疑辨析中加深对深层知识和复杂概念的理解。课堂中出示材料、比较辨析,带动了学生反复研读文本,走进文本深处去体会一篇说明文的特质。

四、读写结合,由段到篇,提高说明文的写作能力

统编教材强调读写结合,而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的写作要求是“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并借鉴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这是初中学生初次写作说明文,需要老师给予引导示范,帮孩子们打开思路,让他们有章可循,触类旁通,在模仿中学习写作。初次写说明文可以从片段作文开始,片段写好了,写整篇说明文就更容易了。如何给予学生可用的写段知识呢?做法就是把“段”当成一个微型“篇”来处理,研究其思路,提炼出规律。《中国石拱桥》很多段落结构清晰,逻辑性强,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比如,文章第1段、第5段、第9段都是“总—分”结构,但具体结构又有所不同。第1段为“总分举例式”,即第1句总写,第2、3句分别举神话和诗文中的例子,说明石拱桥和虹的“关系”; 第5段为“总分解说式”,即第2、3句总写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特点,4—12句具体解说设计施工的特点;第9段为“总分主次式”,即第1句以问句总起,第2、6、7句与第1句构成“总—分”结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这三段的结构,说说自己的发现。然后教师点拨三段“总—分”说明段的表达形式,让学生选取一种“总—分”说明段形式介绍一种学习文具,写一段说明性语言。

《中国石拱桥》作为一篇典型的事物说明文,也为学生写作整篇事物说明文提供了范例。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特点,文章选取了两座最具代表性的桥——赵州桥和卢沟桥,分别说明它们的独特构造和报高的艺术水平,做到了举例典型。这是写作说明文常用的一种方法,如果被说明对象是群体性事物,则可以举代表性的例子进行说明。结合单元写作练习,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给介绍学习文具的片段作文补充代表性的例子,从而写成一篇完整的说明文。

深度学习注重理解,更重视学习的迁移运用和问题解决,教学中以课文为例子,读写结合,教给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和写作说明文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说明文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杜娟,李兆君,郭丽文.促进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

[2]王君.说明文的教学困境与突围策略[J].语文建设,2017(1).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
从合坐走向合学:浅议新学习模式的构建
面向大数据远程开放实验平台构建研究
基于自动智能分类器的图书馆乱架图书检测
搭建深度学习的三级阶梯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利用网络技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几大策略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