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生作文的主要困惑及应对策略

2019-09-10李佳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9期
关键词:方法指导作文教学高中语文

李佳

摘要: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有效的语文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当前,不少学生在写作中存在诸多困惑,写作水平不高,对此,本文结合议论文写作的结构、素材和语言要求,给出一些方法上的指导。

关键词:高中语文 作文教学 写作困惑 方法指导

关于写作,叶圣陶先生曾指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都知多读书有助写作,但现实却是学生写作素材匮乏,语言浅陋,结构单一。

学生完成写作后,在作文讲评环节,教师往往采取“三步走”战略:先总评不足,再展示范文,最后总结。如此这般,一节作文课便结束了。就其课堂效果来看,笔记不少,但收获寥寥。结果是,作文拿高分的始终是那么几个学生。

于是,笔者开始反思作文课的实效性,按照高考作文评分要求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材料选择是学生写作中最为困惑的,其次是结构安排和语言表达,最后是审题和内容的充实。

考虑到高中阶段多涉及议论文写作,因此以下主要就议论文写作的素材、结构和语言进行简析。

一、素材选用

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的阐述要求:合理剪裁,叙事说理要简洁,即议论文以说理为主,事例是为观点而存在的。所以,事例一定要与观点有关,与观点无关的事例就是累赘,应当去掉。既知要求,那又该如何加工事例,选择素材呢?

1.熟悉课本,深挖教材

例如:我不免想到那个被贬的北宋词人——苏东坡。“乌台诗案”后他被贬黄州,心里满是失意,日子过得尤其浑噩。但东坡毕竟不是那钻牛角尖之人,他的念头在滞塞后终又通达起来,于是乎,他才吟“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他才诵“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于是杯盘狼藉,肴核既尽,枕藉于舟中。念念通达,东坡才放开心怀,畅享人生。

上面这段话选自主题为“知足常乐”的考场作文,事例源于教材中的《赤壁赋》。求新不妨求变,苏轼的事例也可以运用于“心态”“得与失”“完美与残缺”“胸怀”“选择”“直面挫折”“执着”“穷而后工”“个性与人生”“责任”等主题作文中。

可见,选择素材时,耳熟能详的,也可耳目一新。

2.旧瓶新酒,剑走偏锋

此处的“旧瓶新酒”指的还是作文中常见的人物,但侧重点不同。如写科学与艺术是共通的,有考生选择的虽然是爱迪生、钱学森、爱因斯坦等人,但强调的是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如爱迪生对古典音乐的痴迷,钱学森对钢琴的执着,爱因斯坦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家。虽然还是熟面孔,却同样能让人耳目一新。

当然,要想做到这一点,还需要熟知素材人物。这就需要学生对课外知识进行积累和整合,挑选典型人物,了解“一人千面”。平时,除指导学生养成多读勤思的习惯外,还可让学生进行分享交流,以获得更多素材。

3.关注生活,同类叠加

当然,若所掌握的素材不便展开,过分铺叙有老生常谈的嫌疑,则可把同类型的素材简单概括,用相同句式呈现,加以适当议论,这样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结构组合

高考阅卷老师是如何对作文结构进行评分的呢?大致分为四等:一等结构严谨,二等结构完整,三等结构基本完整,四类结构混乱。

那么,如何能让学生在考场上有式可循,有法可依?在此有三种常见的结构可供选用。

1.并列式

一般来说,并列式的作文结构最易入手,或时间,或空间,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形成分论点式的并列;或者对不同素材进行整合,形成论据式的并列。当然,就考场作文而言,用并列的方式呈现论点能很好地彰显作者的思维广度。

2.层进式

层进式作文的写作,在行文的考量上,可以是时间上的层进,如过去—现在—未来;也可以是范围上的层进,如个人—集体—社会—国家;还可以是逻辑上的层进,如表象—实质。

3.对比式

正反对比式结构的优点在于通过对照,更加突出主题。但不能仅仅是材料和论点的对比,还应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联系实际,如此才能使文章更有深度。

三、语言锤炼

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有提升,议论文的语言可深刻,也可生动。如何让语言富有魅力,不妨尝试以下方法。

1.排比句式设计魅力语言

排比作为一种常见修辞,以其对称的句式、和谐的节奏、排山倒海般的气势,高度凝练的概括性和淋漓尽致的思想表达或情感抒发,常被用于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之中。

那如何写出既不空洞又能切题的排比句呢?且看下面这个例子:

“君子若器,才有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的文采;君子若器,才有林徽因‘国徽’的庄严设计;君子若器,才使黄巢吟唱出‘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段话,作者在排比中穿插引用,让排比不再单纯是语句的叠加,丰富了手法,扩充了内容,深化了主题。

2.矛盾技术塑造深刻语句

学生要写出富有文采的语句,可以引用诗句,采用描写,甚至化用名句,可是文采并不局限于这些优美的语句,还表现在有内涵上。如何让语意深刻?在此,借用张华老师的矛盾技术——“以臧克家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为例,首先确定一个点,即选择句子成分中的一个来作为矛盾点。然后进行造句,造出与话题相关的句子。最后调适,找到矛盾词语,并调适句式将其组合成句子。”

讲解此法时,让学生活学活用。有位学生效仿北岛的名句,套写了“欺诈是欺诈者的通行证,诚信是诚信者的墓志铭”。可见,单就加强语言的深刻性来说,矛盾法是相当可行的。

3.细节先行构筑精彩文段

很多学生行文时,往往过于平实朴素,缺少新意和深度,自然也就与高分无缘。

为此,笔者结合学生考场上的作文,挑选其中一些较有特色的例证语段用PPT在课堂上展示,并让同学们总结其叙述的特点。

例如:那手持书卷,对酒当歌的词人,作为一国之主,即使不为国家开辟疆土,也应保国家安稳。但他却醉心于诗词歌赋,日日笙歌燕舞,醉酒作诗,而朝政大事却被他忘诸脑后。不顾大局,不顾国家,所以他成了“违命侯”,最后“樱桃落尽”,国也空,人也空。他,便是李煜,总是为了眼前的一隅安好,而弃大局于不顾,终是笔落人亡。

区别于一般的开门见山,此段更像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作者先对人物的相关事件加以点评,让读者存疑的同时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然后在段中或段尾点明所写人物,同时穿插人物的相关诗句和自己對人物的情感态度。这种写法让文章化平实为生动,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总之,作文写作的训练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涉及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老师重视,体现在方法指导、课堂讲评、课后批改上;学生重视,体现在日常积累、多读勤思、反复修改上。师生在教学中相长,在训练中总结,让作文训练落在实处,如此才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58.

[2]颜广侠.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中阐述要求浅谈[J].今日科苑,2010(14).

猜你喜欢

方法指导作文教学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浅谈如何指导初中学生写书面表达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