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学生诚信问题的改善措施探究

2019-09-10韦崇梅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2期
关键词:诚信学生

韦崇梅

摘 要: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建立,诸多经济困难、家境贫寒的学生通过这一制度走入大学,有了更好的未来。但如今助学贷款制度也存在许多问题,学生的诚信意识也急待加强。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中现有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对具有建设性的改善措施,以期为日后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助学贷款;诚信;学生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对教育方面也越发重视,建立起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各类奖学金、补助为辅的面向寒门学子的资助体系。其中助学贷款特别是生源地助学贷款是资助工作开展中的主要措施。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还贷的诚信问题已然成为助学贷款制度面临的最严峻也是最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一、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学生诚信问题的分析

(一)国家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现如今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仍处于一个正在起步的阶段,相关评价体系仍未建立,还处于一个数据收集的阶段,银行的相关还贷体系没有完全建立,针对失信行为的惩罚机制也没有形成,导致银行对学生的信用不能进行一个有效的、全面的、彻底的评估。与此同时,学校对学生的不诚信行为也没有相应的处罚,即便有也难以落到实处,而这一切即失信行为难以制止、不断出现的根源。由于我国缺少针对失信行为的法律支撑,诸多早年申请助学贷款但未履行还款义务的学生,甚至是恶意欠款、拒不还款的学生,法律也难以约束其行为,导致许多欠款难以结清,无法追回。

(二)學校缺少相关的学生诚信教育

我国的高等院校存在一个普通问题,即过分重视成绩,忽略了道德方面的教育,甚至放大来说,从义务教育阶段起,学校的德育工作便存在不到位的问题。即便如今高等院校对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但所谓的教育方式还是过于直接。只是一味的开设相关课堂设置考试,通过考试分数评判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道德品格,而这样的行为最多治标,难以治本。不仅如此,部分院校以所谓的政治教育替代学生的道德教育,在课堂中侧重于强调政治站位、政治忠诚等,却忽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学生以诚信为本。

(三)学生诚信意识较为淡薄

当前这一代大学生多为九零后,仍处在社会经历较为单薄、人生阅历也较为短浅的阶段,正确的是非观还未形成,自律能力更是难以和已经工作的人相比,对于是否应该坚持诚信更是没有成熟的认知。处于信息时代的九零一代可以说和互联网一同成长起来的,而网络上的信息纷繁复杂,甚至参差不齐,容易导致学生形成不正确的诚信观念,对社会现象没有正确的理解。不仅如此,许多学生虽然有一定的道德认知,对诚实守信这一品格也较为清楚,但是更多人在触及到自己的切实利益时便会放弃对道德品格的坚守,不再高标准要求自己[1]。

二、针对生源地助学贷款还贷的改善措施

(一)明确沟通机制

沟通是最简单也最直接的交流方式,若建立充分有效的沟通机制,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学生恶意欠款、拒不还款的现象。对此,银行应建立还贷前的沟通机制,及时更新学生信息库,对学生毕业后的情况进行跟踪了解,针对各种情况对借贷合同进行完善,抑或是重新签订,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二)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将大学生助学贷款变为一种质量很高的优良资产。比如在各大商业银行之间能建有一种共享的个人信用记录,一旦贷款学生出现还贷不良记录后,各大商业银行都将终止其以后的房屋、汽车等相关贷款,促进大学生就业后自觉按时返还贷款。

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建立这一制度对社会来说却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各家商业银行可以对个人的信用记录进行共享,统一维护完善这一信息库。只要学生出现还贷的不良记录,银行可以联合起来,将其拉入信用黑名单,日后再也不为其提供其他种类的贷款,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倒逼学生形成自觉按时还贷的观念。

(三)加强学生诚信教育

学校对学生可以适当开设道德品德相关课程,举办系列讲座,告知学生信用记录存在污点的危害,举一些相关实例,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按时还贷的重要性。感受到不良信用对日后就业的极大影响力,也让学生意识到诚信是为人处世尤为重要的品格,从根源上解决学生拒不还贷的问题。

(四)培养学生科学理财

理财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还贷意识,许多学子不能还贷,很大程度上是月光族。所以,在校期间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同时应该开设专门的理财课程,培养学生科学的理财理念。仅强调诚信,忽视理财观念的培养,无法从根本上杜绝这种大学生还贷难的问题[2]。

(五)银行建立人性化的学生还贷制度

虽然当前存在一些学生不能按时还贷,甚至恶意违约的现象,但不能否认的是大部分学生还是有诚实守信的意识,明白按时还贷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助学贷款本来所面对的对象就是家庭经济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因此我们也要理解部分学生未能按时返还贷款的原因未必是不想还款,可能存在一些真切的困难,诸如就业不顺、家庭因素等。基于此,银行可以考虑建立一种较为弹性化的还贷制度,要求学生出示相关证明,依据于此对学生的还款合约进行适当的调整,而不是固化死板。要求学生毕业即要还清所有贷款,这是不人性化的,也对现实情况考虑不够全面,而这种制度也可以适当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增强学生自身积极性,主动还贷。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这一系列的相关改善措施,现今所出现的学生诚信问题必然得到一定的好转。一件事的改变除了内力的影响,必然还有外力的推动作用,两者相加到一起形成合力才是最好的结果。银行在学生还贷这一方面也无需过为谨慎,大学生接受过许多年的教育,对于此类事件必然有着正确的判断力,通过外界一定的推动力,最终定然形成更加良好的诚信还贷意识。

参考文献:

[1]王音音.防范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高职学生诚信问题的对策建议[J].人力资源管理,2018(1):309-310.

[2]夏金玲.大数据时代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学生的诚信教育[J].南方论刊,2017(2):103-105.

猜你喜欢

诚信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自我约束讲诚信
诚信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