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本主义教育角度探析小学音乐教学发展研究

2019-09-10孙莹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2期
关键词:人本主义个体化道德教育

孙莹

摘 要:面对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如何行之有效的培养小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及思考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健全性人格,成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师所应注重的问题。人本主义以人为中心,充分尊重人的精神,与教育体制的结合,不单单能应对学习问题,还可以应对学生品质人格问题,因而,可将其纳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本文正是立足于此,具体探讨如何将人本主义引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

引言

小学音乐教学不仅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感性思维,同时,在展开音乐教学时,学生还可以在团队协作过程中,掌握团队意识,在充分把握作者流露的情感时,促使学生情感更加丰富、细腻,同时,又能善于考虑他人的想法,对教育学生做人做事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鉴于此,对小学生展开音乐教学有其存在价值和必要性。

充分认知和把握人本主义

教育中的人本主义可以分解为以学生为本、重视个体综合发展、重视道德教育。

以学生为本

人本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就是教师在课堂中以学生为本,应尽可能避免照本宣科的僵硬式教学,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的所思所想,并以此延伸出相关教学内容,真正的将课堂打造成学生的课堂,真正的让学生在课堂当中学习到东西。

重视个体化发展

人本主义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尊严、潜力,重视个体化发展,对于教师来说,除了尽职尽责,让学生在接受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取得进步外,还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潜能,促使学生天赋能够得到极大的发挥[1]。

重视道德教育

人本教育中不单单要给予学生人本的权利,更要让学生充分掌握人本主义,并将其充分运用到生活学习中,比方说能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爱护国家等。

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人本主义

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人本主义,应当注重以人为本、重视个体化发展、重视道德教育。

以人为本

音乐作为艺术领域,虽然仍旧需要学生掌握旋律、记忆歌词、熟悉乐谱等,但对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来说,应当更多的让学生领悟,而非是死记硬背,应当让学生更多的受到感染,情感自然流露,而非是有样学样,知其表不知其里,这不仅会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也会让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抵触心理,这对音乐课堂来说,是极其不利的,简而言之,就是教师思考学生想法,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一般来说,往往能够总结归纳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2]。

例如,在学习《快乐宝贝》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弹唱一遍,让学生能够充分把握歌曲的旋律和感情基调,此时,对于学生来说,也能透过教师的情绪变化,了解到歌曲所流露的感情,教师在弹唱完后,可以向学生询问“刚刚那首曲子表达哪种情感呢”,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示,“结合歌词和老师刚刚的情绪浮动看看”,介于此,学生很容易将目光聚焦到“快乐”二字,如此,教师在接下来让学生掌握这首歌时,学生往往能够较好的代入感情,感情的自然流露是歌曲演唱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演唱本人能够打动他人的基本前提之一。

重视个体化发展

学生的天赋是与生俱来的,这也就意味着一些学生擅长演唱、一些学生擅长肢体动作、一些学生适合高音区、一些学生适合低音区、一些学生擅长吹小号、一些学生擅长打鼓……对于不同天赋的学生,具备的不同才能,教师要善于发现、把握、发扬,要积极引导出学生的潜在力量,让学生被暂时埋没的价值得以发挥,针对于此,具备条件的音乐课堂,可以让学生首先自我介绍,说明自己会哪些东西,其次,便是根据学生歌喉,确定学生的音域,最后,便是让乐器组的学生挑选会使用或喜欢的乐器,并在随后的课堂当中,对于小号手、鼓手、长笛手等进行调整,在具备相应条件的情况下,教师除了为学生讲解各种乐器的音色、使用方式、使用场景、使用要求外,还应根据乐团表演或独奏视频,让学生了解和观摩,便于学生在初期选择时,能根据自身喜好,规避后期不喜欢,学习怠惰的场景。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对团队内的人一视同仁,切不可因为偏私,造成其他同学的不满,尤其应当重视的是,在学生出现演唱错误时,教师可以对其单独纠正,在发现该学生并不适合当前位置时,教师应委婉的要去该学生换到其他位置,无论是对该学生,还是对整各团队而言,都是存在利处的,尤其是,充分避免学生受到打击,内心尊严受损等。

例如,在合唱《送别》时,教师首先根据音域,对学生进行分组,其次便是在合唱时,对把不住调的学生进行单独纠正,此时,教师应可能的委婉的指出学生的错误,并充分分析学生的失敗的成因,以便于调整位置,或是督促其认真熟记旋律等。

重视道德教育

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基本音乐素养并不是首要的,学会做人才是学生的立身之本,因而,对于学生来说,应当充分重视道德教育,教会学生基本的做人道理,一方面,对于团队合作类的学习任务,学生的团结意识、服从意识往往发挥较大的作用,可以说,团结意识是确保团队协作顺利的关键,服从意识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按照教师的步伐走,关系到大部分学生吹拉弹唱水平,另一方面,音乐对演奏者的感情要求颇高,为便于学生能较为容易的体会到音乐的情感,并将其内化,往往需要学生本身具备较为细腻的感情,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情更为自然的流露出来[3]。

例如,在合唱《少林少林》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先认真听讲,服从教师的安排,在维持纪律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尊重自己的老师,其次,对合唱时随意搞小动作的学生进行批评,并延长全班合唱时间,跟着该学生受罚,让学生把握团结意识,最后,教师要教育学生体会《少林少林》这首歌中,作者所流露的感情,并从作者流露的感情中进行体会,总结归纳出自己学习到了什么,借助音乐所表达出的感情基调,让学生把握坚毅、自信的品格,这对学生品格的健全及完善同样存在莫大的益处。

总结

对小学生来说,音乐教学可以极大的陶冶情操,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尊敬师长、团结朋友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等,从这一点上来看,人本主义的运用,对小学音乐教学来说,存在较大的裨益,因而,对于教师来说,可从以人为本、重视个体化发展、重视道德教育出发,来为学生展开音乐教学,以便于能够更好在塑造学生音乐素养时,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童琳. 从人本主义教育角度探析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措施[J]. 戏剧之家, 2016(4):203-203.

[2]张明, 罗英. 以人本主义角度探讨体育教学的人文关怀[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 32(1):70-73.

[3]史影, 尹爱青. 从马克思到罗杰斯——人本主义教学观探析[J]. 外国问题研究, 2017(2).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个体化道德教育
什么叫美好的道德教育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
脂肪肝需要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