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幼儿园户外区域体育活动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2019-09-10任亮
任亮
摘 要: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能少于两个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能少于一小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户外体育活动对幼儿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在我们的五大领域中健康是排在首位的,没有身心健康作为保障,我们其他的活动就很难实施。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呢?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区域;体育活动;有效性
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是健康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适宜的户外区域活动不仅仅可以促进幼儿的动作协调发展、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有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能发展幼儿的社会性活动,并且激发他热爱体育的活动情感,为他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做准备。
一、创设开放的体育活动环境
现代幼儿园已不是过去那个只教幼儿读书认字的幼儿园,幼儿园已经走向开放的教育,时间、空间、教材、结构上的开放。创设开放的体育活动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创设开放的体育活动环境时,教师应考虑园内周边环境与运动区域的有效整合,同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向所有的幼儿进行开放,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区。与此同时,在我们的活动区应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投放多种多样、具有层次的材料及合适的数量。但是在当前,不论农村还是城市、公办还是私立,许多幼儿园都面临着幼儿多场地小,设备不够完善等问题。但场地的好坏不能直接影响幼儿体育活动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较好的教育能力,园长是否具有因地制宜的管理理念。在我国香港,许多幼儿园设置在住宅楼或者写字楼的底层,没有独立的户外活动空间,室内的活动空间也十分有限。但尽管是这样,教师们都想尽办法把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走廊布置的合理、有特色。城市里空间相对狭小的幼儿园可以学习香港的空间设计和理念。我国农村幼儿园可以利用广阔的自然资源,让大自然成为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天地。如果场地小,没有足够的经费购买体育器材,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运动强度合理的组织规划幼儿和幼儿园场地。在幼儿园活动时多运用一些可灵活变动的器材,可也可将一些废弃的纸壳瓶子等废弃物制作一些玩教具。
二、营造轻松和谐的体育活动“软环境”。
一个幼儿园环境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幼儿园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指的是一个幼儿园的设备设施及幼儿园的内部结构,而软环境决定着整个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与是否能完成指定的教学目标。当家长在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幼儿园的时候,都会去参观一些幼儿园做比较,再决定让孩子去哪一所幼儿园。那家长们是如何确定一所幼儿园的好坏呢?他们主要看的就是一所幼儿园的软环境。在营造轻松和谐的体育活动软环境中,主要分为两大块,营造轻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和优化和谐的家庭共育环境。
1.营造轻松和谐的心理环境。教师作为孩子的合作者、组织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在幼儿进行户外区域体育活动时必须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在活动中,教师要时刻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及时的了解幼儿的需求。在幼儿遇到困难或在活动难以自主进行的情况下,需及时的引导幼儿。当幼儿完成了自己的创作或完成一个户外体育活动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做到不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幼儿的好坏。对那些活动完成较好的幼儿进行及时的表扬,对那些完成的不够好的幼儿应及时的鼓励,并且在幼儿完成户外区域体育活动之后,教师要思考幼儿不能正常进行活动的原因。是否是因为体育器材不够全面和数量不够或者不适合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活动。在进行户外区域体育活动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能力不同,投放的材料要具有层次性,设计的活动主题也要适合年龄阶段的幼儿。
2.优化和谐的家庭共育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所学校。一个家庭的氛围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等。许多幼儿教师在5+2=0这个问题上深有体会,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等于7,而是要大于七,这就需要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只有幼儿园与家长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的发展。幼儿园也应及时和家长沟通幼儿在校的表现。在进行户外区域体育活动时,可以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进行亲子游戏。这样不仅能提高户外区域体育活动的活力、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还能提高家长的育儿理念及亲子关系。
三、凸显幼儿主体,增强幼儿活动主动性。
1.幼儿自选活动区域和玩伴。幼儿是发展的、能动的个体,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他总是以主体的身份参加外部世界各种活动与之相互作用来发展自己。[1]在户外区域体育活动时,幼儿应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和玩伴。现在大多数的幼儿园在进行户外区域活动时,主要的是以班级为单位来开展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通常会出现幼儿同伴单一、活动形式呆板、活动范围有限等问题。这些问题就造成了幼儿无法在活动中持续保持兴趣。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教师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活动区。教师在设计活动区域时也应注意,根据幼儿的能力及时调整更换活动区域的难度和器材。在幼儿玩伴这一方面也应让幼儿自主的选择,让能力强的幼儿去帮助能力弱的幼儿,通过“以大带小”和“以强带弱”的形式来提高幼儿的兴趣及能力。在这样的環境下,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合作、创新意识。
2.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和玩法。在户外区域体育活动时,教师投放多种多样的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和玩法,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我们成人所不能比较的。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物品都会引起幼儿的兴趣,成为他们的“宝贝”。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可以借鉴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和幼儿一起去大自然中寻找材料或者将一些成品与半成品投放到我们的户外区域活动中,这样有利于激发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尝试、组合研究出新的玩法。如毽子可以放在头顶,分组比赛,可以两人抢踢,可以脚背上单跳等。这些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更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玩得更开心、更有创意。
3.幼儿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策略。亲身感知实际体验是幼儿的主要发展途径。幼儿的主体性在教学的具体实践中,主要表现在幼儿对活动的参与性、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在进行户外区域体育活动时,教师一定要给幼儿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鼓励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发现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幼儿迁移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大胆假设与猜想。举个例子来说,当你发现在户外区域活动时,总有几个幼儿总是玩不到新器材。这时教师就可以问班上的小朋友,学校在户外体育活动区投入了一种新颖的材料,一次只能让五到六个小朋友玩,那班上有几个小朋友总是玩不到,该怎么办呢?这样小朋友就可以开动他们的大脑进行探索,让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可以玩到新器材。[2]
结束语
有句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见学前阶段的重要性。而户外区域体育活动又是学前阶段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是幼儿体力活动与智力活动的有效结合形式。“自发、自由、自主”,这才是幼儿活动的本质,也是老师不懈追求的目标。让幼儿在自然中探索、发现,不断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教师要坚持“认真观察,幼儿自主,有效评价,一起讨论”的原则,努力让户外区域活动成为幼儿全面成长的平台。[3]
参考文献:
[1] 罗玮娜.体育活动中凸显幼儿主体性的策略【D】幼儿教育研究2016:49
[2] 陈中兰.提升幼儿园户外区域体育活动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D】亚太教育2016(01):23
[3] 陈首言.在主题活动中促进幼儿主动性学习的有效策略【J】才智.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