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静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的概念探究

2019-09-10马小远

大东方 2019年4期
关键词:动静结合位移分贝

马小远

摘 要:“动静结合”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并不是如众多读者所理解的包含有“移动与静止结合”“有声與无声结合”两重含义,经过对不同文献的详细梳理与解读,确认“动静结合的”概念的内涵应该是具体专一地指向“移动与静止”一面。

关键词:动静结合;表现手法;位移;分贝

一、问题的缘起

什么是动静结合?百度百科和搜狗百科均提供了完全相同的解读:

动静结合道家境界之一,一方面是指道家在练功方式上强调静功与动功的密切结合,要在练动功时要掌握“动中有静”,在练静功时要体会“静中有动”。动,指形体外部和体内“气息”(感觉)的运动,前者可视为“外动”,而后者可视为“内动”。静,指形体与精神的宁静,前者可视为“外静”,后者可视为“内静”。另一方面指文学作品中道家意境的体现手法,“动静结合”手法是一种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形成形象在意境中的和谐统一的手法。

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文学场景 。

同时百度和搜狗都给出了两个具体的典型案例:

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

第一个案例王维《山居秋暝》一诗主要创作目的是表现深秋山间森林的清幽宁静空旷,所以作者先描绘了“一轮明月透过高高低低的树木照进高大茂密树木”的秋天森林的静态画面,为了进一步写出秋天森林中的空灵旷远层次丰富,简单的单一的静态的画面显然是无法满足这个要求的,于是作者又将“清冽的泉水在山石上叮叮咚咚地流淌”的画面清晰明确地展示在读者面前,有声有形更有流动的形态,与前一句的“明月松间照”互为照应,完美实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但案例二的表达值得推敲。王维《鸟鸣涧》一诗整体主旨一样是要通过对山中的人、花、月、夜、鸟等意象的描写,描写出一幅清幽淡雅高洁的秋日闲居图。但接下来百科对动静结合手法的分析是“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的确,“落,出”确实是花儿与月亮的位置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花儿月亮的整体在按照一定的轨迹在运动;但问题是,“鸟鸣”是动的么?“动”在这里是什么意义?是指事物位移的改变,还是指事物所发出分贝大于零?“鸣”在这里明显是指的山中飞鸟的叫声响亮清澈,不是指向的飞鸟在时刻处于运动中。那么,飞鸟声音的响亮清澈能理解成“动静结合”的“动”吗?

二、问题的解析

按照百度百科和搜狗百科前文的定义“动静结合手法是一种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形成形象在意境中的和谐统一的手法。”

“动”这里明显是指的是“动态”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第311页关于“动”的词条有8个,1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2动作;行动3改变事物原来的位置或样子4使用;使起作用5触动(思想感情)6感动7方言,吃,喝;多用于否定8书面语,动不动,常常。现代汉语这八个词条中,没有一个词条的义项是声音的分贝数值大于零。反而是第一条就旗帜鲜明地表示,改变原来的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那么,“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中的山鸟的“鸣”与这个义项的描述并不吻合,山鸟鸣叫既没有改变深山的位置,也没有脱离深山静止的状态,山稳稳当当,不管你山鸟叫还是不叫,都不急不躁踏踏实实地站在那里。

我们再来看看古代汉语的解释,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2014年3月第二版2014年8月第35词印刷第296页关于“动”字的解释有6条,1活动,举动2行动3震动,感动4动辄,常常5动物6不觉。探究起来,这六条均无法与“动静结合”中的“动”契合,不过,该词典在六个义项后紧接着的词汇解释中的第一条就是[动静],行动与静止,情况,消息。由此可知,此处的“动”就是“行动”的本义,是与“行”的并列成分,是事物位置发生改变的另一个说法。

所以,“动静结合”的“动”理解成“声音的不等于零”找不到相关的理论支撑。

那么,为什么我们在具体的诗歌鉴赏与分析的过程中,甚至包括百度百科搜狗百科等权威的工具载体都会不约而同地出现相同的误读呢?

笔者认为是“动静结合”的“静”字的双重语意影响了鉴赏者对整个概念的完整理解。“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词条有4个,1安定不动2没有声响3使平静或安静4姓。也就是说,“静”的义项既有“安定不动”的意思又有“没有声响”的意思。因此,众多的鉴赏者就会想当然地认为“动静结合”的概念含义也自然包含两种,一是指动态与静态的结合,另一个是指有声与无声的结合。却没有深入细致地去继续判定“动”的义项并没有“有声”的表达。

三、问题的结论

“动静结合”的“动”只能指事物的位移不能指事物的声音分贝大于零。搜狗百科百度百科中“动静结合”词条中“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的表达是错误的。

四、问题的补充

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诗句运用的不是“动静结合”的手法,也自然就不能是“以动衬静”的手法。对于这两句诗的表现手法,正确的理解笔者认为应该是“衬托”手法,或者,更具体地说是“以有声衬无声”。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六版第311页

[2]《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3月第二版2014年8月第35词印刷第296页

[3]《浅析王维诗中“空”与“静”的艺术特点》(《科教文汇2010第一期》周彦希)

[4]《浅析王维山水诗的禅意特征》(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四期 祁生贵)

(作者单位:济南市历城第一中学高三、一班)

猜你喜欢

动静结合位移分贝
Loud Volumes Can Harm Your Hearing
S型压力传感器形变的有限元分析
信息时代教学模式的位移研究
动静结合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研究
例谈“动静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对功的再认识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动静适时转换的运用
小分贝上街“不讲话”了
谈幼小衔接的数学课堂教学
管线隧道开挖对上部既有线框架桥影响的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