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当前主流经济学的心理学转向
2019-09-10张伯远
摘 要:当前西方经济陷入危机状态,一些主流经济学如同经济形势一样陷入“理论危机”,经济学界出现了一些从心理学角度对主流经济学“理性”假定进行质疑的新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主流经济学;心理学;经济危机
主流经济学陷入“理论危机”后,经济学界出现了一些从心理学角度对主流经济学“理性”假定进行质疑的新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与本研究有着密切关系而应该得到较多的重视。
一、主流经济学的转向背景
2008来金融危机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陷入停滞状态。这种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引发了经济学在理论上的深刻探讨。传统经济学的假设,有关理性人的设置在解释经济危机的过程中显得匮乏无力。在“机械论”和“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下,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为了追求“科学实证化”,在研究行为体决策方面在继承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假定的基础上对之进行了“更加严谨”的改造,通过假定行为体具有“完美的理性”即行为体偏好具有完备性、自返性、传递性、连续性等公理而抽取了“理性人”中“较为主观”的心理方面因素。在主流新古典经济学者看来,行为体的心理因素实际上已经超出了他们理论的研究范围。然而,随着市场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信息不完全所导致的低效率的现象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针对传统理论过分强调完美的工具理性的倾向,赫伯特·西蒙通过借鉴心理学的相关内容提出了“有限理性”理论,认为不管有机体在学习和选择情境中的行为多么具有适应性,这种适应能力都远远无法达到经济理论中理想的‘最大化’状态。显然,有机体的适应能力都往往只能达到‘满意’而非‘最优’。在西蒙的“有限理性”基础上,经济学家,心理学家,甚至是国际关系理论家均试图对“有限理性”假定进行进一步的演绎,致力于通过心理学的视角描述个体在信息不完全,不确定状态下的具体决策过程。与主流经济学理性模型所不同的是,这些研究成果并不认同传统决策理论中的“完备理性”而是深入到具体行为过程和不同行为情境之中,探究真实行为体的效用体验和策略动机,因此被成为“描述性决策理论”范式。较具影响力的包括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等人的研究。他们的主要著作包括《注意与努力》,《不确定条件下的判断:启发式与偏差》等等。
二、主流经济学向心理学转向内容
对于“描述性决策科学”而言,他们的研究结果中最为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有限理性”进行演绎而提出的,强调行为体在实际情况中对于收益的风险规避和对于损失的风险追求的“前景理论”。西蒙和卡尼曼这两位心理学家分别于获得1978和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则表明经济学的这种“心理学”转向已经开始获得了主流经济学界的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有限理性”的另一个演绎维度的以道格拉斯·诺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也经历了“心理学”转向,开始研究“共同心智模型”,人的认知等心理因素对于制度的影响。在与阿瑟·邓兆合著的论文《共同心智模型:意识形态与制度》一文中,诺斯提出,意识形态和制度一样对行为主体处理复杂的社会决策具有很大的帮助。意识形态在诺斯等人看来属于“共同的心智模型”,这些共同的心智模型实际上是“个体所创造的约束和处理环境的外部机制。……意识形态和制度可以被视为共同心智的范畴。”诺斯和邓兆强调了行为体在不确定性复杂条件下选择的动机和对信息处理的过程,在他们看来,学习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提出“有必要发展一种结构以识别不同的信号。这一结构可以被视为一个经常被用以解释世界所提供的数据事件空间……建立在这些范畴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共同的心智模型去解释和说明环境,根据新的经验反馈,范畴和心智模型将共同演化,反馈可能会强化和凝固我们的初始性范畴和模型也可能引导我们对初始性范畴和模型做出修正。”在诺斯的最新著作《理解经济变迁进程》一书中,诺斯也强调了认知结构对文化和制度的重要意义,强调从认知心理的角度理解制度。
如上文所分析,制度变迁的动力是行为體的理性选择,即,旧的制度和商品一样具有效用递减性,当效用递减到一定程度就使得制度的变迁成为必要,新制度获得的收益一旦大于变迁所花费的成本,变迁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这种“新古典式”的制度变迁理论则暗含这样一个假定,“行为体具有完备的信息和完美的理性”对过去,现在和未来各个时间维度所需要的决策信息了如指掌,这一点恰恰为描述性决策理论所否定。因此,在信息不完全,不确定和有限算计能力的前提下,在选择问题上表现出来的行为体心理规律就成为研究制度变迁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可以说,描述性决策理论涉及了原有主流新古典经济学假定为前提的领域,在分析行为体行为方面获得了更加深入和更加贴近现实的了解,因此,行为体的主观心理规律也成为研究历史变迁即制度报酬递增性的一个不能绕开的内容。
三、小结
总体来看,在信息不完备的不确定情况下,既有的制度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学习效应”而塑造了一种与之相配套的认知体系,这在诺斯的理论看来是一种主观模型,这种体系一旦建立就有自我强化的趋势,通过排除对已有信息不符的认知从而使得对于决策行为体对于变客观事物的认知在客观条件已经发生极大变化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原有的状态。这就使得决策行为体在主观上很难看到制度报酬递减所带来的负面状况,从而制度变迁的必要性并没有在主观认知中获得很好的注意。从而使得制度的变迁无法发生在新古典经济学所认为的最佳的时间点内,以至于制度具有报酬递增性而在低效率运行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生存并继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庄锦英著:《决策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p89
[2]Arthur Denzau and Douglass North(1994):Shared Mental Models:Ideology and Institutions Kyklos Vol.47(1)p4----Douglas C.North(1996):Economics and Cognitive Science,Work Paper,Department of Economics,Washington Uninversity at St.Louis.
作者简介:
张伯远,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研究方向:经济与管理。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