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子足下
2019-09-10姜总红
姜总红
平时我们说话,会有停顿和间歇。这些停顿和间歇呈现在书面语言中,就变成了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书面表达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所以在小学阶段,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批改作文时,我们常常为学生标点使用的错误百出而头疼,虽然课堂上一再强调正确运用标点,但学生却很难改掉自己的坏习惯。追本溯源,很多学生标点使用的坏习惯并不是到了高年段突然形成的,而是低年段基础不够扎实所致。因此想要真正改变这一现状,还得从低年段抓起,让标点符号教学从低年段开始就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规范书写,抓住特点巧引导
从一年级学习课文开始,学生便与标点有了第一次正式见面。老师不但要让学生认识标点,了解标点的作用,更要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标点,唯有从低年段开始强调标点书写的规范性,才能有效避免将来作文中标点书写的随意现象。能认识和使用句号是一年级标点教学的重点,初次认识句号时,我先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念一念儿歌,了解句号的作用:“小句号,圆圆圈,标在后面话说完。”然后,让学生跟着我写一写句号,重点强调句号是空心的,不是实心的。最后,我出示几句话,让学生在句子的末尾填一填句号,重点强调句号不能太大,不能太小,要写在末尾一个字的右下角。
初始印象对于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正是因为第一次教学时就强调了句号书写的规范性,所以学生在后来的写句子练习中很少发生将句号写成点或句号与字同样大小的错误。不但句号应该如此教学,其他标点符号也是这样。强调书写的规范性,在日积月累之中,学生自然不会忽略标点这个小小的语言符号。
(二)强化朗读,揣摩品味找不同
标点的辅助作,用在课文的朗读中显得尤为重要,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判断不同标点在句子中停顿方式的不同和表达语气的不同,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学会自己借助标点符号流利地朗读课文。如《四个太阳》的第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此处出现了一个前面没有出现过的标点符号——顿号。在指导孩子们正确书写了顿号后,我让孩子们猜猜带有顿号的句子该怎么读,孩子们根据标点的名称大致猜到应该有停顿地读,肯定了孩子们的想法后我又通过范读和指名读让孩子们知道了顿号和逗号在停顿时间,上的不同。接着我出示了几个顿号、逗号同时出现的句子讓孩子们练习读。通过朗读孩子们对顿号有了深刻的印象。低年段时,孩子们需要逐个认识标点,并在标点的帮助下逐步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积累良好的语感。(三)正确运用,循序渐进促提升
从低年段的写话开始,孩子们便开始运用标点符号了。虽然低年段的孩子年龄小,语言积累少,语感也不强,但我们不能因此忽略了他们标点使用的正确性。课堂上、作业中,老师要通过各种方式纠正孩子在写话中的标点错误,帮助他们正确使用标点,养成良好的书面表达习惯。写话时,冒号和引号是孩子们引用人物对话时必须要用的标点符号。我发现低年段孩子使用这个标点时错误较多,有的写了前引号不写后引号,有的只写引号不写冒号,还有的将弓号写在句号里面……平时批改写话时,我就有意识地将这些错误收集到一块儿,并在课堂上让孩子们自己来纠错,几次纠错后孩子们写话时便重视起这个标点来,再经过多次的订正,这个标点的使用错误便慢慢减少了。
标点的正确使用也如其他语文知识一样需要慢慢积累。从孩子用稚嫩的小手写下第一句话开始,我们便要让孩子具有标点意识。随着语文学习的深入,孩子们这样的意识会越来越强烈,直至能熟练运用标点进行流畅的书面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