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助力教学 思维尝试新路
2019-09-10白吉武
白吉武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先进的思维方法,对于全面提高和发展一个人健全的思维品质具有非凡的价值,被誉为“21世纪全球性的思维工具”。用“思维导图”指导教学,使教学过程具有层次性,体现了教法与学法的统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有效教学。为了使教师们能够碰撞出更多思维的火花,点亮教学之路的远方,王打卦教育联区于本学期参加了德州思维导图研发俱乐部。下面谈谈我们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巧用思维导图制定教学计划
当我们要进行教学计划时,思维导图可帮助我们将所有要留意的课程内容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写出来,再组织成清楚具有目标的计划,在此基础上设计思维导图。这样考虑事情是环绕主题思考,不会迷失方向。完成设计后很容易组织及书写出报告,别人阅读计划时很容易了解计划脉络,容易进行沟通,也便于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巧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备课
备好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作为线性方式存在的教案,由于感觉跟不,上大脑的思维速度,因而不能捕捉每一个思维灵感,影响备课效率与质量。使用“思维导图”,教师可以整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快速、全面系统地整合知识,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创设教学情境,指导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并且前瞻性地预定教学效果。
三、巧用思维导图组织课堂教学
用思维导图教学,即思维可视化教学,能够直观展示思维过程,引领学生应用并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思维导图既是教师教的工具,又是学生学的工具。思维导图能全方位地调动大脑思维,立体式呈现知识全貌,可谓“见树又见林”,与普通的文字直接表述点、线性思维)相比,突出特点是运用脑科学的原理,最大限度地开拓思维,提升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习效率。
1.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
第一步:找出哪些内容自己已经掌握或自己能够理解,在上课时不需要投人时间和精力。第二步:找出哪些内容通过自己的努力,仍一知半解或不确定自己的理解正确与否,在上课时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第三步:找出哪些内容是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上课时需要全力以赴,,投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将三部分内容做成思维导图,这样学生们对新内容就做到了心中有数,教师也能够提前了解学情,以便课堂上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2.利用思维导图突破重点、难点。
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法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围绕重难点灵活制图,调动学生寻找知识内在联系,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建构知识,从而进行有意义的学习。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可直观解决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自主认知能力和辨析能力。
3.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整理和复习。
整理和复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容量大、时间紧的的特点。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归类、整理,使得学生在脑海中对学过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网络体系。在知识整理和复习时我们采用每日一导图、每周一导图每月一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巩固知识。
(1)每天做一张思维导图。把当天学到的内容做成一张导图,内容包括学到的难点要点、公式、定理、单词等。这是对一天所有学过的知识最有效的整理和梳理的过程,也是对所学过的知识内容进行仓儲式管理的最好方式。
(2)每周完成一张总思维导图,把一周做的思维导图整理成一张大的思维导图,每个学科一个分支,把一周学到的所有的知识进行分类汇总,这样所学的知识更加有效地进人我们的大脑,记忆会更加深刻!
(3)每个月底把四周的所有导图整理成一张更大的思维导图。把这张图贴在卧室里,贴在书桌前,每天看几遍,保证你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导图一定要上墙,这样会给我们不断地带来视觉的刺激。不同的颜色,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图像、关键词,都会给我们大脑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增强我们的记忆。
四、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板书设计
传统的展示教学内容方法都是通过板书设计罗列条款,这种方式不形象,容易使学生疲劳,也不容易直观地发现知识内容间的关系。思维导图则不然,它是教师对知识理解过程的可视化,学生既能直观地看到概念,又能了解到教师的思维过程。
思维导图的运用,从教师角度而言,可以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有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有助于实现教师传统教育理念的转变,从而创新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使课堂真正实现高效;从学生角度来说,能促进思维的训练与培养,保证学生有意义的学习,科学准确地理解把握并建构知识体系,真正实现高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