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2019-09-10汪顺义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2期
关键词:小學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汪顺义

【摘要】  《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指导纲要》(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小学阶段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小学低年级让学生通过接触、记诵一些简单的格言警句、传统蒙学精粹等,重在对学生传统礼义规范的熏染与培养,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道德规范有初步的认知和践行;小学高年级让学生通过学习经典章句及相应的实践体验,对一些传统价值观和为人处事之道有较深入的领会和认知,形成初步的价值评判能力和行为习惯。”

【关键词】  小學 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2-123-01

因此,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语文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几乎每天接触课本中思想性较强的课文,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它所起到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那么,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呢?

一、钻研教材,深入备课,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素材,找准传统文化教育切入点,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渗透

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有塑造人物诚实守信、心灵崇高的,如《我不能失信》中宋庆龄;有描写祖国大好河山,表现自然美的,如《爬天都峰》;有展示怀亲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些课文都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作品的内在美,富有质朴美感。教材中所体现的浓浓人文气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使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接受真善美的思想。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就应该充分利用好语文学科的传统文化优势,积极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用好语文教材。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素材,找准传统文化教育切入点,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切忌空泛、枯燥地说教,人为地拨高。教师要避免在教学中走极端:既不能光讲授语文知识,也不能只强调传统文化教育。教师要深入备课,在教学中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理,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如《爬天都峰》这篇文章,使学生体会文章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王二小》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抗日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激发他们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让学生懂得诗人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的高尚品质。通过教材来达到《纲要》的情感态度目标——亲近自然、热爱祖国河山和悠久历史,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珍视国家和民族荣誉,具有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传统文化教育点,选好渗透法,发挥语文学科的传统文化教育功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而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肩负“教书”和“育人”这两大重任。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好教育度,找准传统文化教育点,选好渗透法,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又受到生动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1.借助扎实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有明确的主题思想,都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品。但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意图却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不采取直接表达方式。因此,欣赏文章时,应该由文入情,观于目,动于心。教学中,抓住字、词、句,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地语言文字训练,借助扎实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容易对学生产生共鸣,能深深地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教师要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段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

2.语文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深化传统文化教育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素材,找准传统文化教育切入点,坚持正面启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相互启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课文思想感情的熏陶和感染。如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的例子,如我们班级的民族学生的日常交往,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体会民族团结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3.课外延伸,传统文化教育延续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

切实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推动传统文化教育行动。语文课外活动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而且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课外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还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道德品质、积极进取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开展“红领巾小记者”调查身边的环境污染、名人成功故事会、“我选我”演讲、制作“我的成长册”等活动,我把语文能力训练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和积累,让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将寓德于教落到实处,真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

猜你喜欢

小學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跟踪导练(二)
跟踪导练(二)
难忘的生日
儿歌喜乐地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