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传统礼仪文化观研究

2019-09-10康莹莹

学理论·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康莹莹

摘要: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大学生既是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者,又是新时代礼仪文化的弘扬者。然而在今天,大学生中出现一些不文明不规范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忽视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不利于大学生良好形象的培养。因此研究大学生的传统礼仪文化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传统礼仪文化;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2-0176-02

传统礼仪文化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具有的礼仪修养在理论界备受关注,但其存在的问题也日渐暴露出来,并由于当代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广泛影响,这使得当代大学生礼仪文化观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形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因此,本文旨在以郑州大学为例,深入探讨当代大学生的传统礼仪文化观。

一、从传统礼仪文化视角看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水平存在的问题

在世界民族的交往中,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文化不仅是展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品德水平,也是展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道德素养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但是,当前许多大学生的礼仪文化道德修养并不尽善尽美,这需要我们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状况进行深刻的反思。

(一)当代大学生对传统礼仪文化认知不足

大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的希望,是当今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一个社会群体,承担着弘扬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重担,必然要提高其礼仪文化水平。大学教育的目的并不只是让学生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获取知识,更多的是让学生认清自我,不断要求自我进步,并逐渐承担社会责任。通过校园论坛和调查问卷的方式,我们发现部分大学生在日常行为中存在一些不文明和不规范的现象。例如:大学校园中“课桌文化”随处可见、上课期间随意接听电话、缺乏对老师必要的尊重和礼貌等。这些违反纪律、目无尊长的不雅行为,都反映出了大学生在传统礼仪文化认知方面存在缺失,这不仅制约着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影响着校园文化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提高大学生的礼仪文化修养水平刻不容缓。

(二)当代大学生对待传统礼仪文化存在情感淡漠现象

大学生礼仪涵盖了大学生立足社会的诸多方面,从内容上来说,有仪容仪态、服装、交际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待客礼仪等。在人际来往中的行为标准称之为礼节,在语言表述方面的行为习惯则为礼貌。要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水平,就应该让他们在真挚、自律的原则上合理地进行人际来往,愈加重视礼仪文化,告别不文明、不恰当的言行。通过在郑州大学校园内调研,我们发现有许多大学生认为:作为一名学生首先要将学业放在首位,要认真学习每一门课,其次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但他们往往忽视了礼仪文化是提升其思想道德的内在要求,甚至一部分大学生功利主义较强,认为只要学习好、能力强、就能找到心仪的工作,而忽视了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对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文素质的重要作用。

(三)当代大学生对优秀传统礼仪文化践行不够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说:“礼仪是一切别种美德上加上一层藻饰,使他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和好感”。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可以给他人带来愉快和舒适的感觉,而有失礼仪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不悦,这就需要我们在礼仪文化的践行中,遵循规范,把握尺度。在走访的情况来看,不少大学生属于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在此类人群中,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践行標准不自觉地被降低了,比如:从走访中发现有的大学生知道要尊老爱幼,但面对老人或者孩子需要帮助时,却熟视无睹;在外出旅游时,有些人明白要爱惜公众卫生,但还是随手乱扔生活垃圾,更有甚者破坏文物古迹;这都表现出了虽然有一些大学生懂得传统礼仪文化知识,却在平时的生活中,自主性有所欠缺,践行不够,给人留下缺乏文明礼貌的坏印象。

二、当代大学生传统礼仪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

礼仪文化构建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桥梁,它在规范人们的思维方法以及是非观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高校和家庭不够重视学生的优秀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以及大学生特殊的心理状况,导致优秀传统礼仪文化教育在大学生中出现严重缺位。

(一)高校对传统礼仪教育重视不够

首先,在我国高校的课堂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重心往往放在大学生的理想抱负教育和世界观的塑造完善上,而忽视了礼仪文化这一反映道德规范及品德标准的教育,导致部分大学生的礼仪文化修养不够。其次,在传统礼仪文化的教育模式上,大多数高校都是选择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为辅,这对于原本传统礼仪知识就比较匮乏的大学生来说,愈加感受不到传统文化知识的魅力所在。最后,从部分大学生的反响来看,高校传统礼仪文化课堂教育并没有获得大多数学生的认可。这需要我们探索如何提升大学生对礼仪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大学生既感兴趣又贴近现实的礼仪文化,以促进他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二)家庭传统礼仪文化教育缺失

在以考试论英雄的大环境下,家长们主要想着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和升学率,这就造成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把课余时间大多用于书本知识的学习,所以传统礼仪文化在传承和弘扬方面的短板难以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中,得不到社会足够的重视。青春期是塑造人格和养成良好礼仪涵养的重要时期,但由于家庭教育重视不够以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部分大学生在践行传统礼仪文化方面的自觉性不高,这更加深了他们对传统礼仪文化知识的忽视和偏见,进而不利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三)学生自身的兴趣不足

挑战性和创新性是当代大学生的显著特点,他们的自我意识比较强烈,对新颖的事物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对传统礼仪思想关注和学习不多,所以他们在接受传统礼仪文化教育的时候,往往表现出怀疑、漠然置之的态度。甚至一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的传统礼仪文化缺乏必要的认知,片面地认为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已经过时,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传统礼仪文化认识的不足导致一部分大学生缺失了礼仪文化道德意识,同时也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三、提高当代大学生传统礼仪修养的有效路径

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弘扬是我们中华民族礼仪文化向前发展的重要前提,如果不对中国的传统礼仪文化加以弘扬和承袭,那么它就会以令人震惊的速度消失在我们的视线当中。因此关于传统礼仪文化,我们要批判承袭、取其精华、着重选取那些对当今时代仍具有积极作用的成分,将这些内容渗入到大学生的礼仪修养教育之中,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促进时代的发展,具有永恒的价值。

(一)以优秀传统礼仪文化促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弘扬不仅是书斋里的诠释,更是一门实践性的教育,如果单纯地用灌输知识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教学形式方面,要以创新的方法来弥补传统礼仪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欠缺。首先,在大学生当中开展传统礼仪文化教育,要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他们的实际需要,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方法以及陈旧的模式。其次,在待人接物方面,传统礼仪文化提倡“礼”和“让”,教育大学生在与人相处时要有为善之心和礼让之心。再次,在大学生个人修养方面,应提倡“慎”“律”“省”,教育大学生要规范自身的行为,养成自觉的文明礼仪习惯。最后,还需要培育一批具有高度文化修养和崇高道德的礼仪文化教师,在课堂中对传统礼仪文化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以激发大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升其礼仪文化修养和思想品德。总之,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要以传统礼仪文化知识为基石,引导大学生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时刻反思自己的举止习惯,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二)以优秀传统礼仪文化推进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讲求修身。儒家的教育将“礼”作为修身的最高境界和为人处事的基本规范。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主张外在的礼节仪表要以内在的美好德性为支撑,内外兼修才能称为君子。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国民以尊崇礼仪为荣。在当今社会中,大学生不仅是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承袭者,而且是新时期思想道德的践行者和特殊载体。培养大学生礼仪文化习惯,提高其礼仪文化修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需要对传统礼仪文化进行精准的把握,提炼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秉承传统礼仪文化的精髓,将其适时纳入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第二,习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知书达礼等是在后天的学习和实践中塑造的。经过长期渗透性的礼仪教育,使当代大学生掌握基本的礼仪文化知识,并努力将其转化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礼仪实践。第三,大学校园作为学生进入社会之前的场所,國家要重视在大学校园弘扬传统礼仪文化,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将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作为大学生的选修课程进行广泛推广,承袭传统礼仪文化的精髓来促进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提高。

(三)以大学生礼仪文化教育促进礼仪教育创新

古语有云:“知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无论何种礼仪文化,都不是人们思维中所固有的东西,而是在社会发展中通过行为交往,做到“批判承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赋予其全新的时代精神。所以,在认真研究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理论基础上,对其做出时代性解释,这可以极大地丰富现代中国的礼仪文化,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水平。所以,要不断加强当代大学生对于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认同感,创新思想品德教育的学习方法,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以促进社会进步。

首先,自西学东渐以来,中国社会出现了多次抛弃传统文化的运动,使得传统礼仪文化被掀翻在地,弃之如敝履,讲文明,尊师长被当作资产阶级所特有的礼仪标准而予以否定,致使整个社会的品德水平下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其次,当代中国礼仪道德水平的提高,应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凝聚思想共识,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当今社会主义的礼仪发展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对大学生进行礼仪修养教育的方式,批判地承袭传统礼仪文化,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不断发扬光大,从而提升整个国民的素质,使我们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四、总结

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礼仪受到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凝化为人们所奉行的行为准则。在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中,应充分重视、吸纳中国传统优秀礼仪文化的因素,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丰富礼仪的人文内涵,不断提升学生对传统礼仪文化的认识,提高其道德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责任编辑:李鹏飞)

猜你喜欢

当代大学生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及对策
智能手机对当代大学生学习模式的影响及对策
新媒体在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逻辑起点和发展演变
关于当代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差异性分析
浅析微信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一见钟情》现实意义简析